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
-
经学历史(清)皮锡瑞 著,周予同 注释中国经学,假使我们慎重点说,上追到西汉初年为止,也已经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这二千多年中,经部书籍,因为传统的因袭的思想关系,只就量说,也可以配得说“汗牛充栋。”不说别的,我们只要一看纳兰性德汇刊的通志堂经解,阮元、王先谦汇刊的正、续清经解,也几乎覴你目眩;至若列举朱彝尊经义考的书目,那真所谓“更仆难数”了。但是,假覴我们能够应用史学家处置史料的手段,这许多繁重的著作,也不过可以归纳为三大派,所谓“经学的三派”。这三大派都显然自有它的立志和特色,可称为一、“西汉今文学”二、“东汉古文学”,三、“宋学”。本书是第一部完整的中国经学史。在书中,皮锡瑞以今文经举作为经学的正宗源头,在经学发展各时期的叙述中,以今文经学在各个时期舶发展为依归而进行判别。全书共分十个部分,分别论述经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
-
国学基础导论刘介民 著《国学基础导论》旨在论述国学的内涵和根柢、国学精要的知识谱系、研修国学的基本知识。全书以“四书”、“五经”、 “十三经”和“九流十家”等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构成为主要内容。分经、史、子、集四部分论述相关国学名著与典籍。对国学的基本论著、基本流派与学术观点做出评点。论述国学的研究方略,获取资料的方式,细致地介绍和梳理了治学方法。从义理学、考据学、词章学、经世学等方面加以详细考察、梳证剖析,集众家之长。《国学基础导论》对国学感兴趣的大学生、研究生,以及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的老师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
大家国学梁启超 著《大家国学:梁启超卷》所选梁启超国学著作。均出自其后期讲学、著述时代。各篇写作时间及所用版本情况如下:《清代学术概论》一九二。年撰成,最初以《前清一代中国思想界之蜕变》为题,发表于一九二。年十一月至一九二一年一月《改造》第三卷第三至五号。后经修订,一九二一年二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始改今题。本卷即以商务本为底本。《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原为梁启超一九二二年春在清华学校文学社作课外讲演之讲稿,拟分十四节,已完成者为十节。其中前八节在一九二二年二、四月《改造》第四卷第六、八号刊出,一九二五年收入梁廷灿所编《(乙丑重编)饮冰室文集》时,方将第九、十节补人。本卷即以《文集》本为底本。《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乃是应《清华周刊》记者邀约的“命题作文”。属稿于一九二三年四月。迅即于当年五月十一日该刊第二百八十一期之“书报介绍附刊”第三期上全文载录。本卷即以此为底本。《要籍解题及其读法》本为梁启超一九二三年秋季学期在清华学校教授“群书概要”一课的讲稿。初刊一九二三年十月至一九二四年三月《清华周刊》第二百八十八至三百零五期上之“书报介绍副镌”第五至九期,后清华周刊丛书社于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印出单行本。本卷即以单行本为底本。
-
国学感悟田英章 著《国学感悟》在内容上主要参照狭义的国学概念,捋其重点,择其精要,如儒家经典的《论语》、《孟子》、诸子百家的《老子》、《庄子》,以及唐诗宋词中耳熟能详的大家之作。在编排上重点体现感悟,传递一种继承传统文化的精神。一直以来都想做一本关于国学的书,特别是当看到我们的一些青少年对好莱坞大片趋之若鹜但却不知道屈原、司马迁为何许人,我们的大学生能考出令人咋舌的托福高分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甚至连中文写作不能做到文从字顺的时候,搞教育的我们甚感恐慌,我们意识到,我们的教育一定在哪个重要环节上出了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加以正视并克服。所谓“国学”,作为名词古已有之,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然而作为近代意义上的概念,则是在20世纪初年形成的,其具体的界定,人们多有分歧,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是,相对于新学它指旧学,相对于西学它指中学,引申而言,即今人眼中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邓实《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我们认为国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国学,即胡适所说的“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思想、学术、文学艺术、数术方技均包括其中;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也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并抽象继承、积极弘扬的重点之所在。同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国学感悟》采用“全新写入式字帖”,这种字帖一经推出,就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促成了练字方法的革命。首先,更快捷的练字方法。描红易得字形,临写易得字神,“全新写入式字帖”强调描临结合,互为补充,直接在帖中书写,更为直观简便,练习效果事半功倍。其次,更丰富的书写内容。内文选材更为广泛实用,可写、可读,适合不同群体的多样需求。再次,更精美的装帧设计。引入前沿图书的设计理念,时尚、新颖、别致。希望我们的努力带给你的是收获与成功的喜悦!
