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与研究
-
解读家巴金著;黎荔解读从历史上看,凡是停滞或倒退的时期,都不重视或反对审美教育,欧洲中世纪和我国“四人帮”统治的十年,就是突出的例子。与此相反,一切进步的或思想解放的时代,无不大声疾呼地提倡审美教育,欧洲的启蒙运动,我国的“五四”运动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今天,都是著名的例子。在中华民族迎接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普及并加强审美教育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中外名著解读丛书”就是一部向年轻一代普及审美教育的好的素材。本丛书不是名著缩写,不是通常的导读、点评,更不仅仅是名著名篇赏析……解读体是本丛书首创的体例,它将西方国家讲授文学课“名著导读”的成功模式和国内中学语言教学新体系中的“五大阅读法”科学地结合,取长补短,登高望远,使广大青少年爱读名著,读懂名著,终身受益于名著。本丛书文学简明生动,解析深入浅出,充分顾及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
-
谈艺录钱钟书 著《谈艺录》是杰出的古典诗话作品,也是钱锺书除了《管锥编》以外最为重要的学术著作。主要对中国近体诗进行广泛批评。钱锺书既继承了传统诗话的长处,同时又广泛汲取欧美文艺思想,行文优美,引文繁富,多所创见,其中类似“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的打通精神;“唐诗以丰情神韵擅长,宋诗以筋骨思理见胜”的学术观点,都在学术界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渊博和睿智。书中关于江西诗派和元好问的关系、阮大铖的评价、钱谦益的作伪及王渔洋的浅陋疏忽等考证都深见作者考据功力。其旁征博引,对典籍之深得精髓,信手拈来,更体现了作者丰富的学养。 《谈艺录》是开掘不尽的宝藏,但它属于阳春白雪之作,曲高和寡,对读者和研究者文学功底和思维能力都要求极高。
-
红楼梦资料汇编朱一玄编本书所收资料,依其内容的不同,分为四编:(一)作者编,辑录有关曹雪芹家世、生平的资料。高鹗生平的资料,也附在这里。(二)版本编,辑录《红楼梦》版本方面的资料。(三)评论编,辑录《红楼梦》问世以来的各家评论。(四)影响编,辑录《红楼梦》对小说、戏曲的影响的资料。此外,还在书末附有荣国府平面图和大观园平面图,以便读者参用。 本书所收资料的下限,一般截至“五四”运动。部分资料,由于特殊需要,超越了这个时限。 本书对于每条资料,均注明作者、卷数和所根据的版本(同一部书,引用两条以上者,只在首次引用的那一条下面,注明版本)。 本书收录了与红楼梦相关的包括脂砚斋批语在内的大量资料,可与一粟编的《汇编》互相参看。
-
水仙辞宗璞著本集书名,由宗璞大姐定为《水仙辞》,不仅表现出她对记述亡友陈澂莱的《水仙辞》一文的偏爱,更能表现出集中各篇所具有的有如水仙般的清新高雅的风格。
-
中国自由主义文学论稿刘川鄂著本书主要考察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发展历程及中国自由主义作家的创作特征。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中国自由主义文学与思想文化界的自由主义思潮的联系及与其它文学阵营的关系;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流变,包括它在近代的萌芽、与启蒙主义思潮同途而殊归的20世纪20年代、与左翼文学对立与互补的20世纪30年代、在民族革命洪流中挣扎与终结的20世纪40年代等阶段;中国自由主义作家的创作特征与艺术成就;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的贡献与局限及其必然命运等。改革开放10余年来,学术界对单个的中国自由主义作家和某些派别有较深入的研究。然迄今为止尚无从整体上对这一文学现象作宏观研究的专著。本文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学与自由的观点为指导、适当吸取东西方自由主义理论,运用美学的与历史的观点相统一的原则、主要从文学社会学的视角、采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及比较的方法,力图勾勒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的总体面貌及基本特征,总结其历史命运及经验教训。试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阐明数十年纠结于中国现代作家和文学史家思想上关于文学与自由、人性与阶级性、作家的时代使命感与审美创造等关系的问题,并期冀对繁荣今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一定的启迪与借鉴。
-
亚洲汉文学王晓平著韩国文学史里描述和探讨的是古代朝鲜半岛的汉文学,日本文学史里探讨的是古代日本列岛的汉文学,这些都自不待言,而古代与中国有册封关系的琉球王国时代的汉文学,也在日本文学史里探讨。对于越南人来说,古代中国、朝鲜、日本等地区的汉文学都属于域外汉文学,而对于中国来说,域外汉文学则是包括越南在内的其他各国的汉文学。所以,如果同样使用“域外汉文学”的概念,实际上却是各有所指。不管这些文学在内容上有多么不同,在全部用汉字书写这一点上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当需要把它们一并纳入研究视野,并且展开国际合作研究的时候,人们就希望找到一个公认的表述方式。迄今已有东方汉文学、东亚汉文学等说法,我这里采用的是亚洲汉文学。说法不同,所指大体相同。
