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
-
新国学项楚《新国学研究》的创办,旨在重建中国学术的整体观念,并在这种新的整体观念的基础上更加主动积极地、更加有效地从事各个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的学术研究。“新国学”并不排斥任何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也不否认学术争鸣、学术讨论的必要性,并以刊发二至十二万字的长篇学术论文为主。《新国学(第6卷)》是第6辑,主要内容有《晚明学术思想的世俗倾向》《仙人王乔传说考》《北宋转踏题材研究》《李之儀的相思词》等。
-
中国古典小说的文化透视王意如文化的概念也是有一个发展过程。最早的是广义文学,大概是《论语》中提到的“文学:子游、子夏”。狭义的文学则指用形象的语文文字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通常包括诗歌、散文、戏剧和小说,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则还应该包括景视剧的剧本等。文化的生成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在不同地域生成的文化肯定不同,但说不定,它们又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相同的特征,文化生成是一个过程,但我们又必须将它看成是一个相对固定的概念。
-
图读周易周山《周易》是群经之首,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谋略中之谋略。从《周易》中,哲学家看到辩证思维,史学家看到历史兴衰,政治家看到治世方略,军事家可参悟兵法,企业家亦可从中找到经营的方法,同样,芸芸众生也可将其视为为人处世、提高修养的不二法宝。《图读周易》将《周易》的六十四卦分别予以详细解读,每卦独立自成一体,各节皆有原文、译文、启示,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
国学与人生东方夫子儒家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为座右铭,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完美的人生理想,是世间最真、善、美的理想体系,是传统中国人在人间作为完人的行为准则。但是,对形而上的探讨,或者说对于宇宙终极真相和个人生命最终归宿的问题,则缺乏了解和研究。一句 “子不语”挡住了多少灿烂的阳光!这是一个国人的悲哀——有些中国人不了解中国文化。为了重建国学,振兴国学,我们编著了这本书。一百多年前,力倡国学的梁启超语重心长地告诫青年同胞:“吾不患外国学术之思想之不输入,吾唯患本国学术思想之不发明。”他激情洋溢地呼唤中西文明的“交媾”。以育出中华新文化的“胎儿”。一百多年过去了。当初的青年都已作古,而今我们更加任重而道远。文化建设是一项千秋百代的事业,为此,我们对人类文明史上那些经久不衰,闪烁着无限智慧的作品理应重新审视。本书没有详尽地去论述每一种学说,只是想就一些读者感兴趣、学说精髓发表一孔之见,也算是表达一种选择的意向。从中你可以重新审视我们祖先留下来的这份遗产,从中真正认识到国学的价值,转变你的观念,获得更多的精神启示,成就一个充实而丰富的人生。笔者认为,无论未来中国文化怎样发展,它必定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上发出,即使我们移植西方文化,也须嫁接在中国文化的根基上。因此笔者编著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试图去探寻中化文明的根基。
-
新国学研究汕头大学新国学研究中心“新国学”是在原有的“国学”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国学”是在西方文化输入中国,为了将中国学术与西方学术(“西学 ”)区别开来而提出的一个学术概念。再早有张之洞等洋务派官僚提出的“ 中学”,但张之洞等洋务派官僚的“中学”主要指的是中国传统儒家的伦理道德学说,而由章太炎提倡的“国学”则包括中国古代哲学、文学、文字学、音韵学等各种不同的学术门类,在哲学中也包括儒、释、道和诸子百家的各种不同的思想学说,是有关中国古代学问的总称。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为了将“国学”与“国粹”区别开来,胡适曾经将“国学”界定为“国故学 ”,这一方面扩大了“国学”这个学术概念的涵盖范围,将中国古代通俗文化和金文、甲骨文的研究包含在了“国学”的范围之中,另一方面也更加强调了对中国古代文化史料的重新整理和研究,但胡适的“国学”也仍然是有关中国古代历史和中国古代文化的学问,而不包括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生成和发展起来的新的历史和新的文化。1949年之后,除了港台地区和海外华文文化圈还继续使用这个学术概念之外,中国大陆的学术界基本上已经不再使用它,但这也使中国大陆学术和中国大陆学者丧失了自身的整体感觉,从而将内部的矛盾和差异发展到彼此无法相容的程度。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这个概念才再次出现在中国大陆的学术界,并且成了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概念。但直至现在,它仍然沿袭着原来的用法,即它仍然是关于中国古代历史和中国古代文化学问的总称。但是,从“国学”这个学术概念诞生之后,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又有了一个世纪的历史,这一个世纪的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尽管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但仍然主要是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创造,是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和研究的。也就是说,从那时开始的中国现代历史和中国现代文化,同样是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理应纳入“国学”这个总体的学术概念之中。我们所说的“新国学”,是与原有“国学”相对举的,但却不是相对立的,它既包括对中国古代历史和中国古代文化史料的整理和研究,也包括对中国现代历史和现代文化史料的整理和研究;既包括中国学者对本民族历史和本民族文化史料的整理和研究,也包括中国学者对外国历史和外国文化史料的翻译、介绍、整理和研究,同时也把中国学者对现实实践问题和现实理论问题的思考和研究纳入到这个学术概念的涵盖范围之中,目的是使“国学”真正成为涵盖中国学术的全部成果、真正体现中国学术的独立性和整体性的学术概念。 