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事业
-
全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优秀单元教学计划选编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在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根据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的要求,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举办了全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优秀教案征集评选活动。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报送的基础上,“教指委”在全国范围聘请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最终共有65份优秀教案被评为一等奖。并将获得一等奖的优秀教案按照水平一至水平四,分六册汇编为《全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优秀单元教学计划选编》,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第一套以单元教学计划与课时计划相结合,并较系统地展示一项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的优秀教案集,涵盖了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入选的每份优秀教案风格各异,大体上包括了单元教学计划,授课教师的设计思路,每节课的教案文本,当地专家或教研员的点评等内容。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份单元教学计划和各个课时计划的全貌,便于较全面、深入地研究和借鉴其中有益的经验。在评审和编辑过程中,我们感觉到这套教案集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全国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积极投身于体育教学改革的热情,记载着他们在改革与发展道路上艰辛跋涉的历程,凝结了他们的辛劳和智慧,反映出当前体育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探索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家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近五年以来体育教学改革的成果,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综观这套教案集,我们认为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首先,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过程中,无论是从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从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都十分重视通过体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这说明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正在逐步深入人心。第二,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较好地体现了体育教学以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为载体,促进学生体能、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第三,较好地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发展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和谐互动关系,展示了教学方式改革和教学实践的新鲜经验。第四,较好地体现了一个单元教学计划的连续性以及各节课教案之间的衔接,反映出广大体育教师认真了解学生、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的教育作用的理解有了新的提高。第五,教师注重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多种评价方式,积极发挥教学评价对学生的激励和发展功能。第六,注重场地器材的合理运用,开发教学资源的意识有所增强。第七,教案的形式和格式多种多样,富有新意。以上特点表明了体育教师在继承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对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赋予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将对体育课堂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等方面起到开阔教学视野,启迪思维,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和可资借鉴的作用,也为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理解、掌握课程标准精神,因地制宜,积极开展体育教学提供了参考性的教学资源。
-
全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优秀单元教学计划选编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综观这套教案集,我们认为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首先,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过程中,无论是从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从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都十分重视通过体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这说明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正在逐步深入人心。第二,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较好地体现了体育教学以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为载体,促进学生体能、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第三,较好地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发展在教与学过程申的和谐互动关系,展示了教学方式改革和教学实践的新鲜经验。第四,较好地体现了一个单元教学计划的连续性以及各节课教案之间的衔接,反映出广大体育教师认真了解学生、钻研教材,对认识和理解教学内容的教育作用有了新的提高。第五,教师注重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多种评价方式,积极发挥教学评价对学生的激励和发展功能。第六,注重场地器材的合理运用,开发教学资源的意识有所增强。第七,教案的形式和格式多种多样,富有新意。以上特点表明了体育教师在继承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对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赋予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将对体育课堂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等方面起到开阔教学视野,启迪思维,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和可资借鉴的作用,也为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理解、掌握课程标准精神,园地制宜,积极开展体育教学提供了参考性的教学资源。
