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事业
-
大学文科是什么陈鸣悦 著《大学文科是什么:14位国内顶尖人文学者揭示中国大学文科真相》2009年暑假到2010年9月一年多的时间里,北京昌平二中的高二学生陈鸣悦先后寻访了14位顶尖的大学文科教授。他们中有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杨东平,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历史系教授秦晖,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金雁,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谢小庆,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吴国盛,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教授刘东,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牛大勇,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教授张鸣……最后,他将访谈记录整理成册。本书中,各专家学者对自己所在专业领域的学科设置、发展历程以及现状和前景等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对大量人文学科进行了通俗解读,便于读者理解各专业的学科范畴及性质。又有浓郁的人文气息,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解析书籍,所以,读者也可以将本书当做是大学人文学科发展史的入门书籍。
-
燕园风骨吴志攀 主编《燕园风骨:陆卓明先生纪念文集》收录的文章,大部分是北京大学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校友的怀念文字,这些校友来自经济与法律各系,除此之外还有国防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朋友。更难得的是,纪念文集还收录了陆卓明教授的生前好友林叔平、胡亚东等前辈的纪念文字。 这些文字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陆卓明教授的学问与人格风范。
-
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10袁振国 主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作为未来十年教育发展的两大战略重点,要求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的核心任务。质量是教育的根本,教育质量观对教育的发展具有导向性\\基础性和全局性的影响。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建立健全教育质量标准对提高我国教育的质量、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书不仅梳理了教育质量与教育质量标准的相关政策与理论,而且从国际视野分析了国外教育质量与教育质量标准的相关研究,对我国教育质量标准的实践进行了深刻而全面的探讨。
-
中国教育史黄绍箕,柳诒徴 著作为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中国教育史在中国的产生乃是二十世纪最初几年的事,其重要标志是有了中国学者撰写的中国教育史著作。通常认为,中国学者最早撰写的中国教育史著作是为黄绍箕所著《中国教育史》(五卷)①。作为“第一”,这本《中国教育史》著作具有划时代意义。然而,此书自撰写至今已逾百年,百年光阴流逝,已使撰写和出版之初的种种情形变得模糊不清,而对于这样一部标志性著作来说,有关其撰写时间、作者、缘起与价值等问题,又是不应该含糊其辞的。借此书整理出版?机,谨就上述问题再作探究,并对此书整理的若干问题作一说明。
-
中国传统思想教育理论张祥浩 著《中国传统思想教育理论》资料丰富翔实,语言平实,逻辑清晰,是一本系统地了解我国传统思想教育理论的较好著作,适合于有高中以上文化水乎的读者阅读。思想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殷周时期,就有关于思想教育的记载。在古代,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墨、道、法学派,还是秦汉以后的儒、佛、道三家,都极重视思想教育,由是形成了我国几千年来思想教育的传统。《中国传统思想教育理论》以历代不同的学术流派为经,以他们的代表人物的思想教育理论为纬,比较系统而又扼要地阐述了古代的思想教育理论,同时就其理论特色和得失作出相应的分析。
-
上海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研究肖君 著《上海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研究》从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的理论入手,分析了建设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国内外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出现有平台的共同特性以及对构建面向上海学习型社会的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启示,对面向上海学习型社会的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模式、运行机制、学习模式作出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为实现上海“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框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
-
百年中国德育经典集萃周靖 主编由周靖主编的这本《百年中国德育经典集萃》收录中国近代以来数十位名家论述德育的文章,如梁启超《论私德》、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陈独秀《伦理的觉悟》、胡适《道德观念之变迁》、陶行知《我之学校观》、冯友兰《道德之理》等,凡七十余篇,以“导读”的形式对作者的生平和论文做精到的考证和点评,旨在帮助读者把握文章的精髓。
-
中国教育经济评论2010武德昆,曲绍卫 主编《中国教育经济评论(2010)》从中国教育经济理论发展的视角,探讨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主要观照我国高等教育投资、基础教育投资、职业教育投资、成人教育投资以及中外教育投资比较研究等领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教育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与咨询服务,力求成为国内学者学术交流的平台、国际学术交流沟通的渠道。
-
30年重大变革杨金土 主编本课题的任务是求证和记录“史”中的要事,而不是写“史”,因此一般不涉及对于这些要事历史意义的评价,也并不直接描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是通过对事件的如何选择和如何撰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态度。它的基础性意义,使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要求我们始终把研究放在第一位,强调在研究的基础上编纂,坚持边研究边编纂,按事业全局、工作领域、工作项目、而是通过对事件的如何选择和如何撰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态度。它的基础性意义,使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要求我们始终把研究放在第一位,强调在研究的基础上编纂,坚持边研究边编纂,按事业全局、工作领域、工作项目、重要事件等不同层次分别进行研究。在研究和编纂的过程中,我们试图努力把握和处理好如下四个关系。一是职业教育发展同经济、社会、就业、科技发展的关系。它们既是职业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依据,也是职业教育自身改革和完善的基本依据,我们始终努力把这两个方面紧密联系在一起思考。二是职业教育同整个教育的关系。遵照邓小平同志关于“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指示精神,认真理解温家宝总理把发展职业教育作 为整个教育的“重大变革”之一来看待的深刻含义,把握整个教育改革和发展与职业教育兴衰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整个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中审视职业教育的地位变迁和功能变化。三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改革开放的关系。发展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改革创新是推进发展的动力,对外开放是进行改革和实现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发展和改革开放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本书各个条目当中都是交融在一起的。四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挫折之间的关系。我们坚持以发展为主线,同时注意其间所遭遇的挫折和起伏。我们认为,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是历史发展的正常轨迹,因此如实记录这样的轨迹,是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应有态度。
-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吴德刚 著本书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年教育改革的历史进程进行了全面的回顾,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基本经验,分析了教育改革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具体来说,本书对教育体制改革、农村和城市教育综合改革、企业教育综合改革等宏观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民族教育、师范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改革进行了分类研究;对缩小我国教育的地区差距、性别差距、民族差距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对市?经济快速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战略对策进行了思考。本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