国学著作
-
五字鉴(明)李廷机编著;何孝积点校蒙学之书,又来已久。李斯《仓颉篇》、史游《急就章》出自当时最高级知识分子之手,又因为是初学启蒙用书,想必也拥有当时最多的读者《汉书艺文志》收有小学十家。所谓小学,也就是蒙学。
-
老子他说南怀瑾著述《老子》,又称《道德经》,是我国道家学派和道教最著名的一部经典。它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短短的五千文,以“道”为核心,建构了上至帝王御世,下至隐士修身,蕴涵无比丰富的哲理体系。本书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关于《老子》的讲记。作者以深厚的文史功底,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对《老子》的内涵作了充分的阐解、辨正和引述。具有深入浅出,明白通畅的特点。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使深奥的古籍通俗化,专门的学术大众化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书末还附有历代《老子》研究书目。本书原由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出版。自1980年问世以来,作者又根据自己的体认做了多次修订,现经作者和原出版单位授权,将老古1994年第6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目录:由老子到孙子内用黄老外示儒术黄老的内涵拨乱反正的趣谈太上老君与李老子汉文帝善用老子的法宝半壁江山一纸书老子吃瘪曾国藩与屠羊说王明阳与曾国藩阴柔不是阴谋老子还他老样子老子五千文过关第一章头头是道有无主宾玄元之妙第二章真善美的价值定论何在?善反而不美有无相生老子背上历史的烂帐流水行云永不居第三章老子薄视时贤贤与不贤的君子小人之辨道家与法家的辨贤现代化好人与老人的表扬法盗机与哲学历史上严禁工业科技发展的死结劫灰和人类的物质文明世上无如人欲险虚心实腹与鼓气道家虚心养气的真传赵宋是再次的南北朝寇准的胆识宋真宗贿赂宰相第四章道与存在不存在间汉文帝、康熙、郭子仪郭子仪与鱼朝恩卢杞、李白与郭子仪半个芋头十年宰相白衣山人――李泌山人自有妙计英雄退步学神仙第五章圣人与刍狗正言若反风箱式的说话艺术第六章吹毛用了急须磨人为神的守护人第七章老子的不自偷生第八章水的人生艺术第九章富贵难保的反面文章中外历史上的悲剧进退存亡之际急流勇退的类型第十章魂魄精神一担装养气与修心为政治国的哲学第十一章第十二章花花世界奈聋盲第十三章宠辱谁能不动心天下由来轻两臂第十四章时空心物与道的体用第十五章老子的“士”的内涵濯足浊流人自清动的哲学第十六章静的妙用芸芸众生的命根第十七章人生哲学与道的层面第十八章忠臣孝子的伪装春秋两大名医――老子与孔子第十九章“王”“贼”并列的烂帐唯大英雄能本色第二十章知识是烦恼的根源老子素描修道者的人生只是同流不下流老子处世哲学的人证第二十一章老子的物是什么东西春秋时代南北文学的境界此精不是那精孟子的证道第二十二章曲直分明转一圈尧的儿子,汉武帝的奶妈刘备的淫具,齐景公的刽子手枉则直的教育法狐狸、豹皮的吸引力有了富贵,失去欢乐四不的领导学第二十三章这自然不是那自然非人力所及的因果变灭律第二十四章企鹅的步伐,猩猩的醉舞投鞭断流的苻坚山泉绕屋知深浅第二十五章天下大老母万道不离王道与人道好不容易自然念天地之悠悠自然神仙第二十六章一肩挑尽古今愁谁肯放下自私的包袱两臂重于天下超然轻重的历史故事附录:历代《老子》研究书目
-
庄子庄周 校关于庄子的历史记载颇少,其生前默默无闻,死后也长时间少有人问津,以致家世渊源、师承关系、生卒年月均不甚明了。在战国时期的人之中,除了荀子在《解蔽》中有“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一句批评的话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评论留传下来,甚至同时期的孟子对他也只字未提。后世了解庄子,主要是通过《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及《庄子》一书。《列传》对庄子仅有二百多字的记载,但目前看来,这是历史书中对庄子所作的最早的较详细记录,可将其作为了解庄子其人的基本线索;而关于庄子的详细情况,则大部分要来源于《庄子》一书。
-
中国现代哲学的创生原点张光成著熊十力是重新塑造中国文化的关键人物。他是传统旧学术的转捩者。他的哲学义海汪洋,莫不为中外哲学大家所盛赞。体用观念,融贯佛儒,是旧学术的重要范畴。熊十力在《易》的基础上,在现代哲学的语言平台上,把它改造为新的哲学的原创起点,新的哲学学说的理论骨干和核心理念,因此熊十力的哲学体系又被称为“体用哲学”。从现代哲学的视角来解读“体用哲学”,似更可得其神髓。
