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教育
-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程聪 著《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是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首本专著。全书内容包括:高职信息化的特色、数字化校园、机制保障、信息化教学、信息资源、未来趋势六大专题,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理论与实践双向助推所形成的结构清晰、保障具体的信息化建设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实际应用价值。《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适合高职院校的院校领导、信息化工作人员、各职能部门负责人阅读,也可供信息化理论工作者及研究人员参考。
-
大学新生活汤锐华 编《大学新生活:入学教育“新”六讲》是“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发展系列教材”丛书之一。本书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广泛的社会调查,结合大学生成长规律编写而成。全书从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这个独特视角出发,为即将走入大学和刚上大学的新生提供心灵指导与实践帮助。全书共有六讲,从大学环境、生活、学习、实践、安全、国防六个方面解读大学新生将遇到的关键问题,并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和大量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引导。旨在帮助大学生认识大学,尽快完成角色转变,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摆脱困惑和烦恼,走出迷惘和无助状态,顺利渡过入学关,在人生新起点上,实现新飞跃。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新生入学教育教材,也可供相关工作者、准备报考大学的高中生、广大家长和相关社会人员参考。
-
高等教育学概论孙华 著《中国当代高等教育探索者丛书:高等教育学概论》从高等教育与大学组织的关系出发,通过对大学组织的研究,系统详尽地描述了高等教育的性质与特征、结构与功能、形式与载体、历史与规律。对大学组织本质属性与一般规律的研究主要从大学组织与大学功用,大学理念与大学制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学科、专业与课程等基本概念和构成要件展开,在对各相关概念展开论述与阐释的基础上,尤其侧重对相关概念之间关系的分析,包括大学制度与大学理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法理关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历史关系,学科、专业与课程之间的学理关系等,以期更科学、全面地描述大学组织与高等教育的性质与规律。《中国当代高等教育探索者丛书:高等教育学概论》适合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教学、理论工作者和各级高等教育管理者阅读、参考,也可供学习高等教育学课程的学生使用。
-
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与运行兰军瑞 著《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与运行》首先阐述了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理论,比较了德、英、美、日几个发达国家大学制度及对我国大学制度的启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运行、现代大学制度建立与运行中的保障体系、现代大学制度建立与运行的实证分析。本书可供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者、高等教育管理方向研究生使用,亦可作为高校管理干部培训参考用书。
-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通用读本朱芹 编《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通用读本》共设计了10个学习领域,分别为:职业生涯规划、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心理调适、社交礼仪、绿色环保、理财能力、急救避险、“7s”品质。每个学习领域侧重引导学生提升某一方面的能力。《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教育规划丛书: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通用读本(上)》可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
应用型本科课程论严权 著《应用型本科课程论》第一章在分析学术型课程与应用型课程分野基础上,提出应用型本科课程具有服务区域经济、崇尚实用和面向大众等特点。第二章主要是在归纳教育先驱应用型课程观的基础上,为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提出了应用型本科课程目标应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相应的行业分析、专业分析和人力资源分析。第四章提出了应用型本科课程主要包括知识、能力和人格等内容,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应坚持基础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的原则。第五章探讨了课程开发应该考虑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可接受性等方面的因素。第六章提出了课程实施不只是一个模式选择的问题,而更多应该是一个综合应用与发展的问题。第七章提出课程评价应注重基础,着眼整体,重视发展,强调实践,突出过程,承认差异,建立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第八章提出了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应建构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三大平台”。第九章提出了应用型本科课程管理应注意集权与分权的平衡以及民主化和科学化。第十章提出了应用型本科课程发展主要体现终身教育性,整合性,生成性和个性化、多样化以及综合化的特点。
-
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形成机制研究罗志 著《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形成机制研究》通过对我国近二十年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及现状思考,从政府、社会(市场)、院校三个层面对高职院校办学类型特色和个性特色的形成过程、形成因素、形成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形成的三大机制,即“政府主导机制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形成的保障”,“社会(市场)竞争机制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形成的动力”,“学校自主办学机制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形成的关键”,《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形成机制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一系列建议。
-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通用读本刘立明 编《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通用读本》共设计了10个学习领域,分别为:职业生涯规划、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心理调适、社交礼仪、绿色环保、理财能力、急救避险、“7s”品质。每个学习领域侧重引导学生提升某一方面的能力。《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教育规划丛书: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通用读本(下)》可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
高职教研论丛梁建军 著《高职教研论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主要阐述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研究方面的内容。全书由“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研究”、“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研究”、“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三个部分构成,每个部分又由独立成篇且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内容构成,其中最后一部分内容介绍了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特色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2003—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研究报告刘献君 编《2003—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研究报告》对我国2003-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做了系统研究、总结。从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大众化发展诉求、国际高等教育经验等方面分析了实施背景。从政府和高校两个维度回顾了实施过程。运用大量数据、实例阐述了评估取得的显著成效和丰富经验。分析了本轮评估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今后继续深入开展评估工作,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提出了对策建议。《2003—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研究报告》还介绍了百名大学校长(党委书记)对评估工作发表的精辟见解,10所不同类型大学总结的评估体会,以及相关政策文件等。与以往同类、相关书籍相比,《2003—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研究报告》具有研究取材广泛性、研究过程真实性、研究结论系统性等特点,可供各类大学制定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社会各界了解高等学校评估工作,教育研究工作者开展高等教育研究工作等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