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医学
-
本草汇笺(清)顾元交《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本草汇笺》清代顾元交撰,成书于清康熙五年(1666)。正文凡十卷,前附“天元芥说”,概述五运六气,包括五运说、六气说、一气中有五运一运中有六气说、主气说、客气说、四间气说、天地皆左旋说等文15篇。正文共载药397种,附药图264幅(多为药材图)。正文后附“总略”,为作者概述诸家本草理论及用药观点,包括论本草为历代医学之本、论药性气味生成原本、论药性同味而用殊、论药性偏胜之弊等文15篇。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五年(1666)龙耕堂本为底本。
-
思济堂方书(清)贾邦秀《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思济堂方书》乃贾氏“五十年专心医理,博览群书,敷轩岐之至理,集圣哲之大成”。是书凡五卷,言简而理约,道明而贯通,选方精要实用。所辑诸方多为历代临床所常用,大多属于药味精炼、药性平和、疗效可靠者。本次整理以珍泰斋贾宅藏版刻本为底本。
-
温证指归(清)周魁《温证指归》清代周魁撰,成书于嘉庆四年(1799)。全书共4卷。卷一阐述温病的基本理论,计21篇。对温病的基本概念、发病特点、发病规律及其治则治法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说明和总结。卷二详载温病发病时各种证候变化、辨证要点、病机、与他病的鉴别以及治疗所用的方剂等,计61篇。卷三汇选治疗温证所使用的方剂,总计正方115首,附方18首。卷四为其搜集整理的16则典型温病病案。本次整理以足抄本为底本。
-
伤寒撮要(明)缪存济《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伤寒撮要》共分六卷,卷一总论,简要阐述全书大意宏旨。卷二至卷六序贯相连。卷一述伤寒识病;卷二列伤寒六经病证治、变证治法及禁忌;卷三论正伤寒、相类伤寒、伤寒变病及治疗;卷四、卷五仍为伤寒变病及治疗;卷六列伤寒用方449首。《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伤寒撮要》本次整理以明隆庆一年(1576)新安汪滋刻本为底本。
-
伤寒指归(清)戈颂平《伤寒指归》清代医家戈颂平著,是对《伤寒论》条文逐字逐句释义,推理穷源,结合作者个人心得并旁征博引加以论述,所论颇多独到见解的一部伤寒学专著。《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伤寒指归》共计10册。本次整理以光绪十一年稿本为底本。
-
坤元是宝(南宋)薛轩《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坤元是保》系南宋薛轩辑,由卷上、卷下、续集组成。卷上阐述女科理法,内容丰富,其中调经、胎前、产症、产后、杂症为《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坤元是保》的核心内容。卷下记载郑氏女科的重要方剂,以“丁仙现·绛都春”词编号,列方100首。续集列方108首。本次整理以上海图书馆藏小楷本为底本。
-
金匮要略直解(清)程林《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金匮要略直解》为《金匮要略》较早且较好的注本,后世注家多所引用。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自“脏腑经络先后第一”至“血痹虚劳第六”6篇,中卷自“肺瘘肺痈咳嗽上气第七”至“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第十六”10篇,下卷自“呕吐哕下利第十七”至“果实菜谷禁忌第二十五”9篇,书前有李锦、曹溶、程应旄三家之序及林亿“金匮要略方论序”等。本次整理以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为底本。
-
删注脉诀规正(清)沈镜《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删注脉诀规正》由清代名医沈镜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撰。《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删注脉诀规正》二卷,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脏腑、脉象、诊候图和图解,以及相关脉诊知识。第二部分是对《王叔和脉诀》一书的主要歌诀进行注释、削正。第三部分主要以李时珍二十七脉歌、奇经八脉歌以及沈镜所补之脉歌为基本内容。本次整理以中国中医科学院收藏的清康熙庚辰三十九年刻本为底本。
-
弄丸心法(清)杨凤庭《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弄丸心法》八卷,清乾隆间四川名医杨凤庭(瑞虞)著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卷一、卷二讨论脉诀,卷三卷四论述医理、药性,卷五至卷七载录内科杂证,卷八介绍妇、儿科诸病证治。其医学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辨证论治,随机应变,认为遣方用药当如以手弄丸圆转自如,不可泥古,并以此意命名其书。本次整理以宣统三年(1911)刻本为底本。
-
广嗣全诀(明)陈文治《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广嗣全诀》系明代陈文治辑,全书共十二卷,卷一阐述种子,卷二、卷三论及保胎及保产,卷四叙述产后护理及诸疾的辨治,卷五至卷十论述儿科杂病,卷十一至卷十二叙述痘疹。《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广嗣全诀》共200余篇,并附诸多验方、验法。本次整理以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图书馆所藏明万历十九年(1591)刻本为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