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与研究
-
郭沫若的女性情感世界吕莺《名人女性世界书系》力求从不同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揭示与这些大师名家的感情生活密切相关的女性世界,并在基中穿插了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人物生活的社会背景,以生动、真实、细腻的笔触,充分展现了大师名家的女性世界丰富的内容:名家和他的性;名家崇拜、想象的女性等等。这些女性虽然出身不同,性格不同,职业不同,信仰不和人生道路不同,与名家或结为夫妇,或相交相知,结下深厚的情感。这些女性,在让人们感到亲切的同时,也让人们为他们动人的故事,为他们不平凡的生活经历深深感叹。蒋介石违背民意,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先后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一九四0年九月,蒋介石免去了郭沫若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的职务,并强令三厅工作人员集体参加国民党,导致郭沫若和三厅进人士的总辞职。迫于无奈,国民党政府只好另成立文化工作委员会,仍由郭沫若任主任。
-
世界通史白乐天主编我们总是习惯于把王朝的兴衰、事业的成败、历史的更替和事情的对错都归结为个人的原因,归结为某个领袖人物和主导人物个人品质的优劣好坏。与此同时,历史人物也都按照一种简单的善恶二元化论而无一例外地脸谱化了,中国历史则变成了一个大戏台。但我们从来就不知道舞台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白脸和白鼻子,也不知道红脸和黑脸的什么时候才能出现,因为我们不知道编剧和导演是谁。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运气和等待,却不肯承认每一次“善报”,往往也差不多意味着下一次“恶运”的来临。 从天下大乱到诸侯割据;从三国鼎立到重归统一;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正史记录,野史传说,戏剧编排,小说演义;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评点;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是非真假众说纷纭;成败得失疑窦丛生;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站在平民立场,通过现代视角,运用三维结构;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生;一家之言品三国。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曹操就是其中一位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他生前威震天下,他死后骂名最多,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 在历史的记载中,为什么他的所作所为总是自相矛盾,众说纷纭?曹操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在他前期有着什么样的功过得失?易中天教授将从平民角度为您解读。
-
品味历程董桥著近日还了心愿,坊间巧遇一柄齐白石折扇,楠木扇骨是晚清刻扇名家于子安刻的山水,扇子两面一画一书都是老人兴会之笔。画是疏疏一簇青翠的水仙,字是款款几句密腻的寄托,风致大佳。齐老写了这样几句话:板桥老人有“楼上佳人架上书,烛光微冷月来初,偷开绣帐看云鬓”句,予戏为更“看云鬓”三字为“加鸳被”,承“烛光微冷”,何如?予自谓多事!三字之易,三昧迥然。郑板桥掀开绣帐悄悄细赏美人浓美的秀发,动的是绮念;齐白石轻轻给她加盖一幅绣着鸳鸯的锦衾,动的是深情。两相掂量,板桥的境界纵然跌宕,到底输给齐璜那一念的品味,连上句的“烛光微冷”都照应得体体贴贴,绣帐里的人说什么也不会怨他多事。从看云鬓攀升成加鸳被,那是阅世的体念,更是文人推敲笔底品味的历程。人间冷了,人情还是温的好,白石老人写出那样的旧梦,解构的正是人文掀帐人心头的千千结。这两本自选集于是题为《品味历程》、《旧情解构》。
-
悲惨世界雨果十八本书流芳百世、广受好评的世界文学名著,将带你认识人生,认识世界。生死相许的爱情,奇趣横生的历险,纠缠不休的名与利,坚忍不拔的奋斗……人世间最美好的与最丑恶的,你都能在这里找到。《外国文学名著袖珍文库》共收入了十八部作品,有《基督山恩仇记》、《海底两万里》、《唐吉诃德》、《简·爱》、《一千零一夜》、《格列佛仙游记》、《复活》、《红与黑》、《鲁滨逊飘流记》、《巴黎圣母院》、《飘》、《汤姆·索亚历险记》、《安娜·卡列尼娜》、《汤姆叔叔的小屋》、《悲惨世界》、《神秘岛》、《傲慢与偏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均为历久不衰的经典之作。本书将经典名著简写,本着保留精华的原则,对原著进行浓缩,核心内容及脍炙人口的经典片段基本保留原貌。浪漫迷人的法国,优雅古典的英伦,热情开放的美国,……异域风情在你的眼前如诗如画般呈现。通过这些名著,你不仅可以了解各国的风土人情,更能感受到全人类的感动和共鸣,感受到生命不息的力量。静下心来赏读这些名著,你定能从中找到快乐的享受。
-
