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与研究
-
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郭学文预防青少年犯罪是广大人民群众所普遍关系的问题。本书着眼于新时代青少年犯罪预防,主要研究影响和支配青少年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预防青少年犯罪、改造矫正罪犯、预防青少年被害对策及其心理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青少年”和“犯罪”:青少年犯罪心理学导论;第二章“与生俱来”还是“后天习得”: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理论;第三章“君子三戒”:犯罪心理的年龄差异;第四章“内因与外因”之一: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外在因素的影响;第五章“内因与外因”之二: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内在因素的影响;第六章“主观客观”和“男女有别”:青少年犯罪心理的主观差异和性别差异;第七章“曾经拥有”和“责任扩散”:青少年犯罪心理的经历差异和组织形式差异;第八章“犯罪与社会控制”:不同类型的青少年犯罪心理剖析;第九章“科学评估“:青少年犯罪心理预测和评估;第十章“标本兼治”:青少年犯罪心理教育与矫正。
-
青苗法学论丛于冲本书是中国政法大学培训学院进行同等学力研修班培养模式改革系列举措的重要成果之一。本论丛配合同等学力研修班的课程设置,督促同等学力研修班学员在学习期间进行学术思考与学术写作的尝试,学院组成评审小组评选出优秀的习作汇集出版,及时反映学员们的学习成果,促进学员们进行独立思考与学术创作,建构探索性学术思维。本论丛包括民商事法律、经济法学、刑事法学、诉讼法学、法律适用等内容,具体如:论股权代持协议的法律效力、数据可携权的本土化实践与实务运用的若干问题、企业破产程序中的刑民交叉问题、非破产解散情况下股东出资加速到期的司法解决路径、“双碳”背景下私募股权投资法律问题探析、外观设计专利评价报告制度的困境与对策探析,等等。
-
青苗法学论丛魏敬淼本书是中国政法大学培训学院进行同等学力研修班培养模式改革系列举措的重要成果之一。本论丛配合同等学力研修班的课程设置,督促同等学力研修班学员在学习期间进行学术思考与学术写作的尝试,学院组成评审小组评选出优秀的习作汇集出版,及时反映学员们的学习成果,促进学员们进行独立思考与学术创作,建构探索性学术思维。本论丛包括民商事法律、经济法学、刑事法学、诉讼法学、法律适用等内容,具体如:论股权代持协议的法律效力、数据可携权的本土化实践与实务运用的若干问题、企业破产程序中的刑民交叉问题、非破产解散情况下股东出资加速到期的司法解决路径、“双碳”背景下私募股权投资法律问题探析、外观设计专利评价报告制度的困境与对策探析,等等。
-
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机制及中国实践的发展乔慧娟随着国际商事交往的发展,国际商事争议的解决机制日益引起关注。包括国际商事调解、国际商事仲裁和国际商事诉讼等各种争议解决方式在21世纪均焕发出新的生机,但也面临新的挑战。本书主要围绕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机制展开研究,尤其重点介绍中国在解决国际商事争议实践中的新发展。近几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国际商事争议日益增多,中国的国际商事调解机构、商事仲裁机构和法院在解决国际商事争议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中国政府积极签订《新加坡调解条约》、允许外国仲裁机构在中国从事仲裁业务、打造仲裁友好型司法环境、设立国际商事法庭等。这些措施高效解决了国际商事争议,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为我国开创对外开放新格局保驾护航。
-
民法概括条款研究刘亚东概括条款在民法中的发展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路径。如今有典型概括条款之称的民法典诸条款均不具备我们现在所认识的功能。概括条款是包含不确定法律概念,并且是作为民法所调整的“陌生人领域”以及“特别关联领域”这两大领域的兜底性规定。概括条款与民法典中的不确定法律概念、法律规则、法律原则、裁量条款、空白规范以及目的规范均不相同。它是民法典中与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相并列的一种法律规范,具有连接法典内外的功能。在价值上,概括条款是民法社会化、民法实质正义以及授权法官造法的规范基础。在法学方法论上,概括条款属于“法内漏洞”的范畴,具体来讲属于授权式法律漏洞,在适用位阶上劣后于类推、目的性限缩以及目的性扩张等漏洞填补方法。概括条款的适用必须遵循“个案裁判—案例群形成—类型建构”的类型化方法。具体而言,可以区分为两条路径:一是以指导性案例作为基础案例来建构案例群,进而抽象出像法律规则一样的明确的类型;二是要对普通案例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案例群及至类型,产生《民法典》第10条意义上的“习惯法”,二者均可以成为法官直接援引的“替代性构成要件”。最后以“权利滥用”这一制度的产生为例,全面展示概括条款案例群的形成过程。