-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著;陈美延编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繁荣盛世,当时的经济发达,人们生活安居乐业,朝廷的典籍制度也随之非常完善。隋唐时期的文化对周边各国的影响非常大,很多国家效仿隋唐建立自己的政治制度,如果对隋唐政治制度感兴趣,一定要读本书,它是一本研究隋唐制度不可多得的专著。隋朝只经历了两代就被李唐王朝所取代,从根本上说这两个朝代的政治制度一脉相承,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从历史上看也都是继承了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的一些优秀成分,考证古籍,不难发现北魏、北齐、梁、陈、西魏、周的政治制度体制对它的影响非常明显。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主要介绍隋唐政治的渊源,通过考证和分析找到了隋唐两朝的制度、政治的起源,对于理解政治制度演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部分是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这一部分主要是补充第一部分侧重论述政治制度起源,忽视了政治制度本身的不足,详细的介绍了唐朝的政治制度,对于研究制度和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书采取繁体竖排印刷,引用了大量的史料,对隋唐政治制度本源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行文采用文言风格,但却通俗易懂。从历史研究和文学角度来看,本书都是一本价值很高的著作。
-
宋代理学三书随劄钱穆著前言: 余自八十岁后,双目模糊,已不能再读书,但亦不忘时有所撰述。一九八一年之秋,迄于八二年之夏,为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诸生开讲周濂溪《易通书》及朱子吕东莱所合编之《近思录》。随讲随作劄记。又元代刘因所编《朱子四书集义精要》一书,字体大,略能诵读,亦写为劄记。合编为《理学三书随劄》。于余间撰宋明理学概述,及所收入《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中自宋以下有关理学诸篇,以及《朱子新学案》一书,或有重复义,或有新出义,读者合而观之,亦可见余对理学见解之一斑。 余又同时有《论文化传统中之士》上下两篇,亦附编于本书之后。窃谓自战国以来,中国社会特有士,乃中国传统文化一大特征。两汉以来之儒林,宋明以下之道学,皆士也。即道释两家中亦多士。明于其所以为士,乃知其所以为学矣。亦合而观之,乃庶知中国学术之大统。再以会合之于中国历代之史实,则知凡学之成体,亦必兼有其用矣。其所为学之是非得失,高下大小,则必凭史实而衡定之。又略论朱子学之主要精神一文,为余应美国在夏威夷召开世界朱子哲学会议之邀,未克出席而作。时为一九八二年七月。又《中国文化演进之三大阶程及其未来之演进》一文,为余应香港中文大学二十周年纪念学术讲演之邀而作。时为一九八三年四月。此两文亦并附于后。是为序。 一九八三年夏钱穆识于台北士林之外双溪时为八十九年之诞辰 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1912年即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台大学等数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看更多]
-
生命的层级刘东超著人生境界说是冯先生在三、四十年代构筑的新理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二十世纪哲学中不多见的成系统的人生哲学学说之一。这一学说将人的生命存在从低到高分为四个层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的人是按照本能或习性来做事,功利境界的人则是追求个私之利,道德境界的人遵循的是道德规则,天地境界的人"自同于大全"。境界的差别是由觉解程度不同造成的,其中天地境界的人所具备的觉解最大。儒道释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影响深远,它对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共同感情和强大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均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几千年来战胜一切困难、经过无数险阻、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武器,在今天仍然显示着它的强大生命力,并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里,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彩。自从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路线以来,我国对儒道释传统文化的研究工作,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全国各地设立了许多博士点,使年轻的研究人才的培养工作走上了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轨道,一批又一批的博士毕业生正在茁壮成长,他们是我国传统文化研究方面的一支强大的新生力量,是有关各学科未来的学术带头人。他们的博士学位论文有一部分在出版之后,已在国内外的同行学者中受到了关注,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但因种种原因,学术著作的出版甚难,尤其是中青年学者的学术著作出版更难。因此还有相当多的博士学位论文难以及时发表。不及时解决这一难题,不仅对中青年学者的成长不利,且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学术交流也不利。我们有志于解决此一难题久矣,始终均以各种原因未能如愿。近与香港国玄学院商议,喜得该院慨然允诺捐资赞助出版《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这将是学术界的一大盛事,长期坚持下去,必然会产生它的深远影响。本书首先从文本真实及理论蕴涵两个层面考察了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梳理和分析了这一学说的知识资源预备、主体理论形态和发展变化等内容。
