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医学
-
古今医诗(清)张望《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临证综合08:古今医诗》五十三卷,清代张望著,成书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其中卷一列引据,卷二至卷四专论本草,卷五为脉学,卷六至卷七列述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医理及诊法,卷八至卷三十六分述伤寒及内、妇、儿、外、杂等各科疾病及证治方药,卷三十七为灸法,卷三十八至卷五十三为诸方以及名家方论,本次整理以清嘉庆八年(1803)云南刻本为底本。
-
养性轩临证医案(清)半读斋主人《养性轩临证医案》,又名《临证医案》,清代古暨阳半读斋主人撰,共载医案740余则,其中收录尤在泾《静香楼医案》33则。内容涉及外感、内伤、妇科、外科、耳鼻喉等各科疾病。医案记述有详有赂,详者千余字,略者不足二十字。多数医案记述患者姓氏居里、临床症状、色脉舌象、辨证用药等。本次整理以陕西中医学院图书馆《养性轩临证医案》手抄本为底本。《养性轩临证医案》,清代古暨阳半读斋主人著。该书记载外感、内伤、妇科、外科、耳鼻喉等各科疾病,共载医案740余则。但《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医案医话医论09:养性轩临证医案》缺少序言和后跋,所用很难准确断定该书的成书年代。本次整理使用陕西中医学院图书馆《养性轩临证医案》手抄孤本为底本。底本封面简称《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医案医话医论09:养性轩临证医案》为《临证医案》,但内文首页全称《养性轩临证医案》,此次整理改用全称。有关整理方法说明如下。1.采用简体横排形式,对原文加以现代标点。2.底本中繁体字、俗字、异体字、自造字予以径改,不出校。一字多义、多音的古字酌其文义于首见处出注。通假字不改,于首见处出注说明。难字、生僻字酌加注释。3.书中较为疑难或生疏的人名、官名、方名及专业术语等出校说明。4.底本中用符号代表文字者,皆据其文义改为文字。5.底本明引前代文献者,简注说明。6.底本中药属异名者出注说明。无法考证的中草药名,出注存疑。7.将底本一、二、三册分别列为卷一、卷二、卷三,卷一、卷三无目录,为保留原貌,未予补入,保留卷二原有目录。8.底本卷一原有“古暨阳半读斋主人著琴川素愚秦士俊藏”,今删。底本卷二“中风”前有“静香楼医案卷之一古吴饮鹤山人著”,今删。9.所收录《静香楼医案》有关医案,皆出注说明。
-
孕育玄机(明)陶本学《孕育玄机》系明代医家陶本学著于天启辛酉年(1621),经清代学者乾尧抄录存世。全书有上、中、下三卷,凡127篇'上卷11篇,论常见月经病的脉证方治,中卷述保胎,共有48篇,论怀孕原理、诊脉原理及不孕症的病机,并述40种妊娠病定义、辨证论治方药;下卷辨生产与产后诸病,列为68篇,论临产、产后事宜,以及产后46种病证。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五十一年(1713)乾尧抄本为底本。《孕育玄机》由明代陶本学著于天启辛酉年(1621)。《孕育玄机》有上、中、下三卷。上卷论调经,论常见月经病的脉证方治;中卷述保胎,论怀孕原理、诊脉原理及不孕症的病因机理,以及常见妊娠病的辨治;下卷辨生产与产后诸病。全书凡127篇,综合妇产科之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论述简明畅达,是一部实用的临床妇产科参考书。《孕育玄机》现存版本有两种:一是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学者乾尧抄本(简称“乾抄本”);二是晚清学者陶介亭主编的《陶氏贤奕书楼丛书》之《孕育元机》(简称“丛书本”,亦为抄本)。此次校注以“乾抄本”为底本,以“丛书本”为主校本。校注原则如下:1.采用简体字横排,原文加现代新式标点。2.原书中“右”“左”表示前后文者,统一改为“上”“下”。底本中凡有漏“右”均按“丛书本”补。3.原书中一般笔画之误,以及明显的错别字,予以径改,不出校。4.原书中的异体字、古字、俗写字,统一以简化汉字律齐,不出校。5.原书中的通假字,保留原字,于首见处出校说明。6.底本中医术语和中药名的不规范书写,按现代中医名词术语规范径改,如书中“姜蚕”径改为“僵蚕”等,不出校。
