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事业
-
教育行政机构及教育团体陈元晖主编;朱有〓等编本书所选史料,从鸦片战争时期起到“五四”运动前后止。
-
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王炳照,阎国华主编;徐仲林等卷主编先奏时期是中华民族由原始氏族社会发展为奴隶制社会,并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时期,也是中国教育由自发状态发展为自觉活动,教育思想由萌牙到比较成熟的时期,是整个中华民族教育思想的奠基阶段。先秦诸子百家中,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是儒、墨、道、法四家。他们的教育思想所反映的政治目的都各不相同,反映在教育上,儒家重理性,主致用,讲启发;墨家重实践,主工艺,讲事功;道家尚直觉,崇思辨,论辩证;法家尚法制,重赏罚,因参验。总的说,他们都在着重追求对人的培养以实现对现实人生价值的实现,只是各家所施之内容和某种途径不尽相同而已。
-
中国元代教育史欧阳周著暂缺简介...
-
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王炳照,阎国华主编;田正平卷主编在本卷中,编者考察了1912至1927年间十种重要教育思潮的发展轨迹及其影响.我们所试图描绘和把握的,是一个在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发展史上有独特地位和影响的时代。用蔡元培的话来讲,这是一个“洪水与猛兽竞争”的时代蔡元培说。我以为用洪水来比新思潮,很有几分相象。他的来势很勇猛,把旧目的习惯冲破了,总有一部分的人感受痛苦;仿佛水源太旺,旧有的河漕,不能容受他,就泛滥岸上,把田庐都扫荡。……至于猛兽,恰好作军阀的写照。蔡元培的这番话发表于1920年4月1日,其时,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过去还不到一年。在那封建军阀“率兽食人”的日子里,蔡元培高瞻远瞩,对洪水般奔涌而来的“新思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从一定意义上讲,这15年间在中国教育界产生过较大影响的前述种种教育思潮,都可视之为蔡元培热情讴歌的“新思潮”。它们源头不同却万宗归一,从不同的层次、角度、方位,以勇猛的势头,共同冲刷着封建教育的“旧河漕”,呼啸着“泛滥岸上”,努力荡涤着封建教育的污泥浊水。教育的近代化,离不开教育观念的近代化。近代以来,教育界、知识界无数志士仁人,上下求索,碧落黄泉,在探寻改造中国教育的正确方向的同时,深深地体验了观念转变的痛苦、艰辛与重要。历经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高高举起了民主化、科学化两面大旗,准确鲜明地概括了教育观念近代化的本质涵义。我们强调这一时期在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正是为了突现这种认识上的飞跃。综观这一时期的主要教育思潮,它们所追求与张扬的,也正是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毋庸讳言,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度里,要想真正实现教育上的民主化、科学化,无论是观念上的彻底转变或者是实践上的普遍认同,都是不可能的。在经历了声势壮阔的20年代教育改革大潮之后,从30年代初期起,人们就开始用审视的眼光来重新评判和总结那场刚刚沉寂下来的运动。然而,无论人们对改革的具体措施、方法和模式提出多么严厉的批评和指责,在一个基本方面大家始终是肯定的,那就是它所体现出来的,由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所开启的教育的民主化、科学化方向。30年代以后,一些进步的教育思潮,如乡村教育思潮、生活教育思潮、独立教育思潮等,从总体上讲,均是这一方向的继续和延伸。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的长期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教育方针:“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科学的”;“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因而即是民主的”。这一方针正是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精神的继承、发展和弘扬。现在看来,真正实现教育上的民主化、科学化,是一个长时期的历史任务。今天,我们描绘和再现前人的思想轨迹,为的是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80年前高唱入云的教育改革思潮、职业教育思潮、义务教育思潮、科学教育思潮、美感教育思潮,等等,它们所提出和关注的问题j时至今日,读起来仍然是那么新鲜,那么具有吸引力,那么令人肃然起敬。时代不同了,教育对社会发展、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作用,愈来愈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时代进步了,教育的民主化、科学化应该有更深刻、更广泛的涵义。
-
青田县教育志陈慕榕主编暂缺简介...
-
郑州市教育志《郑州市教育志》编辑组编暂缺简介...
-
栾城县教育志《栾城县教育志》编纂领导小组暂缺简介...
-
跨世纪的基础工程梅彼得,黄汉和主编暂缺简介...
-
保定市教育志保定市教育志编纂委员会编暂缺简介...
-
深圳特区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廖槎武著收《深圳教育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实践》、《改革当前教育的几点设想》、《肩负起历史的重任》等32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