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教育事业
-
中外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比较研究张萍, 林姬顺著本书从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层面对世界各国教育技术历史发展轨迹、发展动因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分析,对中外教育技术理论的形成和理论体系的建立进行全面的比较,并从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角度对中外教育技术学专业进行了比较探析,最后从实践的层面就中外教育技术应用领域所涉及研究的有关问题做了深入地比较。 本书适合从事现代化教育、教育技术、教育现代化研究的相关人员及高校从事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广大师生阅读参考。
-
教育变革新意义(加拿大)迈克尔﹒富兰这是《教育变革的意义》的第三版。第二版问世后的10年中已经发生了众多的大事。如果有什么的话,那就是“意义的假设”已得到深深的确认。正如我们要看到的,认知科学的发展使得“意义”成为建构主义新教育学的基础。混沌理论或复杂性理论不可避免地促使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即致力于“一致性”对于应对负荷过重的改革议程的要求是至关重要的,而这类要求往往是非线性的和片断性的。本书没有使用什么行话:人们不能宣称说意义就是答案,然后就此主题继续撰写深澳的论文。本书的主要研究结果都是经过旁征博引的。对于那些希望钻研变革主题的学生来说,参考文献部分包括有250条左右的细目,其中有许多是新的。对于那些对研究基础不感兴趣的人来说,可以阅读各章内容但可忽略参考文献。简言之,本书是为教育系统各个层面的专业人员所写,是为寻求教育变革理论与实践之文本的教授和大学学生所写。
-
中世教育史(美)格莱夫斯著;吴康译本书可以让你知道西方文明进化的线索,在中世纪并不会完全消灭,其中尽在许多文明史上不朽的成绩存在;因之“黑暗时代”之称号,实为不公。以后四个反动革新的世纪当中之各种觉悟运动,实导源于中世纪。各种教育而由各种觉悟运动,又产出其特殊教育制度之精神;以是蝉联入于近代。则知教育进化的程叙,始终未曾断绝,即其对于文明史上的贡献,未尝一日懈怠。第一个时期的教育制度,既是它的环境产物,所以其制度的组织,务求适于环境的需要,无时无处不依时代的要求而修正或改造其制度。就中尤以末一条为最重要。因为时代环境的变迁无尽,一种制度,适于旧日的,末必宜于今日,宜于今日的,末必合于来日;于此欲使其常能适应时代的潮流,必有赖于“不绝改造”的功效。担任教育改造事业的人,亦须审其所处时代环境的情形,而为相当的改革:应目前环境的需要,导未来进化的先河,不作无谓的牺牲,才有贡献的实际。那么这本书对于今日谈“教育改造”的我们,很可以作一部“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的重要参考书。
-
见证民主教育的希望与失败约瑟夫﹒费瑟斯通等《见证民主教育的希望与失败》是作者在196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先后发表的一系列论文的汇编,是一本有关美国民主教育的论文集,集中体现了美国在追求教育民主思想的历程中所进行的各项实践活动和学校教育的改革。其中有几篇文章是作者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任《新共和》杂志的编辑时所写的,而近期的文章则反映了作者在密歇根州立大学从事师范教育工作时的情况。书中还有一些文章谈到了有关杜威和卢梭的教育思想、美国的城市学校、民权以及作者所仰慕的教师们的工作情况等。
-
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组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是1959年起草并获得州参众两院议会通过,1960年开始实施的。当时,美国大量二战后出生的孩子进入上大学的年龄,大学入学人数出现大幅度增长,教育民主化的呼声风起云涌,如何适应和满足大量的潜在的有志于学习的人的学习需求,对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是一个巨大挑战。高等教育必须走多样化之路。由加州大学校长克拉克•科尔(Clark Kerr,1911—2003)主持起草的《总体规划》的核心议题是阐述初级学院、州立学院和加州大学这三大部分在未来加州高等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对这三大部分进行管理和协调,从而避免无谓重复和解决学校之间的无序竞争问题。《总体规划》还对加州未来15年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师资需求、高等学校的容纳能力和财政供给能力进行了准确测算;阐述了公私立大学的关系,如何协调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学生质量标准和评估原则;等等。《总体规划》的成就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总体规划》提出了一个科学、系统的富有创造性的研究框架和发展思路。规划确定了两大目标(确立公立高等教育部门的使命,避免无益竞争;为合格的年轻人提供充足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六大研究领域(入学计划测算、学校功能、高校和地区发展规模、预计费用、州支付能力、组织和管理形式),并就此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思路和落实措施。《总体规划》特别强调集中的管理、地方上的主动权和社区需求三大导向的协调关系。正如《总体规划》所称:“一套方案让所有部门都能够接受,其中少不了妥协和折衷。基本的出发点就是坦率认可每一个部门的需求以及它们各自相对的优先权。”协调机构的建立和妥善处理公立高校系统内部协调发展、公立学校系统和私立院校系统的协调发展以及发挥协调机构的重要的监督作用是《总体规划》得以成功的基础。