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总论
-
复兴之旅真虹,李庭辉新中国成立以来,生产力的发展是在“一穷二白”基础上起步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与完善新型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生产力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同时,积极抓住世界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战略机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方式,实施以引进消化与自主创新并举的发展战略,着力提高生产力各要素的质量,优化生产力要素的组合方式,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这段宝贵经验值得总结分析。《复兴之旅:新中国70年生产力发展理论与实践》紧紧围绕中国生产力70年发展这一历史主线,总结新中国70年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经验,同时对未来30年中国生产力高质量发展进行战略思考。
-
开放式创新多视角研究刘根节暂缺简介...
-
科研方法导论张伟刚《科研方法导论(第三版)》是南开大学与科学出版社合作的“国家教学团队·科学素质教育丛书”中的一本。《科研方法导论(第三版)》分五篇——科研基础知识篇、科研方法技能篇、科研实践应用篇、科研学习结合篇和科研素质培养篇;以科研方法为核心,结合科研工作实际,系统地阐述了科研基本概念、科研工作规程、典型科研方法、科学思维方式、基本科研技能、课题组及其管理、科研素质培养,体现了“体系创新,篇章独立,研学结合,学以致用”的特色。
-
中国科普统计2019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全国科普统计由科技部引进国外智力管理司负责牵头组织,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具体实施并承担数据汇总和分析工作,中央、国务院相关部门负责本系统及直属机构的科普统计,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组织协调开展本地区的科普统计。科技部引进国外智力管理司邱成利同志负责全书的策划和综述部分的撰写。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刘娅、赵璇、于洁、曹燕、徐峰、汪新华、张长柱、常越、邢天华、赵婧等同志负责具体的统计工作及《中国科普统计2019年版》相关章节的撰写。《中国科普统计2019年版》一书是对第13次全国科普统计数据的全面解析。全书共分为7个部分:综述、科普人员、科普场地、科普经费、科普传媒、科普活动和创新创业中的科普。书中收录了“2018年度全国科普统计调查方案”及2010-2018年的分类统计数据。科普统计数据是反映我国科普工作状况的重要指标数据。从2004年的试统计开始,全国科普统计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为了更加真实、有效地反映全国科普事业的发展状况,科普统计方案、统计范围和统计指标处于适度调整、变动的过程之中。统计范围的变化会造成数据分析中有关变化率的计算并不是基于相同的统计口径。一些指标数据的变化就受到此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解读、引用此类数据时须注意相关信息。
-
东方 西方成蹊2013年五六月间,由北京龙泉寺书记、翻译中心主管悟光法师、翻译中心助理法师贤清法师率领下,赴欧参访团远赴欧洲7个国家,参访佛教道场、高校以及天主教堂等,进行了多宗教、多文化交流。此书即是这次参访的所见所闻的真实记录。
-
信息化探索实践30年吴建明《信息化探索实践30年》介绍了作者30多年来在信息化工作方面的成果,分为六篇。信息理论篇介绍信息系统四个有序要素构成说、基于稳定信息结构的数据规划方法、病态信息理论、信息关系论、统一信息模型和信息闭环结构。保障模型篇介绍8个经典模型及其建模过程。建设实例篇选取部分推广应用软件的非保密部分。统一方法篇针对研发中出现的一些比较普遍、主体重复的问题,给出了统一解决方法。管理工具篇介绍作者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且十分有效的管理工具。课程教学篇介绍部分小、全、精、深且卓有成效的教学案例。
-
玉林市统计年鉴玉林市统计局 编《玉林市统计年鉴(2018)》是一部全面反映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大型资料性年刊,《玉林市统计年鉴(2018)》收录了全市和各县(市、区)2017年主要统计数据及部分历史数据。《玉林市统计年鉴(2018)》内容分为特载、统计资料、玉林风采和附录等四个篇章,所使用的度量衡单位均采用国际统一标准计量单位。
-
十堰统计年鉴十堰市统计局,湖北省统计局十堰调查监测分局,国家统计局十堰调查队 编暂缺简介...
-
清末至民国的艺术教育张加存,彭勇文本书稿是一部研究中国近代艺术教育的学术著作,全稿共七章,卷首有前言,稿末有“结语”。书稿第一章至第六章分别阐述了清末教会学校中的艺术教育,清末各类学堂中的艺术教育,民国时期的专业和非专业艺术教育,民国时期共产党领导下的专业和非专业艺术教育。第七章则介绍了民国时期三位重要教育家——蔡元培、梁启超、王国维的艺术教育思想。 书稿以详实的资料、明确的时段、清晰的分类、深入的探析,比较全面地展现了自清末至民国一百多年内中国系统艺术教育的开端与发展,对于读者了解我国的艺术教育史,以及有关专业人员的教学、研究都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
学校情感教育论马多秀《学校情感教育论》立足学校教育视角,紧密围绕学生情感教育问题展开分析和探讨,构建了学校情感教育的基本框架。内容包括:学生情感发展与学校情感教育;学生情感发展的特征与教育;学生情感发展与道德成长;教师的情感素养及其提升;学科教学与学校情感教育;生命叙事与学校情感教育;学校管理与学校情感教育;校园环境与学校情感教育;国内学校情感教育研究;国外学校情感教育研究。《学校情感教育论》具有鲜明的理论联系实践、逻辑清晰、观点明确、资料鲜活等特征。对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以及情感教育爱好者等开展情感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