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事业
-
用英语说中国王德军,张杰 主编《用英语说中国:名校》中所选的百年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4所大学都是中国“211工程”著名高等院校。“211工程”是中国政府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院校和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用英语说中国:名校》以翔实的资料展现了它们过去和现在的辉煌与荣耀。读者在近距离感受中国名校特殊魅力的同时,可以清楚地了解这些名校的历史沿革、著名系科、硬件设施、教学特色、综合实力以及发展潜力等信息,令他们在实现自己梦想的路上得到启迪和激励。
-
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王德泽,钟玉海 主编本书是为纪念合肥工业大学更名五十周年为契机,由合肥工业大学开展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重大而深远。全书采取回忆录、访谈等形式,勾勒了工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和历史节点,记录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倾心教育、支持办学的光辉事迹,展示了工人先贤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精神风范,再现了广大师生在艰苦环境中不畏艰难、半勤耕耘、励志求学的动人情景,谱写了优秀校友在各行各业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的骄人业绩,并且首次刊登了学校历史上历任主要领导的照片,弥足珍贵。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本文集是工大精神和文化传统的直接体现、史料梳理以及初步诠释,必将成为教育广大师生爱国爱校的生动教材。
-
揣摩中国教育商江 著《揣摩中国教育:商江教育论文续集》作者以党和国家关于教育的方针政策为指导,以国家党政机关的权威数据为依据,以国家主要新闻媒体披露的事件为线索和证据,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研究教育工作。《揣摩中国教育:商江教育论文续集》特点是立足教育谈教育,跳出教育谈教育,勇于与名家教授、专家学者、记者编辑等探索社会热点问题,乐于剖析似是而非的观点舆论,用数字说话,用事实说话,对于澄清模糊观念,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有积极的释疑解惑作用。
-
黉门翘楚刘明利,宗俊峰 主编历经数月的劳作与期待,这本取名为《黉门翘楚》、厚达300多页的论文集终于编排完毕并付梓了!这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招生工作研究会的第一本正式出版的论文集,是为纪念我国恢复高考30周年献上的一份礼物,更是对教育部直属高校招生工作同仁的研究成果的一次展示。作为本书的编者,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但愿所有捧起这本集子的读者(领导、同行)在阅读后都能有所得,这是本书编委们的最大愿望。2007年是我国恢复高考30周年。这一年的9月,在北京召开了教育部直属高校招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筹备会。在会上,从事高校招生工作的同仁们表达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要用我们对高校招生工作的回顾、总结、研究和探索的成果,来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这一历史时刻,同时为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同仁搭建起一个用科研推动招生工作的平台。这一想法得到了与会同仁的一致赞同,当即决定面向直属高校和有关部委所属高校招生办公室征集研究论文。令人感动的是,此事得到了全体招生同仁的热烈响应,短短的l个月就收到论文81篇,足见我们对高校招生工作的热心和对招生事业的责任感。
-
北京理工大学国际、港澳台交流与合作2006年报王庆林 主编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北京理工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转折之年。“十五”期间,在全校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国际及港澳台交流与合作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与我校签订校际合作协议的国(境)外院校数由2000年的15个国家和地区的46所院校增加到2005年31个国家和地区的93所院校,在数量上和涉及面上为我校国际及港澳台交流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的要求,2006年我校外事提出了“提升合作层次,提高合做质量,控制合作规模,优化合作结构”的工作新思路,以“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努力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为指导思想,在“十一五”的发展中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2006年,我校国际交流处暨澳台办公室共接待国(境)外来访团组138个,接待外宾800余人次;其中政府或组织、协会团组16个;大学校长团组34个;企业团组7个;接待短期校际交流学生团组5个。2006年,我校共举办高水平国际会议9场,其中规模超过2000人,外宾人数超过1000人的大型国际学术会议2场,序列性国际会议4场。
-
我心中的西南联大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 编在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岁月里,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并而成的西南联合大学大师云集,人才辈出,创造了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模式,维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它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骄傲。本书是西南联大建校70周年纪念文集,分为“兼容并包 学术自由”、“春风化雨师恩永沐”、“坚持抗日 争取民主”、“笳吹弦诵异彩纷呈”、“济济多士 人才辈出”五个部分,反映了特定历史环境下西南联大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情况。本书适合西南联大校史及中国大学史研究者及一般读者阅读。
-
中国教育经费论纲陈鸣、朱自锋教育经费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教育是一项需要巨大资金投入的事业,教育经费不仅是教育事业赖以发展的必要的物质保障和必要前提,而且一直是影响我国教育规模扩大和教育质量提升的最直接的物质因素。教有经费更是教育发展的基石,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动力。在现代社会,教育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显得更加重要。本书力求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理清与透视教育经费的实质和旨归,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
科教报国50年-科大精神系列报告会文集鹿明 主编《科技报国50年》为中卷创建一流大学的法宝:“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科大与我,科大精神之我见,解读科大精神的核心等内容。
-
省部共建高校战略发展研究教育部省部共建工作研究中心 编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从精英教育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办学水平与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一批高水平大学正在形成,对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逐步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的差距,促进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4年,教育部决定与中西部无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省(自治区、兵团)共建一所地方高校,同时,为支持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教育部还分别与陕西、吉林、湖南、江西四省签署了共同重点支持延安大学、延边大学、湘潭大学、井冈山大学的协议。省部共建地方高校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共建高校的快速发展,成为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布局,引领带动区域高等教育水平提高,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支撑地方创新体系建立和完善的一项意义深远的战略举措,它对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提升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整体水平、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都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省部共建地方高校工作,是在中央、地方各方主体积极推进地方高等学校建设发展的探索和实践中逐步成熟起来的,它的建设思想和发展理念,会引导更多的地方高校深入思考和科学回答“建设一所什么样的地方高校“和“怎样建设这样一所地方高校”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因此,不断总结省部共建地方工作的经验,系统构建和不断深化共建工作的理论体系,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省部共建相关工作体制、机制,而且有利于推动整个地方高校的建设,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
中国义务教育保障制度研究孟庆瑜 著《中国义务教育保障制度研究》共分五章。导论重点探讨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三项保障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第一章介绍了义务教育保障制度的理论基础,第二章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义务教育保障制度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三章对中国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人员保障、督导检查制度进行深入剖析,第四章介绍了美、法、日三个发达国家义务教育保障制度发展和建设的现状,第五章就三项保障制度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义务教育作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根基,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社会文明的进步,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更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强力推行义务教育,然而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巩固却并非一帆风顺,为什么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教育历史、深厚教育传统的国度里,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会变得如此艰难?问题的表象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制度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