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
-
读书杂志(清)王念孙撰;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主编王念孙的《读书杂志》,堪称有清一代朴学之代表作。其中对于史、子典籍乃至汉隶文字、楚辞、文选的疑义考证、难义诠释,都有一定的成绩。久为士林所重,也常为求校勘者引据。本书是一部校读古籍的专着,以读书札记的形式,记录了王念孙晚年研究古籍的成果。《读书杂志》校读的史部书有《逸周书》、《战国策》、《史记》、《汉书》,子部书有《管子》、《晏子春秋》、《墨子》、《荀子》、《淮南子》,还有研究汉代碑文的材料。这些都在王念孙生前就刊印了。王念孙死后,王引之从他的遗稿裹整理出《读书杂志余编》二卷。上卷为《后汉书》、《老子》、《庄子》、《吕氏春秋》、《韩非子》、《法言》,下卷为《楚辞》和《文选》。
-
国学曹毓英著历史氏精华事实的集合,该书集合了这些精华事实。讲述中华固有的学术文化中的故事。有道是:儒道释墨群舌争锋裁锦绣,经史子集四柱擎天自昆仑。该书以文史故事的艺术体裁,全面展示中华的魅力。读中华故事,走进故事中的中华。该书讲述中华固有的学术文化中的故事,分成经学故事、史学故事、子学故事、集学故事四个部分,涉及的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论语"、"史记"、"汉书"、"后汉书"、"儒家诸子"、"国学盛事"等。其中《易经》在民间曾被看作是神秘读物。它之所以被神秘化,就在于它在古代曾被作为占卦问卜之书,即占得某卦之后,凭着卦爻辞以推测吉凶祸福,故有了神秘色彩。可是学术界抹去了它的神秘色彩,把它看作是一部学术著作,以探讨中国学术文化的渊源关系,还其学术文化价值。从该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何以产生礼书呢?其实就是文明社会向前迈一大步的重要标志。这是因为人生都有欲望,欲望能否实现,就不能不有追求。人的追求,有的可能量力而为,有的可能适可而止,有的则可能欲求不止,以致无限制无界限,引起无休无止的纷争。纷争必引起动乱,动乱则必导致穷困。所以古代治国恶其动乱,于是须制定礼义以分治之,治能养人之欲望,保障人之正常所求;使欲望不致膨胀,不使掠夺殆尽,保证财物不屈于人的欲望,让人的需求和物质的增长相互保持平衡,保持社会的稳定。这就是礼之所以产生。因而从该书你可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典籍有个很好的把握,相信对喜欢或感兴趣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将会受益匪浅。
-
日月清朗 千古风流李建中,高文强著传统经典中的好文学,浇溉和滋养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有涵养与情趣;而圣哲格言,在为人处事方面,给我们以指引,不致使我们陷入困境的黑暗中。本书是素质教育书系经典解谈丛书之一。深入诠释了日月清朗千古风流——《世说新语》。全面分析了《世说新语》的主要思想及精髓。全书图文并茂,解说详细,通俗易懂。广大读者一定能从中吸取精华,为已所用。
-
三十六计智谋三百陈国庆主编《三十六计》不是欺诈坑骗之术,也不是小人所施展的诡计的渊薮,而是正义战胜邪恶、真理战胜谬误的法宝,被人们广泛用于军事、政治、外交、经济、科技、体育等许多领域,成为人们克敌制胜的重要智慧源泉。本书对三十六计的具体内容和某些计谋的确切含义,以流畅易懂的文字加以解说,使读者在饶有兴味的阅读中,理解其中的精髓。在译文和评析之后,选择古今中外在军事、政治、经济、商务、艺术、体育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灵活运用三十六计的事例加以说明,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趣味性和知识性。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为人类的智慧宝库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财富。富有聪明智慧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才可以绵延不断,生生不息。中国古代智慧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家喻户晓的“三十六计”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智慧谋略。在编写体例上,我们首先照录原文内容,然后是译文及计谋出处,最后举例说明。按照这样的体例向读者朋友介绍三十六计,是我们的一种尝试。把中国古代智谋这一瑰宝,经由本书的解释、例说,介绍给广大读者,这是我们乐于为之的。我们希望读者朋友通过对本书的阅读,能够引起对三十六计的深层次思考,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本书是一部通俗读物,但又有深刻的思想性。因而我们的编写宗旨是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本书为“双色图文传世经典”之一,该系列是一套普及性读物,对象主要是具有初中级文化程度的读者,书中注释尽量注意做到准确、详细,但文字力求简约,对因版本不同而出现的字句差异,重要的亦作了简要说明。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理解、欣赏原词,笔者在仔细揣摸、深入领会、总体把握词意的基础上,采用散文形式,对原词作了意译,尽可能把原词的意韵展呈给读者,另外还加入了评介性文字。或介绍词作背景,或诠释词意,或剖解精警字句,或简析全词意脉,或指出其艺术上的独到之处,是一本不错的了解古代文学的读本。
-
国学略说章太炎著章太炎的《国学略说》、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和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国学略说》是根据章太炎先生于1935年9月在章氏国学讲习会上的讲学记录整理而成的,是章太炎先生晚年总结其一生研治国学的治学心得的结晶,内容系统全面,分析力透纸背,行文古雅畅达,引证宏富详博,集章氏毕生国学功力于此书,不仅是国学入门的最佳导引之书,也是了解和研究章氏国学思想演进的极好的参考。《清代学术概论》成书于1920年,本来是梁启超应友人蒋方震之约为其所撰写的《欧洲文艺复兴史》所写的序言,写完后,其字数竟与原书相当,于是梁启超将它单独作为一部著作出版,并反过来向蒋方震求序。此书系梁启超在短短十五日内一气呵成,内容丰富精炼,结构完整宏大,成为近代学术史上的一段佳话。该书总结自明清之际到20世纪初年学术思想的演变轨迹,是一部历来备受学者赞誉的学术名著。《汉文学史纲要》是鲁迅1926年在厦门大学讲授中国文学史课程时编写的讲义,原题为《中国文学史略》;次年在广州中山大学讲授同一课程时又曾使用此教材,改题为《古代汉文学史纲要》。1938年编入《鲁迅全集》时才以《汉文学史纲要》为书名。鲁迅这部文学史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对传统旧说的突破,其次还在于他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所论作家作品作出了一语破的的评价,至今还被一些学者广泛运用,并已成为定论。比如他对司马迁《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现在人们研究《史记》时还常常引用鲁迅先生的这个评价。现代国学大师还有很多,闪耀着耀眼的思想光芒的国学作品也有很多,但限于篇幅,我们只能遗憾地挂一漏万了。我们唯一的祈望就是,读者朋友们通过阅读由我们的眼光选编的国学大师作品,不仅能够对这些国学大师的思想和才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也能够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国学传统有一个粗略的感受和认识。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结果,我们就心满意足了。和大师对话,你会获得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让我们开始吧!
