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与研究
-
历史与美学的对话颜翔林著穿越历史的时间栅栏,我们以虔诚的崇拜之。已去谒见古贤庄子,是他将自然山水和生命存在实行诗意的关联,赋予了深刻的哲学智慧和审美内涵。他诗意地思,诗意地言说,对历史赋予了神话意义的理解;他消解了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逻辑的限定,将现在置入了历史和投放到未来;他以诗意的和审美的生命智慧来领悟现实和历史,诞生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哲学。《庄子》可以说是先秦时代最富有文化哲学意义的散文,也可谓“文化散文”之先河。
-
回忆大哥鲁迅周建人著周建人晚年曾在女儿周晔的帮助下写了《鲁迅故家的败落》一书,又指导周晔完成了《鲁迅在上海》的专著。除此之外,他也写有不少回忆鲁迅的短文,提供了许多第一手材料,本书即这些短文的集结。其中关于童年和家乡的回忆,可与鲁迅作品相映照,读来尤觉有味。书末附其夫人王蕴如及女儿的回忆文四篇,也颇有史料价值。
-
戴望舒诗戴望舒著;梁仁选编戴望舒不仅在新诗艺术上进行着勇敢的、不懈的探寻和创造,还以严谨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实践和大量精美璀璨的译诗,拓宽着新诗的发展路径,在中国现代新诗第一个十年所开创的新传统、新方向中,在革命现实主义诗歌和后期新月派浪漫主义诗歌已经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又展示了现代派象征主义的新天地,在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和西欧现代主义敏感、复杂的情愫之间架通了桥梁。应该说,无论是透过感觉、想象和朦胧的情绪所展示的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轨迹,还是在新诗艺术成长过程中的试验、突破、创新,戴望舒都给中国现代文学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值得我们今天进一步认真地研究探讨。戴望舒生前出版过四种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其中第三种与《望舒草》几乎完全相同,本书便不再列入;其余各集中也有交叉重复的诗篇,本书亦不作重排,仅在目录中列出篇名备查。戴望舒译诗数量超过他自己创作的诗,本书选录了已出版的单行本《(恶之华)掇英》和《西茉纳集》,对于影响诗人较深的法国和西班牙诗,分别编为《法国诗选译》和《西班牙诗选译》两辑,另外又编了一辑《其他译作选》。作者在一些译诗之后写有“译后记”或“译者附记”,要言不烦,独到精当,现给予保留,可当做望舒诗论来赏读。
-
鲁迅与我七十年周海婴著这是一本由鲁迅之子周海婴撰写的回忆录。不为尊者讳,不为亲者讳,是本书的最大特色。海婴在谈及上一代的纠葛时,完全持超脱公允的态度,一颗平常心跃然纸上。此外,他的关于“鲁迅之死"的大胆质疑和推断,拨开了过往历史的浓浓迷雾,具有极大的史料和研究价值。今天热爱鲁迅的人们,当得知鲁迅可能是被人用残忍的手段暗杀而不是正常的不治而死时,心中会是怎样的滋味?海婴在这里把现代史上一桩特大悬案客观地推到世人面前。该书一开头用整章篇幅追叙幼年和父亲在一起的短暂而甜蜜的时光,许多细节描写令人感动。如鲁迅习惯于夜间工作,早上睡觉,因此每天早上许广平都要叮嘱海婴轻手轻脚,海婴常在临出门上学之前,悄悄溜到楼上鲁迅房间里,给鲁迅的烟嘴装上一支烟。周海婴在六岁时,经历丧父之痛,那时的他可能还不知道,父亲的巨大阴影将笼罩他的道路。他在世人过于苛刻的目光下,陪伴母亲奔赴解放区,走进新中国建设的滚滚洪流中。他按父亲的教诲,“不做空头文学家",却要时时面临如何处理父亲留下的丰厚文学遗产的纠纷……该书披露的180幅图片皆是由鲁迅家属历年珍藏的,大部分是首次公开。
-
二十世纪英国小说评论阮炜著<br>本书对20世纪英国小说作了详细而深入的评论。作者对英国文学十分熟悉,并有自己独到的视角。在这部著作中,重点研究了《尤利西斯》,而且更多地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去解读这部天书般的作品。取得了有别于他人的洞见。此外,作者对《霍华兹别墅》、《恋爱中的女人》、《黑暗的心》、《法国中尉的女人》、《蝇王》等作了细致的分析和解读。 <br>
-
漫话三国演义雷勇等著《三国演义》展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人物画廊,其中有的是栩栩如生的艺术典型,它塑造人物的艺术特点是:在现实矛盾的斗争中,用人物自己的言行,表现他们的性格。赤壁之战是决定三国分立的决定性事件,曹、孙、刘三个集团,为发展自己的力量进行了拚死的斗争。出现在这次历史性舞台上的人物有:诸葛亮。孙权、周瑜、鲁肃、黄盖、曹操、蒋干等十几个人物。诸葛亮出使东吴,揭开了多种矛盾冲突的序幕。曹操大军压境,东吴内部“主战派”和“主降派”之间,开始了激烈的斗争。在两派各自陈述“战”“降”的利弊中;孙权动摇于两者之问,既害怕曹操的强大兵力,不敢应战;又不愿向曹操称臣投降。作者通过孙权一再“沉吟不语”、“低头不语”,以及数次反覆,来写他内心矛盾。作者从东吴“主战”“主降”两派矛盾冲突中,通过孙权自己的言行和心理活动的具体描写刻划出他患得患失的性格特征。不仅孙权如此,诸葛亮机警、雄辩、多谋略,周瑜气量狭窄,鲁肃小心拘谨,黄盖、阚 泽勇敢沉着等,也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以人物各自不同的言行显现出来,达到性格和言行的和谐一致,人物性格个性化得到异常生动的表现。即便如两次短暂出场的蒋干,虽然着墨不多,却由他自己的言谈举动,活现出一个愚蠢而又自作聪明的人物。这种直接描写人物言行的白描手法,其艺术表现力,超过作者的面叙述。刘禅是一个处在重要地位的人物,作者并不缺少对他性格的侧面叙述,但形象不鲜明。第一百十九回,写他做了俘虏后的“乐不思蜀”,从刘禅的言语、体态、神情中,描写他的昏庸、低能,却成为一段表现人物性格非常出色的文字。本书的内容分为人物篇、意蕴篇、艺术篇、篇外篇四个部分。“人物篇”是结合作品的具体情节,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还包括小说人物与历史上同名人物的联系与区别,小说人物的形成过程,以及有关小说人物的其他趣闻和传说,使读者对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的认识更为准确,以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含义及美学意义。“意蕴篇”是分析作品的寓意,在对作品的具体分析中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目的。“艺术篇”是从小说艺术的角度分析作品艺术构思和艺术描绘的魅力所在,介绍作品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篇外篇”主要介绍与作品相关的知识,如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作者的真仿情况和生平事迹,作品的版本流传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等等。