《新国学研究》的创办,旨在重建中国学术的整体观念,并在这种新的整体观念的基础上更加主动积极地、更加有效地从事各个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的学术研究。“新国学”并不排斥任何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其中也包括在原有“国学”观念基础上取得的学术成果,只是要把这些成果纳入到“新国学”这个更大的学术整体中进行具体的阐释、理解和运用,以使之有机地融合到民族学术的整体之中去。“新国学”也并不否认学术争鸣、学术讨论的必要性,但这种争鸣和讨论的目的却不在争论双方一时一事的胜负,而在各自认识的深化以及对整个民族学术事业的丰富和发展。《新国学研究》中的任何一篇文章都不是作为“新国学”这个学术概念的样板而被刊发的,它只是给各种不同的学术研究成果提供一个发表的阵地,并以它的包容性和严肃性体现我们对“新国学”这个学术概念的具体理解。 《新国学研究》以刊发二至十二万字的长篇学术论文为主。这并非我们的偏好,而是因为当前的学术刊物大都以发表二万字以下的论文为主,而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著作又大都不能少于十二万字,这就使二至十二万字的长篇学术论文很难找到发表的机会,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学术文体的单一化。我们希望给这些难以发表的长篇学术论文提供一个发表的阵地,并使我们的学术文体变得更加自由、更加多样。由于人手不足,《新国学研究》暂时只刊发特约稿件,不接受外来投稿。
-
六书故(宋)戴侗《六书故》三十三卷,前附《六书通释》一卷,宋戴侗撰。戴侗,字仲达,永嘉(今浙江温州市人),生于宋宁宗庆元六年(一二00年)。宋里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年),登进士第,由国子监簿守台州。宋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年),以秘书郎召,迁军器少监,辞疾不起。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一二八四年),享年八十五岁。著有《易书四书家说》《六书故》。今传《六书故》。戴侗致力文字训诂之学,渊源有自。其父戴蒙,字养伯,宋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0年)进士及第,调任丽水尉。不久,弃官从学朱熹于武夷。养伯善于辨难,深明「六书」之学,曾「因许氏之遗文订其得失,以传于家塾,而不果成」。其兄戴仔,字守镛,尝举郡孝廉。年近四十,即弃去场屋,肆力治学,安贫委顺,于《诗》《书》《易》《周礼》《四书》等皆有传述。戴侗承继父兄志业,绍明家学,研精覃思,积三十载之功,撰成这部洋洋三十余万字的大著。
-
名家讲解论语乌恩溥吾师乌恩溥先生的《四书译注》初版于1989年,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在社会上产生较好的反响,于学习、传播和普及儒学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此次长春出版社再版是书,形式上有所调整,最主要的是将原书一分为二,成《名家讲解(论语)》(附《大学讲解》、《中庸讲解》)、《名家讲解(孟子)》二书分别出版。乌先生年事已高,视力欠佳,故责任编辑张中良先生嘱我就《论语》及本书的有关情况略作说明,我感到义不容辞。《论语》作为孔子言论的汇编,是最重要的儒学经典。然“论语”之名始于何时,有何涵义,及今尚无定说。有论者指出:“‘论语’这个名称恐怕不是孔门的叫法,而是后人所起。《论语》以记述孔子言论为主,大抵就是‘论说之语’的意思。”(高专诚《论语通说·绪论》)今本《论语》共20篇,系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根据直接记录和传闻整理的孔子言行。今本《论语》的形成和定型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西汉时曾有三种版本,一是今文本《鲁论》,二是今文本《齐论》,三是古文本《古论》。
-
三十六计马继业,仝晰纲 注释本书在阅读古典军事题材小说和演义故事时,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节:在危难之际,主人公按照事先的安排,打开锦囊,依计而行,顺利地渡过难关。这种带有神奇色彩的描写反映了先人对谋略与奇计的重视和崇拜。在中国古典军事宝库中,谋略学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中华先人在激烈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谋略智慧,在这方面流传有大量的经典著作,《三十六计》就是其中之一。《三十六计》据传为南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所作,具体作者和准确著录年代都已经不可考。本书在译注过程中依据无谷先生译注,以1979年9 月吉林人民出版社的《三十六计》为底本,这是目前所见到的比较权威的一个本子。《三十六计》共分为八部分,除了胜战、敌战、攻战、混战、并战、败战等六套计外,还包括前面的总说和末尾的跋。总说是对全书的宏观把握,阐述了内容主旨和制定运用谋略时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六套计中,每一套都包含有六条计谋,总共是六六三十六计,可以说是集历代兵家诡道之大成。在全书的结尾处,著者再次强调了研究战争谋略对于战争指导者的重要性。在结构安排上,本书的每一计都包括原文、注释、译文、经典战例四个模块。为了保持原貌,原文全部以无谷先生的本子为准。对于原文中出现的相关地名、人名、典故等等,我们一一作了介绍,目的是为了让读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在翻译过程中,为了方便读者结合原文对比阅读,尽量进行了直译。为了彰显《三十六计》这一经典著作的不朽生命力,增加可读性,拓宽读者的视野,还特地精选了一些古今中外的经典战例附在译文后面,以飨读者。《三十六计》的原文中,大量引用了《易经》的语辞,使得原文晦涩难懂。由于作者才疏学浅,对于注释和译文中出现的问题,请各位读者多多批评指正。
-
恢复孔子六经丁緜孙暂缺简介...
-
名家讲解董辅文《名家讲解:老子》也叫《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的著作,是道家的经典著作,也是国学经典之一,它对中国哲学、文学、政治学、伦理学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名家讲解〈老子〉》是在著名诗人、学者、老庄研究名家公木先生的二十余年研究的成果《老子说解》的基础上,由专家整理而成。全书注释简明清晰,翻译准确流畅,诗意盎然,讲解独树一帜,既见解独到,又深入浅出。是学习、理解和研究老子思想的理想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