加州伯克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约翰•道格拉斯(John Doug1ass)评价《总体规划》说:“1960年的总体规划确实代表着重要历史时刻的一个政治妥协,推动公立学院与大学体系获得了巨大成功。科尔的重要贡献在于他愿意通过谈判达成协议,坚持社区学院、加州州立学院和加州大学各自承担不同的使命。”二、《总体规划》把相互竞争的不同类型大学和学院转变为一个有机的高等教育体系,把加州大学的所有校区看做一所高校。《总体规划》指出:“公立高等教育由初级学院、州立学院和加州大学组成,其中每一系统都应在各自的领域追求卓越。”它赋予加州大学、加州州立学院、初级学院不同的使命,分别承担不同学生群体的高等教育。《总体规划》提出:大学负责博士教育和科学研究,从学习成绩前12.5%的高中毕业生中选取学生;州立学院主要提供四年制本科生教育、职业教育和研究生课程,可以和加州大学联合授予博士学位,应该从学习成绩前33.33%的高中毕业生中选取学生;初级学院向加州所有高中毕业生开放,提供两年转学或职业性教育。《总体规划》鼓励三级公立大学致力于自身特定的职责,作出自己独特的优异成绩。从一开始,规划者们就认识到了独立的学院和大学的关键性作用,构想了从小型私立学院到巨型公立大学的加州高等教育连续体。三、《总体规划》促进了加州高等教育的持续稳步增长,促使加州高等教育正式完成了由大众高等教育向普及高等教育的转变,保证了向所有高中毕业生提供进入高等教育的机会。1960年以来,加州大学、加州州立学院、社区学院发展显著。加州现有四年制院校225所,两年制院校171所。现在加州人口,包括各种族、男女性别,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比1960年提高很多。公立高等教育在学人数是1960年的9倍,而同期全州人口总数大约只增长了1倍。四、《总体规划》促进了研究型大学的现代化。克拉克•科尔任加州大学总校长后,即开始加强和扩大当时下属的伯克利、戴维斯、欧文、洛杉矶、圣迭戈、旧金山等6所分校,大幅增加博士生名额,规定加州大学在授予博士学位中的惟一权限(除了在某些经过选择的领域与州立学校联合授予以外),加州大学成为州所支持的主要学术研究机构,大力拨款增强加州大学的图书馆和研究设施资源,加速使这6所分校成为研究型大学。加州大学的榜样作用促进了全美研究性大学的兴起。
-
道尔顿教育计划(美)海伦·帕克赫斯特著;陈金芳, 赵钰琳译《道尔顿教育计划》是一本教育学名著,作者思想机敏而深刻,笔调流畅而生动,全书介绍了美国著名的道尔顿学校的独特教育理念,这些理念与我国的素质教育的重点不谋而合,道尔顿教育计划是一种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方式。
-
教书育人潘军暂缺简介...
-
走进哈佛郑志刚作者郑志刚有着独特的经历。1995年,14岁的他只身来到美国读高中。初到美国时,他英文不熟,朋友不多。面对厚厚的英文书"要疯了"。周末独自在校园,四五天的假期显得无比漫长。但3年之后,他克服种种障碍,令人羡慕地被哈佛大学录取,并于2003年3月以优异的成绩拿到学位。目前他不仅能说一口流畅的英语,还可以说熟练的日语,并初通法语。谈及自己能够顺利考上哈佛的过程,郑志刚说,这是因为自己的爱好起到了很大作用。在初中一直喜欢唱歌的他,在来到美国之后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加入了学校的合唱团。几年间,他从一个普通的合唱队员成为领唱。合唱团的工作对于他迅速融入新环境及个人成长至关重要。"哈佛看重的不光是你的成绩,还关注你的整体素质,比如你在学校参加了什么社团,同时你在参与这个组织的过程中地位是否在不断上升,是否有领导才能。"郑志刚说:"哈佛是培养领导人的大学。"与《哈佛女孩刘亦婷》不一样,在《走进哈佛》一书中,郑志刚对自己的传奇经历并没有过多提及,他在书中着重书写的是他对哈佛文化的认识,包括教育体制、教育方法等。同时,他还提供了很实用的哈佛入学"秘籍":除了成绩以外,课外活动、教师的推荐信、论文和面试的重要性。这些对于想进入哈佛的学生来说十分宝贵。
-
科学、数学和技术教师教育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科学和数学教师预备委员会著;熊作勇译美国中学生在数学、科学和技术课程上的成绩普遍不佳,这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都要求对教学进行改革。《科学、数学和技术教师教育》则回应当前问题,在加强科学、数学和技术教师培训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本书紧扣目前教师教育领域中的关键问题,重点阐述了教师应该怎样教、怎样学习他们要教授的课程、怎样胜任他们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等等。并且本书从一个教师教育职业的角度,回顾了以前教师教育中的各种模式,展示了当今在科学、数学和技术领域中生动活泼的教师教育实践例子,供中国的教师教育借鉴。
-
社会转型与教育变革安方明 主编社会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动态系统,教育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子系统。教育必然与社会转型密切相关,同时还与其他社会子系统相互影响与适应。要了解教育,就必须从社会转型的动态过程中加以考察和研究。本书在比较教育学领域开创了把教育变革问题放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中加以研究的新模式。全书以俄罗斯教育变革为研究对象,历数了一千多年来俄罗斯从基督教的传入、蒙古鞑靼人的入侵,到彼得一世的改革、十月革命的胜利,直到苏联的解体这五大历史转折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宗教、民族等领域发生的变化,从多个视角考察了每一次社会转型给俄罗斯教育政策、教育体制、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育功能、教育结果等方面带来的变化与革新,并从宏观到微观分析了俄罗斯教育活动 的本质和发展的动力源泉,给同样处于社会转型的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