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与研究
-
国际经贸治理评论张磊,应品广本书容纳来自不同领域的关于国际经贸治理的真知灼见,旨在为中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以及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新体系并参与国际经贸治理献计献策。本书分为如下几个部分:专题研讨部分,围绕“一带一路”与多边贸易体制的热点问题展开了研讨;在学术专论部分,围绕供给侧改革、公平竞争审查、中国经贸争端等展开了分析;在学术动态部分,对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召开的两个揭牌仪式及学术会议情况进行了综述
-
非上市公众公司治理规范研究刘沛佩非上市公众公司价值的实现以公司的良性治理为前提,忽视对其治理结构特殊性的考虑,转而不加区分的以股份公司的治理方式来对待具有阶段性发展差异的非上市公众公司,其治理成效可以想象。在强调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今天,如何将处于发展创新阶段且面临监管转型需要的非上市公众公司治理问题提上议事日程,针对其特殊性提出合适的公司治理指引,已经成为监管层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效力上,非上市公众公司治理指引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仅作为一种自律管理规范存在。在内容上,对公司控制权进行合理配置,在股东、董事会、管理层之间形成互相制衡的机制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点,也是完善内部治理机制的着眼点。同时在外部配套制度完善上释放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红利,建立三位一体的央地监管协作机制等来遏制大股东滥用控制地位,并实现对中小股东利益的维护。在信息披露上,应妥善考虑信息披露的价值选择平衡,在投资者利益保护、成本与效率间寻求平衡点,进一步深化差异化信息披露的监管要求,在设定最低披露义务之余给发行人充分的披露自治权,将压严压实主办券商在信息披露上的把关责任与加重对于少数关键人员的处罚力度并举。
-
法大研究生 2021年2辑祖昊本书主要面向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群体,以专家评选方式编辑法大研究生优秀学术论文,每年出版2辑。本辑收录论文37篇,从形式上看,这些文章涵盖了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新闻学等多个专业,可谓“百家争鸣”;从内容上看,这些文章或视角独到、或文采斐然,体现出了较高的学术水平,可谓“百花齐放”。以期充分展现“开放、交流、思考、进步”的学术理念。每期将根据文章特点设定多个栏目,同时每期将开设一个专题,对此进行全面的论述,以期成为研究生学术发表的最佳阵地。
-
法学教育学冀祥德法治人才作为建设法治国家的第一资源,与其攸关之法学教育已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法治建设进程的重要标志。本书提出并界定了“法学教育学”的概念,指出法学教育学是以法学教育的功能、定位、目标、内容、方法、师资、教材和模式等为主要对象,研究提示法学教育活动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本书在比较世界主要法治发达国家法学教育的模式和梳理我国法学教育发展演进流程的基础之上,创设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教育模式这一概念,并从宏观和微观上系统详尽地论证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教育模式下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组织方案。
-
港口经营人的法律属性荆鸣港口在一国的发展全局中扮演重要角色。我国港口经营人经历了从政企合一到政企分开的改革过程。《港口法》和《港口经营管理规定》是规制港口法律关系的主要法律依据。我国当下的港口经营人是主要从事经营活动,也承担部分公共职能的市场主体。承担公用事业的企业具备市场主体的私法属性,也具备公共服务提供者的公法属性。两种属性能否自洽地集于一身?本书以港口经营人为例,借助公法人的理论视角,对我国国有企业承担公共职能的现象进行公法维度的剖析,以求厘清两种属性的理论边界,为后续改革提出可操作的制度建议。
-
英国法释义(英)威廉·布莱克斯通《英国法释义》是一部论述迄至18世纪中叶英格兰普通法的法学著作,也是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普通法的论著。全书分为四卷:人之权利、物之权利、私犯、公犯,首版于1765—1769年陆续面世。“面对这部著作,任何一位法学教授均会感到渺小,其同时亦是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弗雷德里克?梅特兰);“若《英国法释义》未于当时诞生,则美国与其他英语国家是否会如此普遍地接受普通法非常值得怀疑”(威廉?霍尔兹沃思)。 本书为《英国法释义》的第一卷,分为导论与本论。导论系作者于1758年就任维纳英格兰法教席的就职演说,通过概述英国法的研究、法律的性质、英国国内法与适用的区域而强调研习英国法的重要性。导论中论及政府的一般理论,即为杰里米?边沁1776年匿名著作《政府片论》所批评的对象。本论部分的主题为人之权利。作者将人分为自然人与拟制人两类,分别讨论了作为个人所拥有的绝对权利,以及个人作为社会成员,即因其身份而拥有的相对权利。后者构成了本论部分的重点,包括了议会、国王、官员的权利,以及个人因雇佣关系、家庭身份关系而拥有的权利,终章论述了法人。作者所处的时期,个人的权利绝大部分仍由其身份决定,亦即亨利?梅因爵士提出的“身份到契约”发展的“身份”阶段。
-
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法律协调机制综论吕志祥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也是确保全国生态安全的关键地带,是我国亟待解决沙化和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的主战场,黄河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不仅事关当地人民的福祉,也会直接影响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书从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法律协调机制的角度开展研究,进一步完善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法律协调机制,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行政执法机制,指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并健全黄河流域生态修复政府监管机制对策。结合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对流域内微塑料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司法协调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法治论坛广州市法学会《法治论坛》是广州市法学会主办的公开出版物,每年出版4本,为中国学术期刊网所收录。本书结合当前法治建设的实践,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探讨法学领域和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难点,为推进法治建设提供法学理论支持和法律对策支持。《法治论坛(第67辑)》包括“认罪认罚从宽专题”“生态法治专题”“案例分析”“实务研究”“法谈法议”等内容,对当前的一些实务及学术范围内的热点法律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为推进法治建设提供法学理论和法律对策方面的支持。
-
跨国劳动法陈一峰劳工保护在全球化时代是一个突出的社会和政治问题。面对全球化条件,国内劳动法和国际劳动法在劳工保护方面都面临着鞭长莫及、力不从心的困境。《跨国劳动法:全球化条件下的的劳工保护》结合国际前沿研究,以跨国劳动法作为切入点,关注在跨国空间有关劳工保护的规范、制度、机构和程序。跨国劳动法试图突破传统劳动法的国家中心主义、法律一元主义和唯劳动法主义。跨国劳动法关注在跨国空间中的劳工保护实体规则、程序规则和机构制度。跨国劳动法的生成,恰恰是在主权国家管辖之外,或在传统的劳动法领域之外,亦或在传统的劳工保护体制之外。跨国劳动法的要义在于,它并非是对主权的延伸,而是对主权的重构;并非对国内劳动法或者国际劳动法的再述,而是对劳工保护实体规范的再定义和执行机制的重新构建。跨国劳动法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路径和视角,是一个全新的理论再造。在中国开展跨国劳动法研究正当其时,不仅有利于改善中国国内的劳动法治,也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劳工保护方面的话语权。在中国成长为负责任的世界大国的过程中,跨国劳动法的研究具有战略意义。
-
刑事不法与社会危害性的整体评价理论冷必元本书是在大陆法系刑法理论所提倡的整体不法(构成要件)理论背景下,研究中俄四要件整体不法评价理论。笔者从大陆法系的整体不法(构成要件)理论语境出发,转换视角从而走进中俄四要件不法语境。在语境转换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并不缺少四要件整体不法评价的理论样本,虽然这一样本和四要件整体不法评价理论在话语表述,要素面置等方面尚存有差异,但是两者的核心内容、基本思想以及基本要求都是相同的,都是提倡从一个整体视角考察和评价行为的不法属性。本书就是带着这样一种写作目的和写作任务展开理论叙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