-
大爱有行师曾志 编北大前50年的历史是如此辉煌夺目。今天的北大人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精神?由北大新闻和传播学院师生采访编撰的《大爱有行》一书,让我们看到,北大人的责任意识依然如故,不敢有丝毫懈怠。只不过,这种一脉相承的精神,在保持自由思想的基础上,更多地转为日常的生活伦理,满腔的思想热情化作了具体而微的行动。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为中华文化奔走呼号的儒者汤一介,发明激光照排技术的“当代毕昇”王选,与王选相濡以沫、默默奉献的陈堃銶,毕业后志愿进藏的胡春华,以妇女权益人口出生率为己任的郭建梅,守护中国江河生态的汪永晨,牢守“为社会再多做一些”理念的“慈善诗人”黄怒波,以回报母校为宗旨的“83”、“87”基金,休学从戎保家国的大学生士兵高明,身残志坚献身公益的桑兰,还有实践平民教育的北大“平民学校”,以及山鹰社、爱心社等学生自发成立的公益社团……一个个响亮而熟悉的名字给社会留下的绝不是空泛无物的口号,而是对北大110年来所凝聚与传承精神的集中体认。2008年,对于所有的北大人来说,必将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年份。这一年,北京大学将迎来她110周岁的生日;这一年,北京将举办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一年,是蔡元培先生诞辰140周年;这一年,还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个周年。盛典如此密集,可谓前所未见。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北大人的社会责任,连同万丈的历史豪情,必将再一次水乳交融,释放出更加绚烂的光芒。
-
北大之精神赵为民 编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我们编辑了本书,以辑录建校以来北大师生对北大精神的理解和阐释。为方便编辑,所有文章均按作者的出生年月先后排序。本书内容包括: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就职演说(代序) 蔡元培;论北京大学校不可停办说帖;《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莅北京大学校欢迎会演说辞;我观北大;北大之精神;北大的支路;纪念北大五十周年并为林宰平先生祝嘏;北大自己对自己的看法;百年之际话北大;北大的校风和学风;我所理解的北大精神;漫议北大历史定位问题;大学精神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我对北大办学理念的理解;等。
-
非线性视野中我国大学和谐管理机制研究朱浩《非线性视野中我国大学和谐管理机制研究》从非线性思维观的视野审视,将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等非线性理论的观点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相结合,提出非线性和谐的概念。按照大学组织内部和谐→外部和谐→整体和谐的逻辑展开,对大学的文化、组织、权力、人力资本、外部关系、核心能力等重要问题进行研究,着力探讨其中的非线性关系,构建大学和谐管理机制,勾勒了非线性视野中我国大学和谐管理机制的理沦框架,为我国大学体制与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白鹿洞书院艺文新志李宁宁、高峰对于蓄势腾飞的九江学院来说,本书的编辑出版,作为庐山文化研究的系统工程,它将成为九江地方文化建设的一个凸显亮点,成为高校参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一种有益实践;同时也为打造九江学院的人文精神奠定厚重的人文基础。本书应具有丰富的包容、开阔的视野、高远的目标,既显示庐山文化的大气,也显示九江学院努力追求的目标和境界。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精神,大力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教育部实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作为繁荣计划的重要内容,1999年以来,经过严格评选,先后在全国66所高校建设了151个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通过创新科研体制,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搭建学科罕合,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学术交流、基础建设等方面取得瞩目成绩,为全面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能力探索出一条成功道路。本画册汇聚了151个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基本情况和建设成就。
-
职教改革前沿的探索余祖光21世纪的前几年我国职业教育经历了巨大的转折,终于实现了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的在“十五”期间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目标。在此期间,作者作为国家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有幸贴近改革发展前沿,进行了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决策咨询工作。本书汇集了近六年来作者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了不少职业教育发展中有争议的关注点,虽然是一家之言,但仍可以从一个侧面体现21世纪初期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改革实践和理论探索。本书分七篇呈现给读者,分别从职业教育体系发展、体制变革、就业导向、面向三农、专业课程、价值观教育和基本理论问题等专题,提供了40篇国内公开发表和在国际会议上宣读的研究报告、论文及部分媒体采访。为节省读者时间,方便不同的内容选择,于此,将主要内容作如下概括。
-
社会转型中的中国近代教育会研究孙广勇 著本书以新的视角,将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看做由教会教育和中国人自办教育构成的“双体”体系,研究传教士教育家群体和中国教育界新知识分子各自依托教育会组织实现“合群”,推动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的历程。依据大量的史料,本书对教育会的历史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并首次借助“第三领域”和“社会自组织”理论,对这一特殊历史现象进行了剖析。本书认为从晚清到民国初年,通过以民主机制团结社会力量,教育会演变为教育界的“民意代表”和“立法机关”,成为当时教育界权力结构的一极,是社会急剧转型中推动教育事业艰难前行的重要力量。
-
国家课程设计过程研究吕立杰 著《国家课程设计过程研究》是一项关于国家课程设计的研究。世纪之交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计,既是一项教育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也是一次大规模的国家课程设计,又是一段课程改革实践发展的历史。研究者运用质的研究方法,尝试还原课程改革的阶段和事件,呈现“新课程”设计的起源、动因、步骤、程序,对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关注焦点和决策文化进行了解析。这项研究,对于人们理解和思考基础教育课程设计的源流和过程,把握课程改革和课程设计的基本精神,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