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事业
-
民国时期教育独立思潮研究姜朝晖 著《民国时期教育独立思潮研究》系统地考察了20世纪上半期,主要是民国时期,在知识分子中间存在的教育独立思潮,除了20年代初以北京教育界为主体的教育独立运动和20年代末的大学院大学区改革这些显性表现之外,还对这一思潮在清末民初的诞生、30年代以后发展的余脉等重要历史阶段进行了充分探讨。在考实性研究的基础上,《民国时期教育独立思潮研究》从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转型这一宏观视角,客观评价了教育独立思潮以它一偏之见的方式所提出的命题——现代教育应该充分重视受教者的个人价值,而且相对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部门来说,现代教育基于其文化特质之上的主体地位也应该进一步强化。
-
薪火相传的回族教育周传斌 等著《薪火相传的回族教育》依历史线索追寻回族教育在中国的发展过程,能粗略解读回族教育独特的教育样式和成功经验,同时对中国回族教育极大学派等也有所涉猎,而且对回族教育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回族教育家,如胡登洲、海东阳、海二先生等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真正理解和了解回族教育对中国整体社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
中国教育科研报告曾天山,刘立德 主编,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组编《中国教育科研报告》是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公开刊物。《报告》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各级各类课题为支撑,从不同侧面展示丰富的课题研究资源;围绕学术热点,专题反映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联系全国教育科学研究资源,展示教育科研实力;显现名家风采,深度挖掘知名教育专家学者们的治学经验与方法论;开辟精彩书评专栏,接轨国际教育学术知识生产方式。
-
中国教育年鉴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编《中国教育年鉴2008》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组织编纂的逐年反映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工具书。它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与方针政策、做好教育工作的经验总结,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进程的真实记录。编纂《中国教育年鉴2008》是为教育管理决策、教育科研提供参考;为教育战线沟通信息、交流经验开辟园地;为宣传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成就设立窗口;并为热心关注和研究中国教育的读者提供信息资料。年鉴的基本栏目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教育工作的重要讲话,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的讲话或专文,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教育活动的报道,综述,年度教育工作要点,教育发展统计,教育综合管理(教育新闻宣传、教育政务公开、教育法制建设等),重要教育活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师范教育,民族教育,民办教育,学校体育、卫生、艺术与国防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设与远程教育,教育考试,教育人事管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教育财务与审计,国际及与港、澳、台教育合作交流,语言文字工作,教材建设、出版管理与教学仪器研究,教育科研、学术活动,教育新闻宣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按行政区划顺序排列),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教育情况简介,教育热点关注、教育工作文件选编,资料汇编,教育大事记。按目前国际国内通例,当年的年鉴反映上一年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某些多年才能完成的工作任务,主要记述当年此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年鉴发布的统计数据,均由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统计处提供,引用应以此为准。某些条目中的数据,因统计口径不一,可能有不尽一致之处,请读者使用时注意。年鉴的统计数据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
-
大众化视野下的地市高校黄家庆 著本书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施、发展为背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视野下,透视地市高校发展的若干问题。本书分析了地市高校迅速发展的动因、发展中的体制性制约因素和凸显的现实问题;论述了地市高校办学理念的创新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本书还从地市高校在创建区域创新体系中应有的作为、区域文化生态中的功能等新的视角,探究、阐述地市高校在国民高等教育体系、社会系统和地方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为充分发挥地市高校的功能,政府应采取的政策和提供的条件。本书中的地市高校是指分布在省会城市以外的,由地级城市(州、盟)人民政府举办和负责办学经费的,或者是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它不是泛指在地级城市(州、盟)办学的隶属关系不同的各高校。
-
反思上官子木从整个社会来看,我国学校教育和科研管理对短期成效的追求是文化的功利性、短视性的具体表现;从个体来看,青少年从小受到的功利化熏陶,促成了功利化的人生目标和行为模式。每个人的才能都是千差万别各有不同的,然而聚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和谐生动的社会。对于个人来说,只要是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职业,施展了自身生命的潜能,就能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幸福进行真正的创造。把公民个人利益的获取和国家利益的推进融为一体,这是多元化成功价值观的基点。本书探讨在个人成功道路上的各种障碍,不仅提出有助个人成功的自我管理的系统理论,同时论及影响个人成功的社会文化缺陷、学校教育缺陷,人才管理缺陷。作者力图从民族缺陷看自我缺陷,从社会文化障碍看成才的成本,以超越个人角度的大视野论人生的成与败。
-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报告杨小微 主编本书是2007《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报告》,书中具体收录了:《我国基础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问题与反思》、《广西民族文化与基础教育改革研究》、《西部民族地区教师培训现场观感》、《中部崛起背景下山西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等文章。
-
教育硕士优秀教学设计选编楼世洲、蔡铁权、徐今雅我国从1997年开始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这是我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教师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近几年来,教育硕士的招生专业不断增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我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推进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开辟了接受高层次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契机,也为提高基础教育师资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
教育研究方法论探索孙振东 著核心问题,提出了若干值得进一步讨论的学科前沿问题;在批判传统教育研究方法论中的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种极端倾向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教育研究的人文科学方法论的主张;阐述了教育研究的人文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勾勒了新的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的基本框架;以超越科学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新视角,分析批判了教育研究领域新近出现的若干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论探索》适合于人文社会各学科从事方法论研究的人员、教育科研人员以及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阅读。
-
孙家鼐创办京师大学堂风云余音历史往往如此:一件事办对了,可以功德无量,造福子孙后代;一件事耽误或做错了,往往祸国殃民,阻碍历史进步。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中唯一幸存的重大成果,也是中国教育转型的奠基石。因为有了京师大学堂,才有了北京大学,才派生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多所名牌高校。作为首任京师大学堂校长兼教育部长,孙家鼐功不可没。遗憾的是,孙家鼐一直遭到学术界的冷落、误读。本书是孙家鼐的第一本传记。作者以孙家鼐创办京师大学堂的艰辛历程为主线,以大量的鲜为人知的图文史料为依据,以作者所倡导的纪实文学“三趣”(文趣、情趣、理趣)理论为指针,风追司马,回归“现场”,重估历史,真实而生动地塑造了中国改革家楷模孙家鼐的光辉形象,既能使人享受高品位的阅读乐趣,又能给人多方面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