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事业
-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潘懋元 主编《两岸互动新阶段的高等教育发展》为集刊第一本,汇集了两岸最高水平的高等教育界专家学者的思想智慧,出版意义重大。2009年10月28日至29日,以“两岸互动新阶段的高等教育发展”为主题的第六届两岸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隆重举行。本书论述了新阶段下两岸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行性,并提出了合作发展的新模式与新策略,探讨了两岸高等教育合作模式与政策、组建跨区高校战略联盟、高等教育人力培养新模式、台湾招收大陆学生政策对两岸教育的互利性、两岸高等教育资源分享、共创双赢的互补性等问题,为两岸互动新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本书还就两岸共同存在的热点问题等作了重要阐述和交流,如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与管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高等教育模式与社会发展等。本书探讨的这些议题既是当前两岸高等教育发展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今后加强两岸高等教育领域合作上需要重点梳理的问题。本书有史秋衡等编著。
-
反思与探索郭娅 著《反思与探索:教育史学元研究》从元理论视角出发,将教育史学本身作为反思和研究的对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现代社会科学的观点、理论和方法,从教育史学的学科性质、学科特征、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学科地位、学科功能与价值、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史料收集、编撰形式、跨学科研究以及学科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对教育史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探索,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教育史学理论体系,为教育史学研究提供了一套比较新颖的理论依据。
-
中国教育史陈青之 著《中国教育史》作者陈青之(1891—1943),又名炎联,号春阳,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人。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史家。其主要著作除本书之外还有《中国历史朝代图》《中国疆域变迁图》等。中国教育业滥觞甚古,把中国教育史作为独立学科研究则较晚,至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史研究才有长足发展,出现了一系列专门著作,其中陈青之的《中国教育史》被公认为影响最大,学术成就最?。本书写作,前后历时10载,写成于1934年7月,经由王世杰、王云五、李四光、竺可桢、蔡元培、傅斯年、胡逋、马寅初、冯友兰、顾颉刚等众多大学者组成的大学丛书委员会审定,收入《大学丛书》,于1936年4月由商务印书馆初版。此书一出即好评如潮,虽值兵荒马乱之际仍再三重版。
-
西南联大研究迟玉华,朱曦,王顺英 主编《西南联大研究:论文索引》以论文索引的方式收录了近30年(1978~2008)来研究西南联大和对西南联大教师以及著名学生进行研究的相关论文,通过这些论文条目,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有关“西南联大研究”的概貌、发展动态、热点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
开拓与创建周洪宇 著《开拓与创建:陶行知与中国现代文化》与传统的从教育角度研究陶行知的做法不同,另辟蹊径,以“开拓与创新”为主线,以“人物活动”为基点,以20世纪中西文化碰撞与交融为背景,从文化视角对陶行知一生的事业、思想和人格做了整体考察,不仅探讨了陶行知对近现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大贡献,而且还从语言文字、大众艺术、科学普及、新闻出版、对外影响等方面,研究了陶行知对中国现代文化诸多领域的开拓与创建,提出了“陶行知是20世纪综合性的文化伟人”这一最新论断。《开拓与创建:陶行知与中国现代文化》开辟了教育家研究的新视角,提出了陶行知研究的新观点,还在人物研究方法论上做出了新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比较、系统和心理分析综合研究法”。
-
启新与拓域汪楚雄 著中国新教育运动是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和国民政府初期(1912——1930)由蔡元培、黄炎培、郭秉文、蒋梦麟、陶行知、胡适等留学欧美的新教育家群体为主导。以各级各类教育界人士为主体,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和国外教育家群体鼎力相助,官民配合相对默契,以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为理论基础.致力于改革传统的中西教育,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教育改革运动。运动经历了发轫、发展、高潮和衰退四个阶段。教育社团和报刊是其腾飞的两翼.?局更迭是其兴亡的背景。它是国际教育新潮的组成部分,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基石。它与“新文化运动”同源同质异构不同步。本书从教育活动史的视角再现了“新教育运动”的历史画卷。
-
崇尚实践推进创新谭德福 等主编本书通过创新展台、调查研究和理论探索三个层面,全面记载了三峡大学工会在实践创新过程中的做法和体验
-
渐摄与融构蔡铁权,陈丽华 著400百年来,我国近现代科学和科学教育经历了产生、发展的漫长历程。目前我国科学教育的种种“弊端”和“误解”,都可以找到其历史根源,或者简直是历史在现实情况下的再版、改版。本书力图找出这些问题的历史原因,确立科学教育的内在价值,为今天的科学教育改革提供历史借鉴。
-
教育政策执行研究邓旭 著本书以“教育政策执行”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直面鲜活的教育政策执行现实,以制度分析为视角,体验错综复杂的经验事实,分别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个层面,探讨当下中国教育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路径,呈现制度因素在教育政策执行中的影响和作用。建构了制度分析视角下教育政策执行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一两个层面六个维度,即:正式制度的教育法律制度、教育组织制度、教育运行机制以及非正式制度的非权力影响力、人际关系和潜规则、教育信念。不仅具有启发性,而且为后?研究提供可操作性研究路径。以教育政策执行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诉求,旨在提出制度视野下教育政策执行范式转换——政策执行网络,强化了教育政策执行公众参与及公共理性的张扬。不仅探讨了正式制度因素对教育政策执行的影响和制约,而且剖析了诸如执行者的非权力影响力、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社会关系、潜规则和传统习俗及执行者的教育信念与信仰等非正式制度要素对教育政策执行的影响。这不仅需要研究者的勇气,而且,更重要的是揭示了隐藏在教育政策执行背后的价值、观念,甚至是一些暗箱操作,从而构建适于我国?践的教育政策执行的制度安排。
-
学校资源配置与学生成绩关系胡咏梅 著《学校资源配置与学生成绩关系:基于西部农村的实证分析》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三章。这一部分是研究的总体设计和基本支撑。具体来讲,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基本问题,以及研究设计和方法。第二、三章一方面阐述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包括教育资源配置理论和教育生产函数理论与计量模型;另一方面还对国内外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评析。第二部分包括第四、五、六章,对学校资源配置与学生学业成绩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也是此项研究的核心部分。第四章主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两水平线性模型分别构建学校层级的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和学校资源配置与学生个体成绩关系模型(小学、初中模型)。实证研究的数据来源是西部五省区农村中小学的抽样调查。第五章是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构建学校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第六章是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西部农村中小学学校资源配置效率状况进行评估,并探究影响学校资源配置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因素。第三部分是第七章结论及政策建议。这一章首先对第二部分的实证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将研究结果与国内外同类研究进行比较,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学校资源配置与学生成绩关系:基于西部农村的实证分析》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两方面。采用增值模型克服传统回归模型难以解决的学校质量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构建学生个体的学业成绩与教育投入的回归模型。这是对国内教育生产函数方法的丰富与改进,为后续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借鉴。使用DEA方法评估西部五省区农村部分中小学学校资源配置效率状况,填补了国内此方面研究的空白。研究结论对西部农村中小学改善学校资源配置,提高学校教育生产效率和规模效率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建议。此外,基于实证结果给出的相关政策建议为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政策以及中小学学校领导改善资源配置状况、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