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事业
-
邵阳市教育志邵阳市教育志编纂委员会编暂缺简介...
-
中国元代教育史欧阳周著暂缺简介...
-
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王炳照,阎国华主编;赵家骥等卷主编本卷所叙述的是始自秦汉,中经魏晋南北朝,讫至隋唐长达1100余年中国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由统一到一度分裂,又重新走向统一。中国封建制度从秦汉确立之后,经过魏晋南北朝的一段曲折,到隋唐发展成鼎盛时期。随着封建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与发展,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宣告结束。秦代至汉初,经历了文教政策和官方统治思想的建立和调整,到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终于取得独尊地位。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又出现了儒、佛、道、玄诸家并存的局面,各家相互斗争,相互吸取,呈现出纷繁复杂,绚丽多彩的状况。
-
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王炳照,阎国华主编;董宝良等卷主编从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仅仅22年,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瞬间。然而这短暂的瞬间,却经历了一次中国两种命运的大决战。在这场大决战中,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替激化,国共两党作为中国两支最大的政治力量合作破裂又再度合作,最后中国共产党“得道多助”,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统一了全国,中国国民党却“失道寡助”,以致退踞台湾。历史已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工农大众为主体,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人民民主革命,尽管经受了多种磨难和曲折,终究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以封建法西斯主义为精神支柱,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右派集团,尽管曾得到国际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仍然无可挽回地失败了;而那些幻想走第三条道路的派别、团体和人士,尽管其愿望有不少是善良的,也不可避免地破灭了。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 22年来,教育事业和教育思想的发展,也同样是在中国两种命运的大决战中演进的,并且始终与中国的命运和前途息息相关,每一种教育主张或教育思潮都无不深深地镌刻着政治斗争的烙印。这是我们考察这一历史阶段教育思想时必须遵循的基本指导原则。但是,我们也深切地意识到,任何事物的发展又总是复杂的,因而又需要采取历史的、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国民党官方的教育指导思想,从总体上和本质上说是封建复古守旧和法西斯独裁买办思想的混合物。但在不同阶段、不同方面、不同人物身上,所表现的程度是不相同的.如:蒋介石、陈诚、陈果夫、陈立夫等国民党要员对“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民众教育”等也曾有过一些有益的言论,特别是抗日高潮时对“战时教育”也曾有过可取的论述和阐述,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人们不会忘记,也不会一笔抹煞。当然,人们也会注意到,他们往往言行不一,言而无信,言辞冠冕堂皇而行为却时有卑鄙龌龊。又如:国民党内有一批资望高深的元老,他们笃信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在国民党右派集团强压下,仍坚持三民主义的思想原则,他们的精神和贡献,更值得人们敬佩。幻想走第三条道路的人们,大都崇拜“教育救国”或“教育改良”。他们的活动重心大部分在教育领域,并倡导过各式各样的教育思潮。他们的政治倾向和思想倾向比较复杂,很容易随时局的动荡而分化或变易。从总体上和本质上看,他们倡导的教育思潮大多属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性质。其中大部分怀着善良的愿望,幻想以教育为主要手段去改造社会、改善民生。不少人既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又通晓西学精蕴,对近现代教育思想传播和运用做出了贡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民众教育、国民基础教育、乡村教育、科学教育、职业教育等思潮和实验,具有广泛的影响。在国共两党的主要精力置于武装斗争的特定时期,教育的发展和教育理论的探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由这些人们来承担了。他们积累的思想资料和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至今仍有借鉴的价值和启迪作用。对此,编者曾一度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显然是不公正的。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五四”运动前在传播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同时,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并且大量介绍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在当时理所当然的认为苏联的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苏联教育实际相结合的典范。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领导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开展教育活动的某些做法,自然也以俄为师,学习苏联的榜样。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我国教育界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起点是学习苏联,视苏联教育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正宗。这一思想定式在中国教育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苏区教育中某些左倾口号和抗日民主根据地一度出现的“旧型正规化”思潮,均与此有密切关系。3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成果的代表作《新教育大纲》、《现代教育原理》等显然受到苏联早期教育学者的影响,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全盘苏化”,把凯洛夫《教育学》视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高峰,均与此不无联系。苏区教育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以及由此形成的工农民主教育思想和新民主主义教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实践和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独立创造的结晶。这是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思想史上的无价之宝。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苏区教育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都是在战争环境中,在经济文化极端贫困落后的条件下进行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中国教育实际的结合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殊的社会环境中展开的。因此,编者在评价和继承苏区和抗日民主根据地教育传统时,也必须坚持两点论,首先要充分肯定这是一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实践,其思想理论成果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同时也要承认,它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殊社会环境下的实践,因此,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的局限性或特殊性。我们既不能因强调其特殊性而否认其普遍性;也不可误把其特殊性统统当作普遍性。历史是丰富多彩的,认识和理解历史需要有一个历史过程,而一旦认识和理解了历史,就会获得无穷的教益!
-
周口地区教育志周口地区教育志编纂办公室编暂缺简介...
-
跨世纪的基础工程梅彼得,黄汉和主编暂缺简介...
-
深圳特区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廖槎武著收《深圳教育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实践》、《改革当前教育的几点设想》、《肩负起历史的重任》等32篇文章。
-
中国教育年鉴张保庆主编;《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编暂缺简介...
-
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史苏竞存编著封面责任者题:苏竟存著。
-
普通教育整体改革的实验与研究《普通教育整体改革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组编本书探讨了普通教育整体改革的背景和由来、基础教育学制的多种模式、教育实验中的教材改革、教育实验的组织和教师的培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