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事业
-
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香港公民教育委员会、郑州大学公民教育研究中心2005年底,香港特别行政区公民教育委员会与民政事务局联同郑州大学公民教育研究中心计划于2006年中旬在香港举行“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内地、台湾、香港和澳门的专家及相关团体一同就推广公民教育的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交流讨论,探讨在21世纪,这四个华人社会推行公民教育的现况及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集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包括会议主礼嘉宾的演辞全文,以及来自两岸四地十位嘉宾讲者的论文,就各地情况探讨“公民教育”的定义,公民教育的主要特征,公民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和宪法精神,公民教育的发展、实践经验、省思与展望,传媒教育与公民教育教学的关系,和学校公民教育所面对的问题及相关挑战等。
-
中国大教育家程俊英本书是著名教育家程俊英早年的著作。本书以人物为经,以时间为纬,跨度上至孔子,下至蔡元培,对中国古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了一次系统输理和总结。在教育改革进行到了关键的时刻的今天我们的教育到底该如何走?教育改革的出路到底在哪里?等等。关于这些国外的国内的各种理论纷纷登场,莫衷一是。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不妨回首看看中国古代这些教育家,对教育是如何理解,以及如何实践寻找一下中国教育固有的根,也许会对我们会有所启示? 本书是著名教育家程俊英早年的著作。本书以人物为经,以时间为纬,跨度上至孔子,下至蔡元培,对中国古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了一次系统输理和总结。
-
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薛焕玉 主编教育家是最值得大力推崇和尊敬的群体。时代呼唤大批教育家的出现!为贯彻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关指示精神,由教育部主管的《中国教师报》发起,由人事部主管的中国人才研究会教育人才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协主管的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分会、发现杂志社共同主办的“中国教育家大会”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年度高峰会议,现已成功举办四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全国人大常委会韩启德、布赫副委员长,全国政协万国权、孙孚凌、王文元副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及教育部、人事部、中国科协等有关部委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地的3500多位教育界代表分别出席了大会。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100多家主流媒体对大会进行了报道。为了充分体现“为教育家成长呼风唤雨”这一永恒不变的大会宗旨,及时总结和传播中国教育家大会的学术交流成果,发现和挖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创新思想与科研成果,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分会从教育家大会征集的论文中,我们精选了部分优秀论文,汇编了《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一书,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阅。
-
北大之精神赵为民 编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我们编辑了本书,以辑录建校以来北大师生对北大精神的理解和阐释。为方便编辑,所有文章均按作者的出生年月先后排序。本书内容包括: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就职演说(代序) 蔡元培;论北京大学校不可停办说帖;《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莅北京大学校欢迎会演说辞;我观北大;北大之精神;北大的支路;纪念北大五十周年并为林宰平先生祝嘏;北大自己对自己的看法;百年之际话北大;北大的校风和学风;我所理解的北大精神;漫议北大历史定位问题;大学精神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我对北大办学理念的理解;等。
-
北京市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 编著《北京普通高中课程改革·2007》是由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组织撰写的2007年度首都基础教育发展报告。苏尚锋负责提出撰写方案,刘晓玫、苏尚锋负责组稿和初审,张景斌、刘晓玫、苏尚锋、王海燕、孙素英负责统稿并对部分章节做了认真修改,郑开义、王尚志参与了《北京普通高中课程改革·2007》撰写方案的研讨。
-
国家课程设计过程研究吕立杰 著《国家课程设计过程研究》是一项关于国家课程设计的研究。世纪之交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计,既是一项教育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也是一次大规模的国家课程设计,又是一段课程改革实践发展的历史。研究者运用质的研究方法,尝试还原课程改革的阶段和事件,呈现“新课程”设计的起源、动因、步骤、程序,对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关注焦点和决策文化进行了解析。这项研究,对于人们理解和思考基础教育课程设计的源流和过程,把握课程改革和课程设计的基本精神,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西部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制度分析左兵 著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迅猛发展,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使高校在生存与发展中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外许多著名大学成功的发展经验表明,把学科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突破口,通过学科建设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是学校基业长青的必由之路。例如,成立于1891年的斯坦福大学,到19世纪20年代初还鲜为人知,但在1946年特曼教授担任斯坦福大学校长后,选择化学、物理和电子工程三个学科作为突破口,经过努力,布赫教授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获得了1952年诺贝尔物理奖,斯坦福大学也因此步人世界名牌大学的行列。“香港科大现象”也是如此,建校于1991年的香港科技大学,通过重点发展纳米科技、生物科技以及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取得了国际科学界瞩目的成果,大大提升了该校的学术地位和国际知名度。此外,像剑桥大学的物理学、生物学,伯克利加州大学的原子物理、人类学,康乃尔大学的农业科学、饭店管理,加州理工大学的航空学、应用物理,牛津大学的神学、古典文学等都颇具特色。上述高校也都因为这些学科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而闻名于世。因此,把学科建设作为高校建设的核心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而对学科建设的研究也成为近年来高等教育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
-
红楼飞雪林建华 主编本书以红、楼、飞、雪四个部分,像征性地分类收录了这些海外校友通过各异的写作触点、引发读者不同观感的文字。红,是北大的象征色。我们认为,对颜色的认同和记忆盖属于较为感性和直观层面的,未名湖、博雅塔、图书馆、勺园等景和物均属于燕园里的不二象征,小文中有许多即是围绕着对它们的描写或是以此为灵感,借以抒怀咏志、弦外有音一类的文章,我们将其通通收录在“红”里。举凡校友追忆母校,思念师长的文章常常是笔下之魂,我们将忆师为主的文章归类到“楼”里,取楼之象征;学识渊博、诲人不倦的教授最是北大的象征。你会发现,在这个“楼”里,你能找到很多让你怦然心动的学界泰斗跃然纸上。多姿多彩的校园学习生活不仅使他们耳濡目染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在燕园这片肥沃的学术土壤里大肆汲取知识和精神给养的同时,也给他们锻造了可以广泛提升能力素质、一显身手、展示本民族文化的广阔舞台。多年来,北大留学生的课余活动可谓丰富有趣。海阔凭鱼跃,在燕园,你可以尽情放飞你的梦想!为此,记述求学经历、记载校园文娱和生活类的习作统置在“飞”里了。古朴的校园与现代的气息,感染、吸引和培育着一批批海外学子,他们相依为伴,同呼吸、共进步,在燕园的土地上洒播下友谊的种子。离开燕园后,未名湖水的记忆,有如《诗经•蒹葭》中描写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那般炽热情思却也时常挑动着校友的心弦。燕园情,千千结;我们将描写友情和情思类的作品搁在了“雪”中,亦取了雪之晶莹洁白的意蕴喻示情谊的纯粹无暇。
-
北京外国语大学2007年教学研究论文集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务处 编暂缺简介...
-
中国职业教育研究新进展2006马庆发 编《中国职业教育研究新进展2006》是一本资料书,是着眼于“工具”的角度来考虑书的篇章结构的。我们期望通过《中国职业教育研究新进展2006》,理论工作者能够明了自身研究的一定的基础与价值;实践工作者能够知晓教育研究的一定的概况;使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定位清一些、韬略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