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事业
-
新中国教育实验改革张荣伟 编著《新中国教育实验改革》将新中国60年来的教育实验改革大致划分为“学科实验改革”“教学实验改革”“单项实验改革”和“综合实验改革”四种基本类型,梳理、概括、反思新中国教育实验改革的核心思想与基本模式,全景式地勾画新中国教育实验改革的历史脉络,展示新中国教育实验改革的非凡历程和辉煌成就,为眼下的教育实验改革提供一个较为可靠的参照。
-
中国民办教育供给与需求经济学分析宋光辉 著本书主要研究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动因问题,出发点是三个视角:政府对教育供给不足、家庭对教育的起额需求和差异化需求、民办教育的竞争效应。
-
中南春秋刘建华 主编日月无声,岁月无痕,我们却想用纸墨留下那些曾经的光影——回望那些已成历史的云烟,十年,一百年,甚至更远;欣赏那些美丽的身姿与图景,在历史中汲取养分、传承文化、发掘力量,整装待发奔向未来……于是我们编写了《中南春秋》一书。我们相信,《中南春秋》的出版只是一个开始,我们的尝试能够抛砖引玉,引来更多的关于中南大学的美好记忆。
-
较量郑奇 著也许,用“牛年风暴”四个字,可以形容2009年中国学术打假的威猛势头。这一年,中国揭露学术造假的力度前所未有,中国构建科学诚信、道德、制度的力度也前所未有。从年初至年未,全国各地不断传来院士、校长、教授、博十等学术造假消息,舆论追踪,网民热议,席卷全国。其中,尤以“浙大院十研究组学术造假事件”引人注目,并同此引发了从中央到地方、从专家到民众对,学术诚信建设的高度关注。规范科研程序、完善教育机制、制订学术指引、打击学术不端的呼志高涨。《较量》以查处、“浙大院士研究组学术造假事件”为线索,采访相关人物,收集媒体报道;分析内在关系,力图还原这“典型”事件的真相,揭秘中国学术打假与学术造假力量的交锋,记录倡导科研诚信的学术共同体与制造学术不端的利益联合体之间的较最,目的是希望大家引以为鉴,重视科学诚信,求真务实,远离虚伪,、真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当代中国农民办学研究吴渊 著吴渊同学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围绕宣村小学20世纪60年代创办以来的历史,收集了大量乡村文书,包括各种计划、年报、帐册、礼单、名册、发票、发言稿、工程书、决算书、工资单、工作笔记、会议记录以及相关政府公文、报刊资料,做了大量采访,并整理成谈话记录。论文详细叙述了宣村小学的创办经过,交代了这所学校在本世纪初停办之前大约40年时间的办学历程,揭示了在国家统一政策行为之下农民含辛茹苦、节衣缩食的办学情形,介绍了宣村小学的历任公办和民办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状况,为我们描述了一个集体化时代农民大力推进农村小学普及教育,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进步作出巨大奉献的典型。这个典型,不仅是集体化时期的一份个案,而且在这个时代具有普遍的意义,是这个时代中国农村教育的真实写照。随着农民办学时代的结束,目前大批农村小学已经被撤并,多数已经湮灭,历史资料流失,本文是在这样的时刻被及时挖掘出来的一桩鲜活的历史事件。随着时代的演变,它的意义和价值,将会越来越大。
-
新中国教育调查回顾程方平 编著《新中国教育调查回顾》通过对这些教育调查报告的梳理与评析,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对中国当代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进行了客观、合理、真实、诚恳的审视与反思。回顾新中国60年的教育发展史,最接近教育真实情况、最能让人直接感受教育发展阶段性特点的,当属当时所做的教育调查。
-
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年鉴2009-2010本社 编《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年鉴(2009-2010)》收录了2009年至2010年南京大学建筑学院设计的作品及教学纲要、理论课程等内容,具体包括现代建筑设计基础理论、重新诠释中国建筑文化、建筑体系整合、GIS基础与应用、西方当代建筑思潮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澳门高等设计教育学科袁仄 主编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造就了澳门这样一座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小城。本书围绕这一特点,回顾了澳门高等设计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当前现状,总结其特色与不是,并在此基础上对澳门高等设计教育的未来进行展望。尤为可贵的是,作者的研究并不局限于澳门本地,而是紧紧抓住高等设计教育的世界性发展溯流,视野开阔,资料翔实,此是以令本书成为了解和认识高等设计教育的效途径。
-
研究与比较杨辉 主编海峡两岸同文同种,教育制度一脉相承。半个多世纪以来,两岸的教育发展走过了不同的道路,但具备许多相同的特点。两岸教育有很大的合作空间,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内容广泛,成效明显。目前,教育已成为两岸交流中最活跃、进步最显著的领域之一。
-
闽台文化教育史论黄新宪 著本书为“闽台区域研究论丛”丛书之一,收录了有关研究闽台文化教育史的文章三十二篇。内容包括:早期闽台姓氏源流考;台湾文昌信仰与儒学传承;陈殡闽台治绩探略;清代福州与台湾教育的交融;台湾庙学的基本形态;福建海洋文化与早期留欧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