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事业
-
答钱学森之问罗利建 著“钱学森之问”,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界和国人纷纷发问,今日之中国,经济已龙腾虎跃,为什么因教育滞后总“冒”不出超拔之才?纵观中国五千年文明史,非不能也,乃不为也。古之中国,曾是世界科技发明之滥觞。原创之盛,乐乎哉!到了明清数百年间,中国科技发明却痛失此等殊荣。原创之衰,痛乎哉!科技发明之原创,曾彪炳于古代中国。黄河、长江,孕育着远古的中国伟大的科技文明。稻、粟、麦、豆之源起,杂交育种之首创,经络学说之神秘,天象仪之灵巧,都江堰之杰作,万里长城之壮观,景泰蓝之典雅,世界第一张航海图之诞生,地震仪之创造,勾股定理之证明,氧气(阴气)之发现以及指南针、火药、造纸、印刷术之发明,无一不让世人拍案称奇。俱往矣,中华民族不愧是最具创造活力的民族。
-
《山西省实施办法》读本山西教育厅 编著本书主要包括在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在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相关的立法资料、关于《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修订草案)》的说明、山西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关于《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修订草案)》研究意见的报告等等。
-
中国义务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研究任晓辉 著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在我国仍属新课题,许多方面正在探索之中。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目的是从理论和方法论上探索义务教育绩效评价规律,推进我国义务教育管理改革。本书在广泛涉研读中外文献的基础上,从经济学角度对义务教育及其支出的绩效评价制度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全书核心内容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义务教育制度的经济学分析。通过界定现代基础教育产品的经济属性,从市场失灵的角度解释为何采取政府直接提的干预方式;同时,从政府失灵的角度解释为何缺乏制度约束的政府未必搞得好学校,对义务教育支出绩效管理的必要性进行充分合理的论证,奠定全书研究的经济学基础。第二部分,中国义务教育制度的历史及现状分析。通过梳理中国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轨迹,揭示我国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生成的内在逻辑,剖析现行体制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制度性缺陷,寻求解决思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现阶段实施义务教育绩效评价的作用和必要性。第三部分,西方国家义务教育绩效评价。从西方国家义务教育制度的起源和演化着手,揭示管理制度选择的历史决定性。通过分析义务教育制度安排的经验做法和国别差异,以及基础教育绩效责任制度及其支出绩效评价方法在西方各国的实际应用,为前述义务教育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可资借鉴的全新思路。第四部分,义务教育支出绩效评价方法论,以及在方法论指导下的实践初探。通过研究义务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的原理和特点,提出实施绩效评价的现实意义及可行性。并分别从指标设计、评价实施和结果应用等不同角度对三次试点评价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第五部分,结论与政策建议:本书的研究结论表明,中国义务教育公共管理模式应当从传统管理转向绩效管理,在推行以义务教育支出绩效评价为基础的绩效管理前提下,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相对范的义务教育公共政策体系。需要指出的是,笔者相继参加了2005年《中国义务教育支出绩效评价试点》(财政部、教育部委托课题)、2006年《江苏省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江苏省财政厅委托课题)和2007年《上海浦东新区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委托课题)三次试点评价的前期调研、指标设计、数据采集和问卷调查,并全程负责具体操作和最后评价报告撰写。这些工作对本书的观点和方法论形成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书从一开始就确定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主要研究方法。一方面,通过历史和经济学分析阐释义务教育支出绩效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理论框架指导下对课题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科学性和导向性的辨证分析;另一方面,研究也对实证分析投入巨大努力,进行了大量实地调研,并利用试点课题所建立的评价基础资料数据库,尝试进行基于绩效评价的义务教育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由于义务教育制度本身的特点使得其产出和效果的指标量化非常困难,加之我国的公共教育管理体制比较复杂,决定了我国义务教育支出绩效管理制度创新任重而道远,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和积累评价经验,不断修正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
-
教育如此美丽朱永新 著《教育如此美丽:朱永新中国教育观察》是现任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教授对中国教育的观察和思考,精选20多万字,配有大量图片,真实而震撼,客观呈现了中国教育的现状。北京、哈尔滨、苏州、延安、前元庄、定边、苍南、宝应、长治、金州、金沙、香港、澳门、台湾……从闻名遐迩的都市,到广受关注的老区,再到陌生得甚至没听过的地名,三两个字就是一方水土。甘黔大漠的胡杨林,云贵高原的金银花,苗乡的英国传教士柏格理之墓,香港的藏书世家,澳门的世界遗产,台湾的客家文化……作者一路行走、观察与记录,不是风景,胜似风景。今日之教育,明日之中国。作者浏览纸上数据,关注学校的师资队伍构成,教师的职称、学历,学校的占地面积、危房比例,政府及各界的资金投入,但他更记得那些教室的朝向,简陋图书室里的书籍种类和数量,孩子们的饮食饭蔬,农村教师的月收入……地图上的每一个方正汉字,都是他脑海里的鲜活生命与灼热呼吸。他身居庙堂之高,亲身倡导并发起新教育运动,参与国民素质的整体推进;他心系江湖之远,亲力亲为,为农村教育奔走呼吁。君子博学而笃行。中国市长中“学教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第一人”——朱永新,以行者的姿态,从这里出发。
-
华中师范大学年鉴2010《华中师范大学年鉴》编委会 编暂缺简介...