-
四库全书纂修研究黄爱平著编辑推荐:《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本书运用丰富史料,特别是大量的历史档案,结合清前期的社会背景和学术状况,对《四库全书》编纂的过程及其影响作了全面的研究,对其中所涉及的禁书、文字狱等有关问题也作了深入的探讨。立论有据,分析求实,颇有创见,是清史研究领域的新成果。
-
言言斋古籍丛谈周越然著;周炳辉辑,周退密校我国著名藏书家、作家、编译家周越然先生的庋藏中,英文珍本秘籍并重,可称近现代藏书家中得风气之先的人物。周先生的藏书室名“言言斋”。本书将周越然先生1933年~1938年间,在上海《晶报》所撰写书话专栏,汇集成集。其中说书掌故,探取本源流,叙购书趣闻,辩古籍真伪,半文半白,亦庄亦谐,引人入胜。这些文字从未结集。此次将其中关于中国古籍的共二百二十一篇编成集。
-
古文观止(清)吴楚材,吴调侯 编,东篱遗民 注《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除本书外,二吴还细著了《纲鉴易知录》。《古文观止》收录了上起周代下迄明末,共分为12卷。所选文章注意题材和文体风格的多样性,不仅是史传、论说文,还有见闻札记、山水游记、杂文小品和其他应用文,大体上反映出我国古代文章绚丽多姿的面貌。除此以外,还编选了少量历代传诵的著名的骈文和韵文。每篇文章均包括原文、注文两个部分。《古文观止》版本众多。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更有言文对照本行世。注家各逞雄才,诸本尽展芳妍,或旨在扫雷,或重在串讲,或意在钩沉,将一本《古文观止》投影出我泱泱华夏文化之源远流长、博大宏深,用心良苦,可敬可叹!
-
传统文化导论骆自强著本教材专供电视大学的学员使用,而绝大多数学员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他们跟全日制的大学生不一样,没有整块的时间拿出来学习,只能是见缝插针。这样的学习条件,使他们很难用心思去打破传统教材目的、对象、内容等结构框架和理论模式,而是将理论模式打碎到具体的论述之中。每段的论述只解决一个小问题,摆出一个观点,观点与观点之间的联系,则由读者通过阅读自己去完成。而且,每段论述的篇幅也较为简短。学员随时翻阅书中的任何一段进行学习,都会有所收获,不必担心是否保持了理论的连续性和前后的贯穿。本教材还将运用到远程教育上。电视大学的优势在远程教育,互联网的出现和进步,使电视大学如虎添翼,有了更加广阔的拓展空间。但是,远程教育受网络技术的影响甚大。网络传输的速度直接影响到学员的兴趣和教学的质量。为了避免一次传输信息量过大而影响传输速度,也为了满足各个学员学习和阅读重点的不同,力求最快地将学员最需要的部分信息传递出去,所以,本书采用这种分段专题讨论的结构形式,一个标题,一个网页,彼此独立,既有利于提高传输速度,也有利于学员精力的集中,以增加学习效果。本书设计的思考题,多以书中内容作依托,但不限于书本中的内容,有的甚至有意针对书中的某段话、某个意思发问,引导学员作独立的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帮助他们形成其独特的传统文化观。
-
汉小学四种许慎等著这套汉小学四种(说文解字注 清。段玉裁、尔雅义疏清。郝懿行、方言笺疏清。钱绎、释名疏证补清。王先谦)把这四种语言学名着汇集在一起,每种选择清人有名的注本,以便读者参考。说文段注根据嘉庆二十年(一八一五)经韵楼本。郝懿行尔雅义疏用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郝氏家刻本,钱绎方言笺疏用光绪十六年(一八九○)红蝠山房刻本,王先谦释名疏证补用清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年刊本。在书的后面请四川大学政教系黄峰先生根据康熙字典的二百一十四部首编排索引,在字的归部上完全依照康熙字典,不作改动;笔划的处理也完全按照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