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事业
-
人文札记路光远 主编《人文札记》系上海市中光高级中学教师论文(暨中光素质教育论丛)的第三本汇集,由路光远先生主编,共计140篇论文,分为“读书篇”、“思辨篇”、“心灵篇”、“考察篇”四大篇章。《人文札记》从读书感悟、人生体验、教改反思、课外考察等方面,用新鲜、活泼的文字来记录教师从业的心境,营造了教师的人文氛围,提升了教师的人文素养,推进了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
中国教育改革30年朱旭东,胡艳 主编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年。30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事业取得了伟大的成绩。教育的成绩也是巨大的,这个成绩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把一个人口大国变成了人力资源的大国。 本书认为,教师教育的改革开放30年是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理论构建的30年;同时也是对国外教师教育理论引进和吸收的30年;更是专业化视角下中国教师教育理论探索和创新的30年。为了能够更具体地反映教师教育理论的发展,本书还提供了一个个案研究,它构建了顾明远教授的教师教育思想。最后本书提出了一个基本判断,那就是中国教师教育“处在十字路口”,这表明中国教师教育还要在改革开放30年的基础上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本书一方面是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集体参与研究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参与研究和写作的成员的个体研究的成果。
-
2002-2008广西教育事业数据分析广西教育厅教育数据分析中心 著2002年至2008年,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西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为了使教育统计信息及分析更好地为各级政府和社会服务,我们运用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若干典型调查与研究数据,通过彩色图片、数表以及文字描述等形式展示了全区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这对于宏观决策和教育事业发展深入研究具有参考作用。
-
批判与重构岳伟 著《批判与重构:人的形象重塑及其教育意义探索》共分8个章节,从时代背景出发,通过对现实教育问题的批判性分析,揭示了教育物化危机的深层根源在于理性人形象的自我认识。具体内容包括人的形象的概述、教育物化问题的透视、“理性人”形象及其批判的双重反思、思维方式的范式转换、人的生成性形象与教育观的变革等。《批判与重构:人的形象重塑及其教育意义探索》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权利诉求与大学治理郭卉 著大学治理,是近几年来学术界出现的新名词。起初,大家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借鉴政治学或者经济学的知识来使用它,现在,已经达成了基本共识,认为大学治理指的是大学内外部的权力结构及其运行,核心是大学组织决策权力的分配。 我国公立大学目前的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这个表述中,作为大学重要利益相关者的教师和学生群体在大学决策中的作用难以体现。领导体制概念有可能会遮蔽我们对大学权力分配的合理思索。反过来,大学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大学肯定不是党委书记的大学、也不是校长的大学。大学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没有人全部拥有大学,也没有人能对大学负全部责任。因此,需要在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合理地配置权、责、利关系,构建一个“善”的治理结构。这也是大学治理研究的核心问题。
-
工业学大庆纪实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编《工业学大庆纪事》共分“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大庆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工业学大庆运动蓬勃兴起、大庆式企业不断涌现、‘铁人’精神薪火相传”五个部分,收录了国务院原副总理余秋里、康世恩、石油工业部原部长宋振明等参与当年大庆油田开发会战的重要人物的亲历文章;收录了反映王、马、段、薛、朱老“五面红旗”和老“铁人”及新时期“五面红旗”和新“铁人”等典型人物事迹的文章;收录了《彭真与北京市学大庆纪实》等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政协提供的有代表性的省、市、县三级行政单位、各行业、系统、战线及骨干企业开展学大庆运动的重要史料,还收录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大庆的图片,是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宣传大庆的珍贵史料和生动教材。
-
中国教育改革30年王本陆 主编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年。30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事业取得了伟大的成绩。教育的成绩也是巨大的,这个成绩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把一个人口大国变成了人力资源的大国。30年来,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国民受教育的年限,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质;实现了高等教育向大众化的跨越,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他们在我国各个部门发挥了骨干作用。教育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人力资源,功不可没。30年来,教育取得的成绩从何而来?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取得的。回顾30年以前的情况,教育受到严重的破坏,知识分子被视为专政的对象,“教育无用论”的思想笼罩着中国大地。是邓小平同志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拔开了乌云,使教育重见光明。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的指引下,实行教育制度的创新,在政府主导下依靠人民大众实现了教育“两个飞跃”。尽管当前我国的教育还不尽如人意,但教育发展的成绩不能抹杀。
-
中国院校研究案例刘献君 主编,张俊超 副主编《中国院校研究案例(第1辑)》是《中国院校研究案例》第一辑,书中收集了17篇案例研究文章,其内容涉及高校战略管理、院系评估、质量保证、师资管理、科研管理、教学管理等高校管理的各个领域。每个案例研究都从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出发,描述某项管理工作的完整过程,同时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案例中所包含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并提出科学的对策。《中国院校研究案例(第1辑)》可供高等学校领导者、管理者,高等教育研究和院校研究人员以及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参阅。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的落实,高等教育管理的研究范式需要调整,要由宏观的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转向微观的院校研究,加强院校研究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出版《中国院校研究案例》系列丛书,旨在为中国高等学校建立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和提高管理实务水平提供可兹借鉴的经验,为建设中国特色的院校研究理论提供丰富的经验材料,为培养院校研究人才提供多样的教学案例。
-
中国教育史陈青之 著教育史之内容,包括实际与理论两方面。教育制度、教育实施状况及教育者生活等等,属于实际方面。政府的教育宗旨、学者的教育学说及时代的教育思潮等等,属于理论方面。但只将以上所举的实际与理论两方面情形,原原本本,按照时代先后,叙述一个明白,还不足以完了研究教育史者的任务。研究教育史者的任务:第一,在于说明历代教育制度及学说之变迁的原因;第二,在于比较各时代、各地方的教育之异同与升降;第三,则在于阐发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及统治阶级对于教育之如何利用;第四,尤在于以客观的态度批评历代教育之得失,并标明其特异之点。能够将以上所提示的种种方面,作一个有系统的叙述,以备今后研究教育者应取何种途径的一个南针,方可以成就一部教育史。 本书分期介绍了上自唐虞下迄民国我国各时期的教育概况、教育制度、教育家及其学说,共65章。该书于1934年7月完成,经王世杰、胡适、郑振铎、蔡元培等学者审定,曾作为《大学丛书》之一。在众多的中国教育史著作中,被公认为是民国以后影响最大、学术成就最高的一部。
-
守望、自觉、比较陈·巴特尔 著本书是美国夏威夷大学资助的“21世纪初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实践与政策”课题的成果之一。全书按照宏观、微观和比较这样的逻辑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共有6篇论文,从21世纪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宏观背景出发,对中国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民族院校研究生教育思想的转变、民族学院的组织特性进行了探讨。尤为重要的是对民族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主张在民族教育研究中关照民族教育实践的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等特性,体现文化公平的原则;中篇共有7篇论文,以蒙古民族作为个案,把蒙古民族教育的演变置于历史发展、文化变迁和族际交往的时空中进行了梳理。对学术界有所争议的元代书院官学化、科举考试的时断时续等问题进行了文化阐释。此外还对蒙古族贫困大学生的助学贷款、蒙古族学生双语、三语学习态度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下篇共有6篇论文,把研究视野扩展到国外,对于与中国世居少数民族具有很多共同性的加拿大印第安人和新西兰毛利人的教育自治与语言复兴运动进行了论述,还对中国与加拿大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以期为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开辟一个新的领域。此外,对教育人类学中学校民族志的“文化中断论”、“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论”、“文化一生态理论”、“民间成功理论”等观点进行了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