理查二世 亨利四世上篇 亨利四世下篇[(英)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著;朱生豪译莎士比亚的戏剧大都取材于旧有剧本、小说、编年史或民间传说,但在改写中注入了自已的思想,给旧题材赋予新颖、丰富、深刻的内容。在艺术表现上,他继承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英国和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戏剧的三大传统并加以发展,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创造性革新。他的戏剧不受三一律束缚,突破悲剧、喜剧界限,努力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深入探索人物内心奥秘,从而能够塑造出众多性格复杂多样、形象真实生动的人物典型,描绘了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以其博大、深刻、富于诗意和哲理著称。莎士比亚的戏剧是为当时英国的舞台和观众写作的大众化的戏剧。因而,它的悲喜交融、雅俗共赏以及时空自由、极力调动观众想象来弥补舞台的简陋等特点,曾在18世纪遭到以伏尔泰为代表的古典主义者的指摘,并在演出时被任意删改。莎剧的真正价值,直到19世纪初,在柯尔律治和哈兹里特等批评家的阐发下,才开始为人们所认识。然而当时的莎剧演出仍常被纳入5幕结构剧的模式。19世纪末,W.波埃尔和H.格兰威尔-巴克强烈反对当时莎剧演出的壮观传统,提倡按伊丽莎白时代剧场不用布景的方式演出,以恢复其固有特点。
-
科利奥兰纳斯 约翰王 麦克白(英)W.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著;朱生豪译莎士比亚的戏剧大都取材于旧有剧本、小说、编年史或民间传说,但在改写中注入了自已的思想,给旧题材赋予新颖、丰富、深刻的内容。在艺术表现上,他继承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英国和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戏剧的三大传统并加以发展,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创造性革新。他的戏剧不受三一律束缚,突破悲剧、喜剧界限,努力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深入探索人物内心奥秘,从而能够塑造出众多性格复杂多样、形象真实生动的人物典型,描绘了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以其博大、深刻、富于诗意和哲理著称。莎士比亚的戏剧是为当时英国的舞台和观众写作的大众化的戏剧。因而,它的悲喜交融、雅俗共赏以及时空自由、极力调动观众想象来弥补舞台的简陋等特点,曾在18世纪遭到以伏尔泰为代表的古典主义者的指摘,并在演出时被任意删改。莎剧的真正价值,直到19世纪初,在柯尔律治和哈兹里特等批评家的阐发下,才开始为人们所认识。然而当时的莎剧演出仍常被纳入5幕结构剧的模式。19世纪末,W.波埃尔和H.格兰威尔-巴克强烈反对当时莎剧演出的壮观传统,提倡按伊丽莎白时代剧场不用布景的方式演出,以恢复其固有特点。
-
中国文学批评史王运熙,顾易生主编《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全书上起先秦,下迄“五四”以前,共分七编:先秦两汉、魏亚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代前中期、近代。本书为上册,为国家教育季员会组织编写的教材,供高等学校文科作为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教学及自学考试者阅读参考之用。
-
美学与艺术评论复旦大学文艺学美学研究中心编最后我还想谈一点,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是大教育家。他在教育当中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礼乐。孔子提出一个“成人”的思想。我们今天有“成人教育”,就是大龄、超龄青年继续受教育。孔子提出的“成人”的条件是什么呢?《论语·宪问》篇记载:“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就是他的几个学生中,臧武仲很聪明,知识很多;公绰之没有什么过分的要求,比较安分;卞庄子比较勇敢;冉求多才多艺,但是这些人都不能算是“成人”,要想当“成人”的话还要“文之以礼乐”。像我们今天一个人有了智育、德育、体育、劳育,还不能算是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的人要加上美育。孔子说的“成人”也就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全面发展的人。我们今天要提倡美育的目的就是要全面地发展人、培养人。孔子当时也是要以礼乐的方式来教育人,让儒士们成为全面发展 的人。他又说:“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 之,则吾从先进。”他这里所说的“先进”是指普通老百姓,所说的“后进”是指当官的,不管你是老百姓也好,当官的也好,只要你“先进于礼乐”,那么我就赞成你,我就佩服你,你要不懂得礼乐,哪怕你是当官的,我也不佩服你,不赞成你,所以孑L子看一个人是不是完善就看他是不是懂得礼乐。他用礼乐来培养人,他在培养人的时候不分老百姓,也不分当官的,“有教无类”,这在历史上起了很大的进步作用。古今的教育真正做到“有教无类”的第一人就是孔子,孔子的这种思想是非常了不起的。
-
水云吾人编本书收录沈从文的文学作品分为“自述”、“人生笔记”、“湘行散记”、“人物散记”、“创作论”等部分。
-
苏叔阳文选苏叔阳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