-
四库全书暂缺作者浩瀚如海的中华典籍是世界文明*博大宏丰的宝藏之一。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为后世留下了数量庞大的文献典籍,其中规模*、收录卷目多、影响力为深远的当首推被称为(千年巨制、文化渊薮)的《四库全书》。 本书是一部综合性丛书,始编修于清乾隆三十八年,成书于乾隆五十二年,历时十四载;共收录上起夏商周三代,下迄清朝乾隆年间历代典籍三千四百六十余种,共七万九千三百二十七卷,计约九亿字。乾隆沿袭唐玄宗前规,选取经、史、子.、集四个库房中的(四库)两字,并增加(全)字,合成(四库全书)以示继往开来。(经)意谓儒家经典,也是群籍之首;(史)涵盖了从上古到乾隆年问的正史典籍;(子)采撷诸子百家的各类书籍;(集)则为诗文汇萃。(经史子集)汇集了中国古代的所有汉文典籍,囊括了中国哲学、历史、文艺、社会、经济、天文、地理、算学、农业、医学,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从中找到其源头和脉宗。不过,所收的书籍凡有被认为对金、元、清不敬之处,多被加以改窜和删除。《四库全书》虽有此局限,但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看,都具有十分难得的研究、欣赏和收藏价值。无愧于(中国古代文明无价之宝)这盛誉。
-
明清诗精选钱仲联编选中国古代诗歌,唐代是一个顶峰,宋代有了进一步的开拓。一般说唐诗尚情,宋诗尚意,也不过是大概情况。唐诗未尝没有尚意,宋诗也未尝没有尚情。到了元代,开始走下坡路。明代是一个复古思潮泛滥之时,开国时刘基尚有回澜之力,高启已经是学古未化。到天顺以后,出现茶陵诗派。这是一个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诗派,含咀宫商,力振唐音,论者谓如老鹤一鸣,喧啾俱废,开导了前七子的先路。弘治、正德间,李梦阳、何景明崛起,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与徐祯卿、边贡、王廷相、康海、王九思号为七子。明代复古派如黄省曾、王世贞、胡应麟、陈子龙,下迄清代沈德潜、清末谭献都对七子致以推崇,特别是对李梦阳更加不适当地推崇。梦阳诗虽有现实内容,然形式上摹拟剽袭,同时何景明对之已有讥议,杨慎继而贬斥,至钱谦益则更排击之无完肤。何景明与梦阳,持论虽异,天分亦殊,而摹拟蹊径,短处略同。徐祯卿稍有韵度,不出七子风范。同时稍存真诗面目者,转在唐寅、杨慎诸人。嘉靖、隆庆时期,有后七子者继起,为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宗臣、徐中行、吴国伦。不久,谢榛以布衣被排斥。他们的持论与写作,和前七子并无差别,纷纷剽窃,论者比之唐临晋帖。惟王世贞博学高才,较有大篇名篇。攀龙卒后,世贞独霸诗坛,晚年持论渐有转变,甚至谓自己四十以前所撰《艺苑卮言》未为定论,惟有随事改正。匆误后人,但已无法挽救前后七子派的摹拟颓风。到万历中叶,王、李的气焰渐熄,公安派起而倡言排击。此派以袁宗道、宏道、中道称为三袁,而以宏道为中坚,其诗变板重为轻巧,变粉饰为本色,天下耳目一新,靡然从风。其流弊为轻为俳,欲匡救前后七子之失,而力量转有不逮。于是钟惺、谭元春又出而救公安之弊,号竟陵派。其诗转趋冷寂幽隽一路,流弊又入于纤僻。评论家如钱谦益诸人又斥之为鬼趣,为亡国之音。显非的论。而此时程嘉燧、曹学佺诸人,转有清新雅秀的佳构。特别是阮大铖,其五言古近体胎息陶、韦、王、孟、谢翱,其诗近代名家陈三立标为五百年作者,章太炎以为“榷论明代诗人,如大铖者鲜矣”,以为不当以人废言。然七子衣钵,明末仍有继承。以陈子龙为首的几社作者及夏完淳,以其炽烈的爱国精神,为明代诗歌谱下最后的光辉篇章。清代诗歌大不同于明代。它是学古而非摹古,后期还超越了学古而从事革新。所谓穷则变,变则通,“望今制奇,参古定法”(《文心雕龙.通变》),清诗适应此规律。在总结明代复古逆流经验的基础上,在继承前代遗产的实践上,在二百六十多年社会现实的土壤上,开出了超明越元,抗衡唐宋的新局面。清诗在初期,正当沧桑变革,国内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作家作品。诗歌理论家,则有钱谦益、黄宗羲、王夫之诸人,他们在学古上反对墨守唐人,提倡宋诗,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给明代诗风以大力的扫荡,对清代诗风的转变作出了贡献。爱国的遗民诗人数以千计,其作品又有不同的风格特色,如江南顾炎武诗质实浑厚;钱秉镫、吴嘉纪白描朴素;岭南屈大均奇诡驰骋,富有浪漫精神,而其反映现实,各具真面目,突出爱国精神则一。
-
汉籍善本考(日)岛田翰撰本书为考察中国传统典籍经、史、子、集各部丛书,版本源流、抄印刊刻及传布流播状况的版本目录之作,对日藏汉籍之旧抄本、旧刊本、元明清及韩刊本均有精细考证、校核。是研究日藏汉籍及传统典籍的必备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