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事业
-
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研究滕星,张俊豪 主编教育人类学是由教育学和人类学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国外教育人类学学科形成于20世纪中期,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以欧洲德国、奥地利等国为代表的哲学教育人类学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文化教育人类学两大流派。在文化教育人类学流派中,又可以划分为主要由人类学家组成的教育人类学理论学派和以教育学家组成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学派。欧洲哲学教育人类学学派主要注重于从人的本质、教育的本质、人接受教育的需要性和可能性出发,从哲学的高度研究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以美国为代表的文化教育人类学中的教育人类学学派,继承了英美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框架、概念与田野工作方法,并用其研究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学派则从英美文化人类学那里继承了“文化相对论”的观点,并将其与美国的土特产——美国社会民族理论相结合来研究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其最初目标是为了捍卫以少数民族为代表的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其长远目标是想通过教育改革构建一个不分族群、社会阶层、性别、年龄、身体与智力差异的、乌托邦似的国家与全球多元文化社会。
-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理论与实践伊继东,张绍宗,铁发宪 编著本书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两个层面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工作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对高等教育评估的产生与发展、高等教育评估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以高等教育评估分类为切入点,沿着分类研究的思路依次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校院教育质量评估、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留学生教学管理与评估、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水平评估、高等学校内部院(系)教学工作水平估共7种类型的评估工作进行了全面探究。本书可供各类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各级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研究人员以及广大高等教育评估工作者阅读,也可作为高等学校高等教育管理专业师生的教学参书。
-
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李瑞峰,郭大,辛贤 著《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现状及政策建议》得到教育部教育财务管理研究课题项目和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的支持,特此感谢。《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现状及政策建议》历时两年,课题组的其他成员林万龙、刘晓昀、江文涛、张树颜、汪海波和余康同志都积极参与了课题的研究。
-
历史与现实之间丁钢 主编《历史与现实之间:中国教育传统的理论探索》对中国教育的历史内涵重新做了一次梳理。这次重新梳理沿着以下两条线索进行:一是从文化的角度理解中国教育传统的精神内涵、教学机制、表现形式与社会谱系等结构性内容;二是分析中国教育传统在20世纪初期发生的诸多重构事件及其所属的社会文化语境,而这些梳理揭示了如下方面:中国教育(包括道德教育)传统内在的文化精神与生命情怀,中国教育传统的社会心理积淀及其表现,中国教育传统的自然、人文与社会谱系,中国教育文化向社会生活渗透后形成的一系列“非正式”教育形式,与国际教育发展相呼应的民族化和国际化的种种努力,等等。
-
2006北京大学年鉴《北京大学年鉴》编委会 编《北京大学年鉴》(2006)是北京大学建校以来的第八本年鉴,反映了北京大学2005年度在教学改革、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对外交流等各方面的发展进程和最新成就。 《北京大学年鉴》(2006)以文章和条目为基本体裁,以条目为主。全书共分特载,专文,北大概况,机构与干部,院系情况,教育教学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与产业开发,管理与后勤保障,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人物,北京大学党发、校发文件,表彰与奖励,2005年毕业生,2005年大事记等基本栏目。
-
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教育传统研究丁钢 主编《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教育传统研究》一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中国是如何在新的全球教育文化频繁接触的历史条件下依据自己的理解来建构教育事业的,重要之处不在于如何从整体上对这个过程进行价值定性,而在于展现中国在发展自己的教育时所投入过的智慧与实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结果、紧张乃至困苦,正是这些构成了中国教育的“文化性”,而中国教育所能贡献给世界的恰恰就是这些文化性。《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教育传统研究》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沈炜,宋来 著《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科学发展观视角》以“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科学发展观视角”为主题,在系统梳理了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和分析新的时代背景及时代特征的基础上,从科学发展观所确立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教育哲学观视角,阐述了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目标、内容、特征、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实现路径和支持环境等内容。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是一种有别于其他教育的新型教育,科学发展观为这种新型教育提供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教育哲学观,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内涵为它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当代科技经济以及高等教育转型的发展形势则为这种新型教育提出了现实要求并提供了实现条件。
-
北京农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与实践成果文集张旭山,余华东 主编《北京农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与实践成果文集》是关于介绍“北京农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与实践成果”的文集,书中具体收录了:《逻辑思维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高校“两课”教学如何适应网络时代》、《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等文章。 《北京农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与实践成果文集》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教育学赵存生,喻岳青 主编作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不但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他自告奋勇抓教育,领导了中国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建设,创立了既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理论、毛泽东教育思想一脉相承又有许多创新发展的邓小平教育理论,使中国教育在实践和理论相统一、相促进、相结合的大道上前进。翻《邓小平文选》,其中关于教育的论述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是仅见的。邓小平不但以一位革命家、战略家的气魄抓教育,而且以一位思想家、理论家的气质思考教育,’因而取得了许多原创性的富有邓小平理论风格的科学成果。邓小平教育理论的产生,无疑是当代中国教育科学中最首要的和最具标志性的成果。邓小平教育理论在指导中国教育实践探索前行的同时,也指引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的创新和发展。回顾二十多年来中国教育科学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呼唤到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确定,从“三个面向”、“四有”人才的提出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行,正是邓小平教育理论为中国教育实践和教育科学的发展开辟道路、指引方向。邓小平教育理论是一个内涵丰富而深刻的科学体系,不但指引和推动着教育学基本理论的发展,而且指引和推动着教育科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发展。由于各种原因所限,我们不可能将邓小平教育理论与教育科学这个庞大体系中各个分支学科之间的关系一一对应地加以研究,而只是选择其中几个主要的分支学科来进行分析和探讨。这种研究和探讨要力求找出邓小平教育理论与这些分支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不能简单地进行对号入座,更不能牵强附会,生拉硬扯。应当说,这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还是一个鲜有人涉足的领域,其难度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领域,也可以说是一个具有开创性也具有挑战性的领域。抱着在探索中前行的宗旨,我们义无反顾地大胆踏入了这个领域,并将我们的粗浅所得写成《邓小平教育理论与当代中国教育学》一书奉献给大家,以求教正。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邓小平教育理论观点所具有的高屋建瓴的综合性,因而常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邓小平某一重要理论观点,对教育学的不同学科都起了重要指导和影响作用,这样就难免要在各有关章节中都要加以引用,也就是说要出现必要的“重复”,对此,敬希读者予以理解和教正。还需要说明的是,《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教育学》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的子课题之一,其初稿已于2006年3月通过了教育部社科司组织的专家组的鉴定。后因要补充一些内容,并对有关注释按新出版的《江泽民文选》等著作进行修订等原因,推迟了出版时间。
-
人文札记路光远 主编《人文札记》系上海市中光高级中学教师论文(暨中光素质教育论丛)的第三本汇集,由路光远先生主编,共计140篇论文,分为“读书篇”、“思辨篇”、“心灵篇”、“考察篇”四大篇章。《人文札记》从读书感悟、人生体验、教改反思、课外考察等方面,用新鲜、活泼的文字来记录教师从业的心境,营造了教师的人文氛围,提升了教师的人文素养,推进了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