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与研究
-
中山大学青年法律评论 2023年 第1卷 总第9卷中山大学青年法律评论,巢志雄暂缺简介...
-
公共卫生法学徐喜荣《公共卫生法学:原理、案例与资料》回顾了我国公共卫生法律发展的制度史,不仅结合我国法学界对公共卫生法学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而且大量参考了国外的公共卫生法律制度和相关学术研究,对我国的公共卫生法律制度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务实的解决建议,丰富和完善了我国的公共卫生基础法律理论。不仅如此,该书还整理并筛选了若干典型案例,运用公共卫生理论、法律法规,结合公共卫生监管的实际情况,客观而有针对性的对公共卫生领域的问题进行评析,有利于加深读者对相关规定的理解。并且,书中包含了大量的公共卫生领域的扩展知识,这不仅有利于扩展读者关于公共卫生相关领域的知识,而且增加了书籍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总的来说,该书理论全面深入、案例典型、评析客观、相关建议实用且可操作性强,特别适合作为本科生学习和掌握公共卫生法律知识的参考用书。
-
法治背景下境外追逃问题研究张磊本书是作者做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法治反腐背景下境外追逃问题研究》的最终成果。本书以习近平同志反腐败追逃追赃思想为指导,以我国当前在法治反腐背景下所开展的境外追逃为研究对象,在对境外追逃的指导思想剖析的基础上,分别针对境外追逃的典型案例、制度构建问题进行研究。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 “法治反腐背景下境外追逃的指导思想”,本章明确指出习近平反腐败追逃追赃思想是我国法治反腐背景下境外追逃的指导思想,并对该思想的主要内容、科学定位和贯彻实施进行了详细论证。第二章“境外追逃典型案例分析之黄海勇引渡案”,本章对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复杂的引渡案——黄海勇引渡案进行系统研究,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提出对于我国境外追逃的建议。第三章 “境外追逃典型案例分析之‘百名红通人员’归案”,“百名红通人员”是我国境外追逃中的标志性案例,本章对于已经从已经归案的60名“百名红通人员”进行了分析后认为,“百名红通人员”追逃已经取得重要成果,应当辩证看待已有追逃成果,继续提高境外追逃的效率,从而推动境外追逃的良性循环。第四章“境外追逃典型案例分析之叶真理引渡案”,对于他国经典追逃案例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境外追逃的开展。本章针对美国和墨西哥之间引渡毒枭叶真理的程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对于我国的境外追逃的启示。第五章“境外追逃中的外交承诺制度”。外交承诺制度是我国境外追逃的润滑剂,本章首先对于我国境外追逃中的外交承诺制度的特点、种类等基础理论问题进行研究,然后对外交承诺中的量刑承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完善建议。第六章“缺席审判制度与我国境外追逃的协调适用”,为了推动我国境外追逃的开展,2018年我国修改刑事诉讼法增加了缺席审判制度。本章针对我国的缺席审判制度产生的背景、特点及其与我国境外追逃措施的协调适用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通过缺席审判推动我国境外追逃开展的建议。
-
罪犯教育赵卫宽这次再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新时代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的新要求作了适当修订。教材内容共分13个学习单元,其中,学习单元1为理论部分,简要介绍罪犯教育的意义、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原则、工作模式、实践方式、发展趋向、岗位要求等罪犯教育基本知识。本教材实务部分总体上按照4个方面选取12个学习单元:一是分阶段教育。二是分项目教育。三是分类别教育。四是分途径教育。
-
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黄进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之后,法治国家全面推进,国际法治的理念和实践在全球治理的大框架之下也有着良好的前景和巨大的发展空间。此时,如何认识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的思想,如何理清这两个概念的学术脉络,如何判定国际法治的领域和标准,特别是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倡导国际法治、建设法治国家和推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上可以进行哪一些努力,都是学术界和实践界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的问题。本书就试图对上述问题展开研讨,并给出初步的解答和建议。本书不仅涉及全球治理和国际法治的学术内涵与实践指向,而且分析了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的历史演进,回顾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法治的理论与实践,总结和归纳了新时代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的意义与原则,并由此归结到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的中国方案。
-
环境规制法律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冯莉全书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环境规制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我国环境规制理论制度的演变与现状;第三章,环境规制法律制度的博弈论分析;第四章,我国环境规制法律制度的现实困境;第五章,成本收益视角下我国环境规制效率分析;第六章,我国环境规制法律制度实证检验;第七章,我国环境规制法律制度完善路径。
-
年轻人会用的AI写作李尚龙暂缺简介...
-
多年爱书已成精马凌《多年爱书已成精》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书评人马凌的最新作品。本书中,她选取了18位作家、画家、文艺家,以一个“书虫”的阅读妙趣和“学院派”的学养视野,让读者更透彻的走近这些文艺名家。毛姆为何逃离英国并且拒绝出版自己的传记?伍尔芙居然是著名“狗迷”?普鲁斯特的书信中写了多少琐碎的日常?马凌通过这些细小的关注点,以点带面,穿透他们的人生、轶事、交叉时刻……把他们的人生和作品连接,给了他们人生与作品的双重解释。
-
间性的创造刘伟 著《间性的创造: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作家非母语写作》在文化翻译视野下辨析少数民族作家非母语写作的性质与归属,认为它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民族的文学”,是“大写的”普适文学形态与“小写的”地方文学观念的结合。“非母语写作”具有自我翻译的特性,同时至少在语言、文学和文化等三个层面完成了翻译过程。少数民族作家非母语写作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还具有方法论价值,为文学研究提供某种能动性参照。《间性的创造: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作家非母语写作》拓展了民族文学研究的对象域,引入了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野,值得文学研究者和作家参考。
-
沈子善文集沈子善 著,骆远荣 编沈子善先生著作宏富,是近代史上知名的学者、教育家、书法家,《文集》按先生思想架构、从教领域、特点分为8个部分,共收教育著述16部,论文约90篇,译文15篇左右,另有提案、实验报告等。所收《教育史上人物的评价问题》和《作书参考资料通用论书语》(残卷)为先生遗稿,均为未刊本,底本由沈子善家属提供。卷九书法作品《中兴鼓吹帖》为特藏品由上海图书馆提供,《前后赤壁赋》和《十七帖》由沈子善家属提供,为首次发表,其余为江苏省国画院典藏品。各卷各章节均按先著作、后论文,及出版时间之先后顺序编排。由于体例不合,《英文常用六千字表》(改编)、《小学写字范本》(全6册)和“标准小公民丛书”(全18册)未收入本集。 沈子善先生是近代中国首次引进西方课程理论——《设计组织小学课程论》的翻译者,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小学公民训练课程标准的制定者,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书法学术团体的缔造者、现代书法教育体系的创建者,生前参加了我国第一部教育年鉴、第一部儿童年鉴、第一部教育百科全书的编写工作,参编了民国时期我国研究高等教育惟一一部学术期刊《高等教育季刊》。是中华儿童教育社、中国统计学社、测验学会、教育学会、社会教育社、心理卫生协会、师范教育学会、书学研究会等8个学术团体较早的成员或发起人,担任多种杂志编辑、编委会理事、特约撰稿人;任教育BU小学公民课程标准编订委员会委员、师范课程标准编订委员会委员、小学教育实验研究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大学用书审查和校订委员会教育学系初等教育和教法类首席专家、教育学名词审查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参加第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第一次师范教育工作座谈会,是第三次全国书法美术展览会的主要策划人。 《文集》为较好地还原沈子善先生著述之全貌,奉上珍贵文献资料;对近代中国教育史的研究,也不无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