-
渐摄与融构蔡铁权,陈丽华 著400百年来,我国近现代科学和科学教育经历了产生、发展的漫长历程。目前我国科学教育的种种“弊端”和“误解”,都可以找到其历史根源,或者简直是历史在现实情况下的再版、改版。本书力图找出这些问题的历史原因,确立科学教育的内在价值,为今天的科学教育改革提供历史借鉴。
-
教育政策执行研究邓旭 著本书以“教育政策执行”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直面鲜活的教育政策执行现实,以制度分析为视角,体验错综复杂的经验事实,分别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个层面,探讨当下中国教育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路径,呈现制度因素在教育政策执行中的影响和作用。建构了制度分析视角下教育政策执行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一两个层面六个维度,即:正式制度的教育法律制度、教育组织制度、教育运行机制以及非正式制度的非权力影响力、人际关系和潜规则、教育信念。不仅具有启发性,而且为后?研究提供可操作性研究路径。以教育政策执行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诉求,旨在提出制度视野下教育政策执行范式转换——政策执行网络,强化了教育政策执行公众参与及公共理性的张扬。不仅探讨了正式制度因素对教育政策执行的影响和制约,而且剖析了诸如执行者的非权力影响力、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社会关系、潜规则和传统习俗及执行者的教育信念与信仰等非正式制度要素对教育政策执行的影响。这不仅需要研究者的勇气,而且,更重要的是揭示了隐藏在教育政策执行背后的价值、观念,甚至是一些暗箱操作,从而构建适于我国?践的教育政策执行的制度安排。
-
学校资源配置与学生成绩关系胡咏梅 著《学校资源配置与学生成绩关系:基于西部农村的实证分析》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三章。这一部分是研究的总体设计和基本支撑。具体来讲,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基本问题,以及研究设计和方法。第二、三章一方面阐述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包括教育资源配置理论和教育生产函数理论与计量模型;另一方面还对国内外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评析。第二部分包括第四、五、六章,对学校资源配置与学生学业成绩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也是此项研究的核心部分。第四章主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两水平线性模型分别构建学校层级的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和学校资源配置与学生个体成绩关系模型(小学、初中模型)。实证研究的数据来源是西部五省区农村中小学的抽样调查。第五章是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构建学校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第六章是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西部农村中小学学校资源配置效率状况进行评估,并探究影响学校资源配置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因素。第三部分是第七章结论及政策建议。这一章首先对第二部分的实证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将研究结果与国内外同类研究进行比较,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学校资源配置与学生成绩关系:基于西部农村的实证分析》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两方面。采用增值模型克服传统回归模型难以解决的学校质量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构建学生个体的学业成绩与教育投入的回归模型。这是对国内教育生产函数方法的丰富与改进,为后续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借鉴。使用DEA方法评估西部五省区农村部分中小学学校资源配置效率状况,填补了国内此方面研究的空白。研究结论对西部农村中小学改善学校资源配置,提高学校教育生产效率和规模效率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建议。此外,基于实证结果给出的相关政策建议为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政策以及中小学学校领导改善资源配置状况、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决策依据。
-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研究赵明吉 等著《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研究》从制度政策层面和实际操作层面入手,把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作为关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问题来进行系统研究。力图从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探索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地位、职责、作用及其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资助与育人之间的有机统一。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系统方法及心理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力求在充分研究国家政策文献和理论与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有所创新,同时,结合自身从事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采取访谈、爪案调查等方式了解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现实境遇和状况,探索优化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思路和方法。
-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潘懋元 主编《两岸互动新阶段的高等教育发展》为集刊第一本,汇集了两岸最高水平的高等教育界专家学者的思想智慧,出版意义重大。2009年10月28日至29日,以“两岸互动新阶段的高等教育发展”为主题的第六届两岸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隆重举行。本书论述了新阶段下两岸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行性,并提出了合作发展的新模式与新策略,探讨了两岸高等教育合作模式与政策、组建跨区高校战略联盟、高等教育人力培养新模式、台湾招收大陆学生政策对两岸教育的互利性、两岸高等教育资源分享、共创双赢的互补性等问题,为两岸互动新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本书还就两岸共同存在的热点问题等作了重要阐述和交流,如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与管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高等教育模式与社会发展等。本书探讨的这些议题既是当前两岸高等教育发展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今后加强两岸高等教育领域合作上需要重点梳理的问题。本书有史秋衡等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