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教育
-
中国大学校园形态发展简史陈晓恬,任磊 著中国近现代(1860年起至今)大学的产生、发展受到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中国国家社会转型影响,体现出历史阶段跳跃性特质。中国近现代大学的形态依靠改变自己的形式和职能以适应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在各个历史阶段均表现出其独特之处。陈晓恬和任磊编著的《中国大学校园形态发展简史》对中国近现代大学校园形态发展进行了历史阶段划分,分阶段对大学校园形态发展及其社会价值取向进行了系统理论研究,整理其历史脉络,探寻其演化机制和发展模式,引导人们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从对大学本质精神的追寻出发,寻找更加理性和富有地域特色的中国大学校园建设发展道路。《中国大学校园形态发展简史》分为上篇、下篇和比较篇三篇,以时间顺序为纲:上篇按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阐述和分析1860—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中国近代大学校园形态的发展历程、模式和促使这种形态产生的不同大学社会价值取向;下篇则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发展进程,阐述和分析1949年至当前中国现代大学校园形态的发展历程、模式和其对应的社会价值取向;最后本书以中国近现代大学演变进程为坐标,比较同时期基于不同国家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因素中不同大学社会价值取向引导下形成的中西方大学校园形态。《中国大学校园形态发展简史》适于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实践者阅读参考。
-
中国最美的大学·厦门大学董铭远 编《中国最美的大学·厦门大学:我的大学》一部展现当代厦大之子学习生活的影集,一步展现芙蓉园从昨天走到今天的画集,一部展现南强师生共抒母校情怀的文集。一如你此时所想,她的名字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我的大学》。
-
我国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文件汇编田青,曾早早 编《我国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文件汇编》,本书包括国务院批转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应该制定环境保护法;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的《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
-
高校教育服务公平评价及效应研究刘裕 著 刘裕 编《高校教育服务公平评价及效应研究》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高校”的背景下,从学生主观角度出发,自行开发了高校教育服务公平的评价维度和调查量表,分析了高校教育服务公平的人口学差异,并探讨和验证了教育服务公平对学生个体和学校组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
-
研究生教育与国家创新体系谢桂华,许放 编教育是立国之本,创新是强国之路。研究生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深入了解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历史、现状、特点及其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关系,有利于从战略的角度寻求和把握研究生教育改革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美国、法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研究生教育与其国家创新体系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现实举措,对我们既是参考,又能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这也是书中精心梳理的重要内容。《高校社科文库:研究生教育与国家创新体系》对科技管理、教育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大学牛、研究生和从事科技与教育管理的人员以及有关研究人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四季清华谢立军 著《四季清华》摄影集收录130余幅清华大学校园风光照片,这些照片拍摄于2002年—2011年期间,涉及60余处校园景观风物,辅以简洁文字说明。作者与清华大学一起走过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亲历了清华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奋斗,见证了清华园焕发青春、日新月异地发展变化。通过大量平视全景画面,精心选取清华园内不同季节具有代表性的景观风物,按春、夏、秋、冬顺序排列,有机地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清华园四季风光画卷。真实地展示了“全球最美丽大学校园”的时代风采,清晰地透视了“水木清华,钟灵毓秀”的历史底蕴,艺术地诠释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读者可以通过《四季清华》感受四季清华的美丽风光,了解百年学府的传统文化。
-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王纲怀 著日本和镜有仿汉式、仿唐式、纯和式三个历史阶段,王纲怀所著的《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清华大学藏日本和镜》着重展现在东亚文化史上有一定地位的纯和式镜。比较而言,自宋代以后,中国铜镜日益衰落,日本和镜逐渐兴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书中百面和镜的重点在江户时代的蓬莱纹镜,蓬莱纹是源于中国战国时代的长寿文化的代表纹饰。
-
高校毕业生首份工作的纵向生存研究吴冰 著《高校毕业生首份工作的纵向生存研究》针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和问题,对影响毕业生首份工作的传统因素和社会网络因素进行了梳理;《高校毕业生首份工作的纵向生存研究》选取2008年毕业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传统因素和社会网络因素对首份工作时间的影响。生存分析表明,毕业生的人口统计特征、个性和企业及社会因素会显著影响首份工作的时间;毕业生毕业时的社会网络强度和规模以及毕业后的组织内部网络强度均会影响首份工作的时问。调节效应的检验发现,毕业时的社会网络规模会显著调节毕业后网络强度对工作时间的影响。最后,作者对高校、毕业生以及企业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
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报告夏鲁惠,于今 著《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报告》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各地区每10万人接受高等教育人口数、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规模等表征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指标的数据统计,体现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区域特征: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区域普通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总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发展态势,区域普通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差异明显。
-
哈佛大学本科生课程改革研究张家勇 著课程被誉为教育事业的心脏,改变一个课程体系比搬迁一座墓地还要难。《哈佛大学本科生课程改革研究》详实地介绍了哈佛大学历次重大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改革过程和改革成果,系统地总结了哈佛大学本科生课程改革的影响因素和主要经验,深化并延伸了相关研究。此外,《哈佛大学本科生课程改革研究》由张家勇所著,对哈佛大学本科生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之外的第三课程进行了专门探讨,重点包括被视作哈佛校园里最佳课程的学生社团、被喻为孕育珍珠的河蚌的住宿制,以及传承学院式生活方式的导师制,是对课程研究的创新。当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钱学森之问”更是道出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尴尬。20世纪90年代以来,部分研究型大学推出的本科生课程改革也正在寻求新的进展和突破。无疑,《哈佛大学本科生课程改革研究》能够为我国人才培养体制及相关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也能够让广大热心教育的家长、教师、学校管理者、教育决策者和研究者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