-
论语全译侯信杰,孔红晏 著《论语全译(套装上下册)》分为上下两册,内有汉、英、日三种语言。共有二十篇。主要内容包括:学而篇,为政篇,八佾篇,里仁篇,公冶长篇,雍也篇,述而篇,泰伯篇,子罕篇,乡党篇,先进篇,颜渊篇,子路篇,宪问篇等。
-
国学述闻章太炎所谓国学,通常指我国几千年固有的传统文化之学术研究。在这本影响深远的经典之作中,作为我国最早的一批国学大师,章太炎以通俗易懂、简略概括的方式,通过国学概论、国学略说两大主题对我国传统经学、史学、诸子、文学进行了精到而系统的简述。行文典丽古雅,使读者真正了解到国学并非西学的替代,并从中感受到寄托在国学身上的,凸现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民族精神。正如章太炎所说:“国学很不容易讲,有的也实在不能讲,必须自己用心去读去看。”
-
中国经典十种葛兆光 著本书对《周易》、《论语》、《老子》、三《礼》、《淮南子》、《史记》、《说文解字》、《黄庭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坛经》等十种经典著作作了深入的解读。全书内容丰富,论述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这部书原来是我在大学里讲通识课程的讲义,在理想中,大学应当是理解文化传统和提倡精神自由的岛屿,阅读经典也许正是实践这一理想的重要途径,布鲁姆(Allan Bloom)在《美国精神的封闭》(The Closing of the American Mind)中曾说,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以便人们在共同问题和丰富知识基础上,建立“今人和古人在思想上的友好联系”。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圣贤原则是必须遵循的教条,也不意味着古代经典是不可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它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金科玉律。我对经典的看法很简单,第一,经典在中国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以为扔开了它,其实在社会风俗、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它总会“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不大可能纯之又纯、原汁原味,以为我们今天可以重新扪摸圣贤之心,可以隔千载而不走样,那是“原教旨”的想象;第四,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今天我们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
四书道贯陈立夫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集结十几亿人民为一家,持续五千余年光荣历史而不坠者,以我们拥有久远的文化传统为首要原因。而《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即是承载此文化传统的典籍。陈立夫先生国学基础雄厚,在耄耋之年,仍以弘扬民族文化、激励民族精神为己任。本书名为《四书道贯》,是取孔孟之道“一以贯之”之意,作者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八篇归纳讲解,使之成为有系统的整体。
-
论语句解亦丰 著暂缺简介...
-
图解梦溪笔谈(北宋)沈括 著,黄道明 编著作为中国古代唯一一本笔记体百科全书,《梦溪笔谈》是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沈括倾一生之才情、尽一生之阅历所著作的,其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质、医学、文学、史学、考古、音乐、艺术等十几个方面,历来以其在科技上的诸多重大创举被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同时也记载了古代社会生活,尤其是唐宋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充满人文气息与生活情趣。自问世以来,《梦溪笔谈》受到了历代读者与评论家的高度评价,不断被刊印,不断被阐释,也不断有国内外学者对之进行研究,为今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本书在生动翻译《梦溪笔谈》全文的基础上,为所有文段增加了贴切的标题,为每一个科技知识配备了深入浅出的示意与阐释,同时添加了近600幅精美古画与手绘插图,设置了许多妙趣横生的相关链接,让你在享受般的阅读中轻松地丰富自己的科技知识、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