-
伤寒分经(清)吴仪洛《伤寒分经》清·吴仪洛著。此书系《吴氏医学述》第五种,是以冬春夏秋四时之序主病大纲来详解《伤寒论》、系统阐发伤寒外感热病之著述。该书共十卷20篇。凡太阳经3篇,阳明经3篇,少阳经一篇,太阴经1篇,少阴经2篇,厥阴经1篇,春温3篇,夏热1篇,脉法2篇,诸方1篇,补卒病论1篇,秋燥一篇。本次整理以现存清乾隆丙戌年(1766)新镌硖川利济堂藏板刻《吴氏医学述》本为底本。《伤寒分经》,清·吴仪洛著,刊行于乾隆丙戌年(1766)。吴氏以喻嘉言《尚论篇》为基础,重订补注其文,串解详释《伤寒论》条文,以冬春夏秋四时之序主病大纲统领伤寒外感热病之旨,条理清晰,文辞简练,易于初学者理解和掌握《伤寒论》原文精神,是学习《伤寒论》之入门参考书和通俗读本。
-
陆氏三世医验(明)陆士龙《陆氏三世医验》,又称《习医钤法》,为明代嘉靖年间医家陆岳、陆桂、陆士龙祖孙三代的验案,卷一、卷二为陆岳著,卷三为陆桂著,卷四、卷五为陆士龙著,全书由陆士龙辑成,成书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刊行于清道光丙申年(1836)。全书载医案168则,以内科杂病、外感、妇科为主、本次整理以清道光戊戌年(1838)刻本为底本。《陆氏三世医验》,又名《习医钤法》,为明代嘉靖年间医家陆岳、陆桂、陆士龙祖孙三代的验案,成书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初刊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此后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大酉山房书坊镌刻,1914年、1915年上海会文堂翻刻。本次校注以清道光戊戌年(1838)刻本为底本,以1915年上海会文堂石印本(简称“会文堂本”)为校本。主要校注原则说明如下:1.底本为繁体字竖排本,现采用简体字横排,加新式标点符号,并做校勘和注释。2.底本第一世和第二世医验每案后俱有按语,而第三世医验案后则无按语,考虑到第三世医验每案的末段俱为议论,且作者为陆士龙(字祖愚)本人,为保持全书体例一致,添加“陆祖愚日”字样。3.异体字、俗体字,径改不出注。4.古体字、通假字,习见易懂者不出校,冷僻罕见且有碍一般读者阅读者,于首见处注明。凡避讳字一般不改动,若有碍阅读,则出注说明;遇有缺笔者补之。5.部分中药名称不规范者径改不出注。如“石羔”“梹榔”之类。6.凡难字、僻字、容易误解的异读字,酌加注音并释义;凡文义费解,或有歧义,或有僻义的词汇,适当予以注释,但不作烦琐考证。7.凡底本原文中明引前代文献,简注说明。
-
伤寒微旨论(宋)韩祗和《伤寒微旨论》是北宋医家韩祗和所著外感热病专著。原书已散佚,今本由清代《四库全书》整理者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从《永乐大典》辑复而成1分上下两卷,共17篇。《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伤寒金匮10:伤寒微旨论》对伤寒病机、外感热病分类、伤寒传经学说、汗下温治法、外感热病因时治疗、阴黄证治、蓄血证治等均有论述与创新。本次整理以《四库全书》辑复本为底本。《伤寒微旨论》是北宋医家韩祗和撰著的外感热病专著。《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伤寒金匮10:伤寒微旨论》在继承张仲景《伤寒论》学术思想基础上结合北宋临床实际情况进行阐发。《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伤寒金匮10:伤寒微旨论》丰富了中医外感热病理论与实践,开宋代研究《伤寒论》之先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
