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事业
-
中国博士质量调查周光礼 等著《中国博士质量调查:基于U/H大学的案例分析》遵循中层理论的研究进路,以U/H大学为个案,采用新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对中国博士培养质量进行理论解释,建立了一个开拓性的理论模式,用于解释博士培养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选择。《中国博士质量调查:基于U/H大学的案例分析》首先从宏观制度变迁角度梳理了中国博士教育的百年历史,继而对U/H大学博士质量进行了深度描写,最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U/H大学博士培养质量问题。《中国博士质量调查:基于U/H大学的案例分析》通过数据和图表反映了中国博士培养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是一本基于科学的数据调查,而进行深度分析的院校研究著作。
-
马叙伦与民国教育界林辉锋 著在北京师范大学的百余年发展历程中,历史学科始终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今天的北师大历史学院业已成为史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国家“211”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单位,首批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单位。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一系列学术平台。科研实力颇为雄厚,在学术界声誉卓著。近年来,北师大历史学院的教师们潜心学术,以探索精神攻关,陆续完成了众多具有原创性的成果,在历史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上连创佳绩,始终处于学科前沿。特别是崭露头角的部分中青年学者的作品,已在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为了集中展示北师大历史学院的这些探索性成果,也为了给中青年学者的后续发展创造更好条件,我们组编了这套“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探索丛书”,希冀在促进北师大历史学科更好发展的同时,为学术界和全社会贡献一批真正立得住的学术力作。这些作品或为专题著作,或为论文结集,但内在的探索精神始终如一。当然,作为探索丛书,特别是以中青年学者作品为主的学术丛书,不成熟乃至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还望学界同仁不吝赐教。
-
大学校长与中国近代大学本土研究吴立保 著《大学校长与中国近代大学本土研究》从大学校长的视角考察中国近代大学制度的本土化进程,论述中国近代大学精神的本土化,具体剖析了国学和私立辅仁大学的本土化模式,阐述大学校长与大学本土化之互动关系及其影响价值,重点分析了四所大学。“蓄道”、“持道”、“卫道”和“归道“的本土化特征,最后,总结了中国近代大学本士化的历史经验。本书借助大量近几年出版的相关校史、回忆录等文献资料,史料翔实,脉络清晰,总结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的五点理性认识有作者独到的见解,对于中国现代大学本土化和国际性之间关系的准确处理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对于中国近代大学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教育·非常痛,非常爱王开东 著范美忠:把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中美顶尖高中生对话:我们输掉了什么;校长不识字,博士乱翻“书”……时评的“答案在风中飘”。郭靖身上的教育元素;佛祖是个好老师;打与不打,是个问题;孔子一堂“失败”的课……谁可以“不服从江湖”?四大名校批判;假如学生是乌鸦;天鹅是怎么飞不起来的;李小龙何以传奇;孔子的眼光和我们的伪道德教育……做教师,“不做教书匠”!本书是江苏省知名教师王开东继刚获得“江苏省首届十年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的《深度语文》之后,又一深度力作,以六辑内容诠释自己对教育体制、教育现状、教育前景的理解与祈愿。时评、随笔、杂谈,身边事、史上人,有所感更有所悟。广博的视野,深刻的剖析,独特的视角,犀利的言辞……他的博学与审问,他的慎思与明辨,他的笃信与践行,他的睿智与纯真,定会引起您的共鸣。
-
中国教育的拐点张志勇 主编本书回顾总结当代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所走过的道路,并在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所走过的教育改革道路的历史坐标上,审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揭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质变过程、质变点及其未来演变方向和现实路径。全书比较清晰地回顾和客观地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脉络、成就,以及未来面临的巨大挑战。
-
中国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女教育研究中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研究及数据库建设课题组 著本书以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为依据,全面展现了中国流动儿童的基本状况和教育状况,深入解读了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的流动现状及其特点,系统分析了随迁子女教育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同时,在全面把握国内外随迂子女教育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多元比较析了相关政策、措施及实施效果,并基于中国的国情,对随迁子女的流动趋势作了客观的分析判断,针对随迁子女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政策和对策建议。
-
现代大学后勤管理理论与实践黎玫高 主编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参加2010年7月“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年成果展”的交流论文集,通过对近几年反映人大后勤改革与发展的相关理论文章和实践总结进行汇编,将人大后勤的管理模式、改革经验、实践思考介绍给全国高校后勤同行,供大家参考和指正。本书文章的作者主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这些作者本身就是人大后勤改革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他们平时都承担着繁重的日常管理工作,只能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理论探索,能形成这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成果实属不易。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陈一兵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另外,中国人民大学后勤集团常务副总经理陈建立、副总经理王永胜、赵淑慧及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李秋荣等也参与了部分文章的讨论、修改和完善。
-
独立学院发展战略研究冯文广 主编本成果共分十章内容,第一章对四川省独立学院的产生与发展作了整体性的简要描述和分析,第二章至第十章就四川省独立学院的法律地位、领导体制、办学定位、教育教学与评估、融资模式及校园文化建设、与省属公办高校和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之对比以及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研究从实践及理论两个层面总结了四川省独立学院发展的经验,并对四川省独立学院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成果采用了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一方面,成果采用文献法获得我国关于独立学院变化、分布情况、与母体关系、办学机制以及管理模式等文献资料和原始数据。另一方面,课题组通过对教育厅主要主管部门负责人的访谈,获得关于独立学院文献资料外的个性教育思想和理论;通过与省内数个独立学院的领导班子的座谈,获得非常丰富的资料和信息,大大充实了本项目的研究内容;通过对不同类别的独立学院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其成功的经验和所面临的问题,增强了本研究的实证性。
-
村落中的本土教育涂元玲 著《中国当代教育学术文库:村落中的本土教育》的核心概念是“本土教育”,它承载了作者对“本土教育”的深度认识和情感。正如作者所言,本土教育“虽然涉及诸如饮食、居住等人类生活中的诸多内容,但是并不涉及这些方面的所有内容,而只涉及其中的具有稳定性和普遍性、模式化的方面”。本土教育具有不同于主流教育的有效性,具有两个方面的独特特征:一是与文化、语言、一定区域范围的人、富有见识的老人等方面内在地联系在一起;二是知识的形式是各种风俗和实践活动等。该书分为上下篇。在上篇,作者将山涧村本土教育所涉及的生活和生产领域划分为儿童养育、儿童的玩耍和游戏活动、农业生产和家务活动、农闲与节日活动、社交礼节活动和成家这几个领域,并从本土教育的角度对每一具体领域进行了描述和分析。下篇则对关于山涧村本土教育的若干议题进行分析,从山涧村本土教育开展的基本单位、特征、功能和变迁的角度来进一步加强对山涧村本土教育及其价值的认识。
-
山西教育史李东福,宋玉岫,杨进发 主编《山西教育史》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认识论与历史方法论为指导,在近年来山西地方志、地方教育志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发掘地方教育史的资料,对山西教育发展的历史加以科学的梳理与分析,实事求是地记述山西教育发展的史实,客观地分析与总结其特点与规律。通过研究,在更为广阔的时空背景下,充分展现山西教育发展的丰富而多样的全貌。通过这一研究,为当前的教育改革与未来的教育发展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