-
生活在树上卢卡·巴拉内利、埃内斯托·费里罗 编著,毕艳红 译“我对别处充满憧憬。”卡尔维诺在罗马、都灵、巴黎与圣雷莫之间游历,留下轻盈奇妙的幻想和温暖明亮的记忆。《生活在树上:卡尔维诺传》是一份知识分子的传记,两位昔日挚友在日记、信件、私人回忆、同时代文章中追忆卡尔维诺的写作与人生轨迹,纪念那段不可磨灭的岁月。如今,卡尔维诺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作品依旧是认识我们所处的日益复杂的现实的精妙工具。依据蒙达多利出版社2022年百年诞辰纪念版本译介。书中部分图片来自家庭珍藏,由埃丝特·卡尔维诺首度公开,其余大部分来自卡尔维诺档案馆,现存于罗马国立中央图书馆。
-
聊为之说解志熙 著《聊为之说——温故知新小集》收录了作者阅读古代文学经典或现代学术经典的若干文章,其中较多跨越自己专业的随谈,所以作者自认是“聊为之说”。全书分三辑:第一辑是关于先秦及唐宋诗文的随谈;第二辑谈及的近现代作家,也多是围绕他们与古典的关系而言;第三辑是关于古典文学研究或现代文学研究的评论,亦与古典学术传统有关。这些文字品评经典、“温故知新”,或可供文学研究者和文学爱好者参考。
-
儿童的宽容体验与宽容教育孙瑞玉本书是在现象学、教育学视角下对儿童宽容体验进行描述,呈现其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征,探究其发生机制,分析不同类型宽容体验的级序,进而思考儿童宽容体验蕴含的教育学启示。 本书绪论部分从儿童与成人体验的差异入手,阐明关注儿童宽容体验的意义,并就如何从现象学教育学视角探究儿童宽容体验进行方法论说明。第一章“儿童宽容的原初形态”描摹、分析儿童存在论意义上的宽容体验,进而探究宽容原初形态的一般模式、特征。第二章“儿童不宽容的流露”呈现儿童自我意识觉醒时,开始对破坏其身体图式完整性的行为进行拒绝,由此表现出不宽容,进而分析儿童早期不宽容的普遍性和积极意义。第三章“原谅、容忍和宽容”针对儿童对宽容理解存在的偏差,通过词源分析和日常情境分析厘清原谅、容忍和宽容的异同,并就如何引导儿童准确理解宽容概念提出建议。第四章“情不自禁的宽容”描述由爱和同情这两种原初的价值意识所引发的儿童的宽容体验,进而探究这种宽容体验的发生机制及教育导向。第五章“瞻前顾后的宽容”描述儿童基于个人利益权衡的宽容体验,分析这种宽容体验的发生机制,理性思考其对儿童价值成长的意义。第六章“信念使然的宽容”描述由自由和平等这两项植根于人的本性之中的价值信念引发的儿童的宽容体验,进而探究这种宽容体验的发生机制和教育建议。宽容的原初形态是存在论意义上的宽容,“情不自禁的宽容”“瞻前顾后的宽容”和“信念使然的宽容”属于伦理学意义上的宽容。第七章“儿童宽容体验的教育学意蕴”从整体上分析虽然儿童这些不同形式的宽容体验没有呈现出某种与年龄直接相关的发展秩序,但在“自我”和“他者”关系维度上存在高低秩序和奠基顺序。进而论述教育者需依据儿童宽容体验的发生机制和秩序反思宽容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合理的方式真正有效促进儿童宽容品质的养成。
-
价值理性及其培育高政价值理性是价值合理化的形式与能力,是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价值实践等能力的基础。价值理性因其独特的内涵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价值素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培育和提升青少年学生的价值理性将是价值教育主要的目标。本书从价值理性出发,旨在培养青少年学生比较良好的价值理性素养,具备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和价值选择能力,形成理性的价值实践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将价值教育落地,才能更好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本书将会给价值教育理论研究者、德育工作者、学校一线教师等带来关于价值理性培育方面一定的启迪。启发一线教育工作者对不同来源的价值原则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对不同内涵的价值原则采取不同的教育模式。
-
价值品质论崔岐恩本书旨在揭示价值品质的本质、渊源、结构、功能及其发生、发展的机理,为价值教育的开展起到基础性的铺垫作用。本书通过梳理规范伦理学和德性伦理学中价值品质因子,追寻价值品质的历史脉络,综合考察价值品质的结构和发生、发展的机理,以规范论为外部诉求、以德性论为内在禀赋,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系统论证价值品质在当代生存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本书的主要意义在于在历史传统中考察价值品质,在内在论与内化论融合中界定价值品质,在对唯规范论和唯品质论的批判中把握价值品质,以人的价值实践为基础,以人的幸福生活为旨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