尊生要旨(明)蒋学成,(明)许乐善《尊生要旨》,明代蒋学成辑,许乐善增补,成书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全书一卷,共11篇,分存想、调气、按摩、导引、形景、饮食、居处、房中、四时、杂忌篇章介绍养生之法,附以歌诀、图说;书末“洞玄篇”则阐述养生人道之捷径。本次整理以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明刻本为底本。《尊生要旨》全书一卷,分存想、调气、按摩、导引、形景、饮食、居处、房中、四时、杂忌、洞玄11篇。其继承《内经》养生理念,认为养生关键在于积精、养气、存神,由此确定“调息、摄性、缓形、节欲”的养生原则,该书纂辑前辈时贤养生方法,虽无创见,但传播养生观念,扩大其影响,推动了养生学的发展与普及。据本次考查发现,《尊生要旨》除“洞玄篇”外,其余十篇篇目、内容大都同于明代河滨丈人所撰《摄生要义》。许乐善身体孱弱,雅好养生,万历十三年至万历三十一年曾乞疾归家。据《尊生要旨》抄本(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序日:“日取蒋氏《摄生要义》读之,而契于心”,又日:“爰揭示图说,附以所闻,付之剞劂氏,更其名为《尊生要旨》。”蒋学成辑录《摄生要义》,许氏得其书后增补图说,更名为《尊生要旨》,以传后世。是书成书年代为万历壬辰年(1592)。
-
中医舌诊入门与病案全解刘俊,陈云志《中医从入门到精通系列:中医舌诊入门与病案全解(彩图+详解)》内容与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诊断学》的望舌内容配套,将临床常见的典型舌象图文并茂,以便于形象直观教学和临床按图索骥式地实际运用,并附有病案及相应的舌象。病案分析内容详尽,理论与临床融会贯通,特别是舌象对于处方的指导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可以使学员在较短的时间内重点掌握过去老中医需几十年甚或毕生临床实践才能得到的经验。全书舌象图片清晰典型,内容丰富、侧重临床实际,病案分析到位,并附有归纳表格与歌诀,文字通俗易懂,重点突出,便于记忆,是学习舌诊从快速入门到精通的捷径。《中医从入门到精通系列:中医舌诊入门与病案全解(彩图+详解)》适合基层医生、青年医生、医学院校学生及自学者参考借鉴。
-
嵩厓尊生书(清)景日昣《嵩厓尊生书》,清代景日畛撰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全书十五卷。卷一气机部,阐述五运六气。卷二诊视部,以歌诀形式分析脉法。卷三药性部,按草、木、果、壳、蔬、血肉、金石7类,介绍276味药物的性味功能。卷四论治部,从五脏苦欲、时令用药、七方十剂、补泻、药性等方面阐述用药方法。卷五病机部,列内伤杂病90余种,以歌诀的形式阐述其病机、脉象、治法。卷六至卷十三按人体上、中、下部和周身部,分述多种疾病证治。卷十四妇人部,主述经带胎产诸病。卷十五幼部,以幼科杂病和痘、疹为主。本次整理以本衙藏版刻本为底本。
-
全幼心鉴(明)寇平《全幼心鉴》四卷,明代寇平撰,初刊于明成化四年(1468)。《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儿科03:全幼心鉴》卷一总论小儿先天禀赋、阴阳气血等生理特点,面部与手部望诊,小儿的保育与调理,以及儿科医生之守则等;卷二论小儿脉法、初生儿的护理及常见病;卷三、卷四分论小儿诸病,以内科病证为主,包括痘疹;书后附《小儿明堂灸经》。书中除选集经效古方予以阐论外,对面部及虎口三关、指纹望诊作了较细致的描述,并附图40余幅,本次整理以明成化四年刻本为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