-
朝花夕拾鲁迅著 裘沙 王伟君 绘本书收入鲁迅先生1926年2月至11月间创作的散文10篇和小引1篇及后记1篇。《朝花夕拾》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以青少年时代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而动人地抒写了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朝花夕拾》艺术特色鲜明:爱憎分明;叙述与议论、回忆与感想、抒情与讽刺有机结合;流畅自然,亲切平易,“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
蒙古民间文学比较研究陈岗龙著陈岗龙,蒙古名多兰,蒙古族,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人,1970年生。1991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民族史专业,获历史学学士。1994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蒙古民间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民间文学专业,获文学(民俗学)博士学位,导师钟敬文教授。2000年晋升为副教授。现为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副教授,文化与综合研究室主任,北京大学东语系蒙古语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东方民间文学、蒙古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承担的课题:1.独立承担1998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课题青年项目《蒙古族目连救母故事和汉族目连戏的比较研究》。2.独立承担199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青年项目《喀尔喀蒙古英雄史诗研究》。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2001年度重大课题《东方民间文学研究》第二主持人。目前正在主编《东方民间文学概论》(两卷本,100万字),并已出版《东方民间文学比较研究》(47万字)。学术兼职1.中国民俗学会常务副秘书长。2.中国《江格尔》研究会理事。3.中国非通用语种教学研究会理事。4.《民族艺术》杂志编委。5.《蒙古学百科全书·民俗卷》编委。6.《蒙古民俗百科全书·物质卷》编委。学术专著:1.《蒙古民间文学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26万字。获得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2.《蒙古英雄史诗锡林嘎拉珠巴图尔——比较研究与文本汇编》(蒙古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130万字。本书获得第16届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3.《罗布桑却丹研究》(蒙古文),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0年6月。15万字。合著,负责全书的组织研究工作。4.《蟒古思故事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36万字。获得北京大学光彩出版基金资助。5.《琶杰研究》(蒙古文),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2年10月。28万字。合著。本书隶属横向课题中央民族大学“十五”科研规划重点项目。6.《东方民间文学比较研究》(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47万字。这本小册子不是一部概论性著作。近一个世纪以来,国内外的蒙古民间文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容忽视的成绩,我国和蒙古国的学者出版了多部蒙古民间文学概论专著,尤其在蒙古英雄史诗领域的研究成果,更是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其中,满都呼教授的《蒙古民间文学简论》和《民间文学理论》、宝音和西格教授的《蒙古民间文学概论》、敖其主编的《蒙古民间文学导论》以及蒙古国学者参布拉登德布的《蒙古民间文学》等概论著作,比较全面地介绍和研究了蒙古民间文学的各种体裁,已经成为学习和研究蒙古民间文学的必读著作。
-
莎士比亚(英)F.E.哈勒岱(F.E.Halliday)著;刘蕴芳译莎十比亚(1564-1616)是两方文学史上最具创造力的作家,直到今天,他的影响力仍无远弗届,弥久而深远。相对于莎时比业无与伦比的文学成就,他的生平资料却极少。不过经过学者几世纪来孜孜不倦的研究,许多档案记录和当时的引述都破发掘出来,而且还在继续发掘中。其买,对一位大半生都留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生老于斯的剧作家,所发现的资料比我们设想的多得多。本书作者以丰富的传记性材料、文件、肖像画和地点描述,旁征博引描述出几个世纪以来的发现后,让原本难以捉摸的莎土比亚有了清晰的面貌。作者同时节录许多莎翁的作品配台说明,提供必须遍读莎剧才能一窥堂奥的入门导读。本书共附151 张精彩图片,以伊丽莎白时代的人物画像、早期对开剧本的样张、斯特拉福的照片重现莎士比亚的生活世界,读者仿佛经历文学世界之旅,亲眼见证一代文学大师的生命历程。
-
黄金时代王小波著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