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与研究
-
巴金选集巴金著巴金(1904:)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参加反封建的进步刊物《半月社》活动。为了追求光明,1923年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来到上海、南京,进东南大学附中,并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1927年旅法在巴黎读书,并开始了文学创作。次年回国从事文学活动,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救亡工作。和鲁迅有了交往。曾任《文学季刊》编委,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与靳以合编《文季月刊》。抗日战争爆发后,和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联二至四届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名誉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收获》和《上海文学》主编,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六届、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 1982年获意大利国际但丁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奖。198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院士称号。1990年获苏联人民友谊勋章。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寒夜》,散文集《新声集》、《赞歌集》、《随想录》(5集)。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回忆录《往事与随想》。
-
巴金选集巴金著夜来了,这是海滨的一个静寂的夏夜。海水静静地睡着,只有些微的鼾声打破了夜的单调。灯塔里的微光在黑暗的水面上轻轻地颤抖,显得太没有力量了。离海有里多路远,便是荒凉的街市。在夜晚街上更静了。虽然是在夏天,但这里的夜晚从来就很凉爽:海风微微吹着,把日间的热气都驱散了,让那些白日里忙碌奔波的人安静地睡下来。
-
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著该书搜罗资料宏富,采辑审慎,并脉络清晰地描画出数千年来中国小说的发展线索。作者分析历代小说的思想、艺术,言简意赅,评断允当。此书不仅是鲁迅学术著述的代表作,而且是中国古代小说史方面最权威的著作。
-
先秦两汉文论选张少康,卢永ling编选我国古代的文学理论批评遗麈,是我们璀璨的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特黠以及其产生、发展过程,都是租我圆古代文化的内容、特黠及其发展的雁史轨迹互相契合的,这在先秦两汉时期尤为明确。那时的文学理论批评遗处于萌芽和生畏时期,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批抨大都现在对总是文化的论述之中,而不是纯粹的、单一的。
-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王运熙,顾易生主编;王运熙,杨明著《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共七个分卷。全书有大致统一的体例,但照顾到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各卷也有其特点。多卷本的《中国文学批评通史》,规模比较宏大,力求较为全面地清理各历史阶段文学批评的发展过程,对曾经有所建树的批评家与论著进行科学的评价,并努力发掘新的材料,展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丰富多彩和理论成就,总结其经验与教训,为文艺理论研究和创作提供借鉴和参考,为繁荣新时代的学术文化服务。
-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王运熙,顾易生主编;黄霖著《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是哲学社会科学「七五」期间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共含七个分卷。全书有大致统一的体例,但照顾到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允许各卷自具特点。它规模比较宏大,力求较为全面地清理我国各历史时期文学批评的发展过程,对曾有所建树的批评家与论著进行科学的评价,并努力发掘新的材料,展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丰富多彩和灿烂成就,总结其经验与教训,为文艺理论研究和创作提供借鉴与参考,为繁荣新时代的学术文化服务。
-
麻雀啁啾陆建德著“麻雀啁啾”是这本集子里一篇评论《日瓦戈医生》的文章的题目,用来作书名倒还合适。评雪莱,评格林,评考德威尔,帕斯捷尔纳克,德里达,巴特尔等等。历史,政治,哲学,作者游走于与文学相关的各个门类,但不搭理论架子,文字有汪洋恣肆之雄,机智幽默之妙,从容评点,迭有新。书名取义于《庄子》的“蓬间雀”-麻雀的啁啾与海燕好斗的高歌相比,自有其温和的魅力。这里的文章大多与文学相关。但是,究竟什么是文学?马修·阿诺德说,文学批评归根结底就是对人生的批评。看来文学不仅仅是一种独立自足的精美形式。阿诺德的前辈约翰逊博士要比他风趣得多。在一七五九年六月九日的周刊《闲散者》上,约翰逊把文学批评狠狠地挖苦了一番。他说文学创作只有极少数秉赋异常的人才能胜任。文法、修辞和逻辑之类的学问并不难掌握,但是要下很多功夫。唯独文学批评人人都会。所以,“批评是人们以极小的代价就能显得气度非凡、威风凛凛的一门学科。天赋不足而又因懒散而无知的人可以用批评家之名满足他的虚荣心”。约翰逊接着写道,“我希望这消息将给世上默默无闻的人们带来慰藉。文学领域的其他女神不是非常腼腆就是十分高傲,要向她们求爱必须持之以恒,最终还可能落空。批评却是一位举止轻佻、容易勾引的仙子。她迁就迟钝者,鼓励胆怯者;她为空洞提供言辞,她为平庸补偿恶毒”。
-
巴金选集巴金著巴金(1904:)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参加反封建的进步刊物《半月社》活动。为了追求光明,1923年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来到上海、南京,进东南大学附中,并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1927年旅法在巴黎读书,并开始了文学创作。次年回国从事文学活动,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救亡工作。和鲁迅有了交往。曾任《文学季刊》编委,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与靳以合编《文季月刊》。抗日战争爆发后,和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联二至四届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名誉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收获》和《上海文学》主编,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六届、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82年获意大利国际但丁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奖。198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院士称号。1990年获苏联人民友谊勋章。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寒夜》,散文集《新声集》、《赞歌集》、《随想录》(5集)。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回忆录《往事与随想》。
-
春巴金著我居然在“孤岛”上强为欢笑地度过了这些苦闷的日子。我想不到我好有勇气压下一切阴郁的思想续写我这部小说。我好几次烦躁地丢开笔,想马上到别处去。我好几次坐在书桌前面,脑子里却是空无一物,我坐了一点钟还写不出一个字。但是我还不曾完全失去控制自己的力量。我说我要写完我的小说。我终于把它写完了。
-
巴金选集巴金著这是一个年轻病人在当时一家公立医院中写的‘病中日记’,也就是作者根据一部分真实的材料学成的小说。‘第四病室’,一间容纳二十四张病床的外科病房,可以说是当时中国社会的缩影。在病室里病人怎样受苦,怎样死亡,在社会里人们也同样地受苦,同样地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