-
灵与趣的意境罗筠筠著晚明小品文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晚明社会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内容及一些相关的美学思考。本书力图通过对晚明小品文中所包含的与审美问题相关的资料的分析研究,考察晚明时期人的审美趣味与社会审美风尚的演变与发展,并对其与当时社会的艺术与文化精神的关系加以剖析。同时对小品文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在晚明何以能够如此高度地发展,它在文学领域中的地位与价值,其创作与欣赏的审美特点,尤其是它与传统主流文学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差异,它的优点与缺点所在进行了分析,意在对这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很重要却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研究的文学形式从审美的角度作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整理。
-
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历史的进程已行将走到二十世纪的尽头,返身回顾本世纪上半叶的红学研究,由于有了半个世纪时间的间隔,这段距离足以使人变得比较从容、比较超脱,少了几分当事者的局促和偏狭,多了几分後来人的客观和包容。这是我们发愿汇编这样一部大型资料书的重要原因。同时也由於长期的积累,搜索和汇集了这一时期发表在全国各种报刊杂志上的红学论评约有五百馀篇。这项收集和整理工作最早应上溯至二十多年前,即七十年代初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一套《红楼梦研究参考资料选辑》,其第三辑即相当于本书所涵盖的时段,只是由於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仅精选了三十三篇,而绝大部分摄制的胶卷沉睡於档案库中。至九十年代初,中国艺术研究院红学所在《红楼梦大辞典》完稿後曾有编辑《红楼梦汇要》(包括史汇、文汇、论汇)的设想,因人力物力不逮而搁置,其中“论汇”曾局部启动,到全国各大图书馆查阅、复印了数百篇资料,但一置多年亦未能利用。鉴於上述的渊源,我们感到将这一批资料加以汇集、整理、编辑、出版已不能再延宕了,否则,资料的流失和湮灭势所不免,而要重新再把散见于几十上百种报刊中的长文短论报头刊尾一一查找收集起来,其工作量和难度,将远远超过往昔。因此,为了使这项旷日持久的工作结出一个果实,更为了省却广大《红楼梦》爱好者和研究者的检阅之劳和搜求之苦,我们编就这部《红楼梦稀见资料汇要》面世,相信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在那个时代红学虽则远不如当代之“显”,但同样为人们关注和爱重。当时的人们对《红楼梦》的观感和见解自有其独特之处,作为一段历史是不可复现不能代替的;因而,不仅治红学学术史者应当了解,即便是普通的读者和研究者,也可从中得到启示和借鉴。
-
二十世纪诗经研究文献目录寇淑慧编本目录著录二十世纪中国大陆境内和香港地区正式出版及发表的有关《诗经》研究之专著和论文,依据文献所涉及的内容性质分类编辑,同类文献分列单行本和论文,其下各自以刊行时间先后为序排列
-
沈从文小说沈从文著;林乐齐选编沈从文从事文学活动起始,就把自己作为整个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一名小卒,“主要任务是作‘尖兵’,为大队伍打前站,在作品中作记录突破试探,因之永远从‘习题’出发,进行写作。失败了就换个方法再来,作对了也决不停顿在已有小小成就上”。他的早期作品,自由地借用各种文学程式,不受任何一种既定形式的束缚,既善于摹仿郁达夫、周作人的某些笔法,又能跳出任何一种文学程式,听从心灵的召唤,摸索着自己的文学之路。三十年代中、后期,沈从文迎来了他创作生涯中最为辉煌的时刻,除了玉润珠圆的代表作《边城》外,还发表了一批光彩夺目的短篇小说,对生命进行多方艺术描绘,以寄托自己的人生感慨和审美理想。乡土题材在沈从文的早期创作中占了主要地位,经受了北平、上海这两个色彩迥异的大都市的难耐生活后,他的创作开始有意识地描写乡村和都市生活的差别,用乡村生活的平静优美,反衬都市生活的烦嚣、丑恶,用乡下人的勇敢、诚实,映照城里“上等人”的怯懦、虚伪。首先进入沈从文乡土描绘领域的,是湘西的神话传奇和民间故事。《渔》、《龙朱》、《神巫之爱》、《媚金、豹子、与那羊》、《月下小景》等一系列作品,描绘了一片未被现代文明污染的人性世界。他从湘西那些浓厚的原始民俗民风里,找到了一条“心与心沟通”,“人与美与爱的接触的路”,希望通过瑰丽的神话传奇和民间故事,让那些男女主人公身上弥漫的原始生命力,让那些热情、勇敢、诚实的高贵品质,来抗拒现代都市人性的堕落。这是作者头脑中建构的“另一时代”,既是一种虚幻的梦想,也是一种真诚的期待。沈从文小说创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描绘社会人生苦难,展示湘西健全的生命形态的小说。这些作品展开了一幅幅生气流溢的湘西生活画面,在这里,秀丽的山水与惊人的贫困相伴,勇敢纯朴的民性与野蛮愚昧并存,歌与哭,善与恶,美与丑相缠难分。这是一个奇异的世界,沈从文经由这一题材的开掘,为现代中国文学提供了一个从未有人描绘过的、多彩多姿的湘西世界,极大地丰富了上世纪二十年代鲁迅开创的乡土文学创作,并把现代抒情小说创作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