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事业
-
中国教育制度通史李国钧,王炳照总主编;乔卫平著国家“九五”重点图书。本卷为宋辽金元教育制度,全书介绍了宋代的文教政策及其措施、宋代的历次兴学、宋代国家教育体制的建立、宋代的官学、宋代的书院、宋代的私学及其他教育形式、宋代的科举制度、辽金西夏的教育制度和元代的教育制度。
-
小学语文说课的理论与实践王深根编著这本《小学语文说课的理论与实践》,原计划是1999年11月份出版的,后来插进去为另一家出版编写了一种应急的书,就延宕到了今天。现在的这本书,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系统地阐述了小学语文说课的概念,介绍了这一活动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揭示了小学语文说课的目的、作用、特点及其构成因素、类型、内容与小学语文说课的模式、基本要求和说课评价的意义、功能、原则、方法等。接着又对课的其他若干理论问题,包括说课的科学理论基础也作了较全面、系统的阐述。了解小学语文说课的历史,掌握小学语文说理的理论,有利于我们从理论的高度洞悉说课的真谛,把握说课的客观规律。并以此去指导说课的实践,推动说课活动的深入开展。本书的第二部分,荟萃了全国各地选送的40余篇各种不同模式的说课精品。这些说课文稿,各有各的特色和风格,有的小巧精致,构思缜密,虽篇幅不长,但词句凝练,相素实在。有的洋洋洒洒,从教材说到板书、练习,一步一步,详详细细,颇有大家风范。读读这些说课的优美文字,能帮助我们开拓说课的思路,提炼我们自己的说课艺术。本书的第三部分是说课稿点评。这些点评的说课文稿,6篇是从竞赛性说课的当场选来的,原汁原味,更贴近我们日常说课的实际。读读文稿,看看点评,会对说课了解得更真切一些。总之,我们编著此书的根本宗旨是为了总结和普及小学语文说课的理论,推动说课活动的开展,帮助教师提高说课的理论素养,改进说课的技艺,促进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著《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史》包括了抗大在陕北创建、在抗日烽火中发展、深入敌后办学、总校返回陕北、抗大分校的创办与发展、华北敌后和陕北的抗大分校、华中敌后的抗大分校等。
-
减轻课业负担的技巧刘玉增,索俐编著本书介绍了有关教育理论及中外成功的教育经验,并针对我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现状开列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良方”。还介绍了如何激发学习动机、减轻心理压力等科学的教育方法。
-
班主任工作魏书生著这是一本教育理论集。魏书生可谓半路出家,不懂教育也不懂教学,但不过几年,他的教育思路、教育方法奇迹般地造就了一些优秀学生,现在他是闻名全国教育界的顶尖人物。在本书中,他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索了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的方法,观点新颖,不妨一阅,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大有裨益。
-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李春秋主编;教育部人事司组织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对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业务培训”。同时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1995年12月12日国务院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可以要求申请人补修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无论从贯彻落实《教师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还是根据教师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教师培训都显得非常重要。为此,1996年4月8日原国家教委正式颁布实施了《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随后又出台了《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文件规定,岗前培训是新补充的高等学校教师任教前的职前培训,是国家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保证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
-
现代大学图书馆使用指南李健,张德书主编本书为图书馆新用户使用图书馆的指南。内容包括:图书馆的藏书类型、主要工具书及其使用法、经典医学文献介绍;馆藏文献的组织与目录分类;大学图书馆的服务内容;馆藏文献的借阅方法;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和济宁医学院图书馆网站介绍。为了方便没有计算机基础的读者使用图书馆,还介绍了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及其简单应用。
-
衡山夜话金忠明,葛大汇,唐安国著人类社会跨入新千年后,教育再次为世人瞩目。随着经济、政治、文化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内部深层次的问题也日趋凸显。本书精心挑选社会普遍关注的50个热点教育问题,如:创新教育——经济驱动抑或人性渴求、环境报复这后教育会报复吗、教育异化与知识奴隶、高校扩招是否“泡沫”教育等,在思想交锋和意见对峙中,使人们更深入全面地解教育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更好办法。
-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苏振芳主编本书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等。
-
中国教育发展史喻本伐,熊贤君著本书具有以下特点:一、本书在体系安排上作了新的尝试,突出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性和阶段性,而不是撕裂教育自身发展的历史关联,去屈从教育外部的历史事件,同时又注意了教育发展的历史大背景。 二、本书对历代学制的论述比较周详、完备、系统。且在前人基础上有所斟酌损益,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匠心独具。三、对教育思潮的论述,突破了以孤立的个人为中心的旧轨,本书注重上下衔接,纵横沟通,着力于剖解流派,考究源流,既溯其所自来,又辨其所当类,更明其所由去,读之颇觉脉络清晰,条理井然,褒贬有据,发人深省。四、对各别教育家,作者摒弃了“一时代、二生平、三世界观、四教育作用、五教育目的……”的八股格式,而是区别对待。重点人物略述其生平,次要人物则开门见山,直陈其教育主张,不强行拼凑每个人物的世界观,不斤斤于在政治上给古人“定性”、定位。对于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或主张,不是将内容硬性塞进现代教育学的框架,给古人披上时装,而是从实际出发,据史料立论,突出个性,从历史人物的原著中提取醒目的标题,避免了众人一貌。五、本书对教育史实和历史人物的评鉴贯彻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阶级分析而不妄贴阶级标签;重视经济、政治对教育的制约而不轻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和自身特点;不以政治上的是非和世界观的高下定教育观的臧否;是其所当是而非其所当非。六、本书文理通顺,文字简练、清新、活泼,可读性强。喻、熊二君在高等学校从事中国教育史的教学和研究已届10年,二君根基扎实,好学刻苦,才思敏慧。他们的教学一直深受欢迎,在科研成绩上硕果累累。现在,他们将10年寒窗的心得凝聚成为本书,这是一个可贺的收获。当然,美玉难得无瑕,创造性思维亦难免偶有失察,求全责备适足以戕害创新。学无止境,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应作者之求,姑为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