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
-
润物无声翁铁慧 著学校道德教育革新的目的不是为了抛弃传统,而是为了把握住传统与现代之间内在的承续性关联,在此基础上能动地适应和促进青少年的发展。革新的主要着力点应置于学校教育的基本元素:课程、教师和校园文化。党的十六大以来,上海中小学德育探索,就是从课程、教师和校园文化等基本元素楔入的。翁铁慧同志主编的《润物无声:党的十六大以来上海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探索与发展》,忠实地记录了他们的探索实践和理论思考,无疑是近年中小学德育创新的重要收获,值得全国同行关注。
-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编《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汇编》收录了教育部2008年12月印发的《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规定了每门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等内容,是国家制定的指导德育课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
-
班组管理实战王树林 编著《班组管理实战:基层管理者培训自修宝典》立足于当前我国企业特别是加工型企业的实际情况,主要针对企业的班组长管理工作和班组现场管理实际,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基层班组管理的实战技巧。具体内容包括班组的基本特征,班组长的角色认知,班组长责任制管理,班组长的管理艺术,班组的制度管理、目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生产现场管理、工艺技术管理、生产质量管理、生产效率管理、设备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成本费用管理、经济核算、安全管理等。《班组管理实战:基层管理者培训自修宝典》内容全面、思路新颖、操作方便。可供企业车间、班组管理者参加培训和自修使用,也可供相关院校教学、管理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
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讨论(美)黒尔,(美)斯蒂 著,刘雅 译《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是美国教育专家迈克尔·黑尔和伊丽莎白·斯蒂关于课堂讨论的一本力作。在《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讨论》中,作者主要探讨了以学生为中心、基于文本的课堂讨论形式,通常也叫做研讨课(seminar)。《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讨论》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研讨课的基本构成,以及怎样计划研讨课。第二部分,作者主要分析了影响研讨课的四个重要维度,包括安全感、真实参与性、挑战性和主导权,并且开发了一套研讨课辅导者的决策模型。第三部分,作者根据四个维度的分析框架,针对研讨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策略和方法,如反思、画关联图、录像、同伴指导和分享、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在《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讨论》的附录中,作者还提供了研讨课清单、研讨课计划表、研讨课辅导者反思表、研讨课支点评估图、研讨课辅导者决策模型等样表,以供教师使用。
-
叩开心灵之门顾晓英 著“05方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新要求。编著者所在的上海大学以教学方法创新为关键环节,尝试主讲教师串讲、嘉宾访谈的课堂教学“项链模式”。本书精选已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课程“项链模式”公开课十个专题的教与学实录,既真实再现了运用“项链模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解读,又演绎了课堂现场鲜活的“师师互动”与“师生互动“。本书还收集了采用新模式教学后相关的媒体报道和课后嘉宾、学生的“原生态”反馈,展示了上海大学为落实“05方案”,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以及吸引力、感染力的探索成果。
-
《思想道德修养》学生辅学读本宋凯锋,陆亚平 主编本书紧扣《思想道德修养》教材的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学生活,明确学习目的和成才任务、标准,以及自我修养方法,从而使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交往型学校概论孙彦彬,匡瑾璘,高强 著交往型学校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把握,是对传统教育范式的深刻反思,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深刻体现,是对教育范式的本质回归。交往型学校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如胡塞尔的“交互主体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雅斯贝尔斯的“交往教育理论”等都为交往型学校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哲学意义上的交往源于现实世界又高于现实世界,它更强调交往双方的主体性、平等性、合作性,强调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平等对话,强调交往主体双方的理解、合作、互融等,而这些对学校教育与管理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如何构建交往型学校,发挥交往机制在现代学校教育、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与管理研究的一个全新课题。对于这一课题,《交往型学校概论》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对交往教育机制、交往管理机制、交往德育机制、交往目标机制、交往规范机制、交往文化机制等学校运行的主要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和阐述,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从交往型学校视角对新时期高校稳定进行了思考,构建起了“六位一体”的新时期高校稳定机制,希望《交往型学校概论》的研究与探讨能够对学校教育的改革、发展以及新时期高校稳定有所裨益。
-
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分册廖新宇 编《怎样学丛书: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分册》通过对精选例题的编排、示范解析、小结启示,给予解题思路和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逐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辅之以针对性训练,训练题的参考答案与提示,以检查学习效果。
-
思想品德·国情教育分册周凤敏 编《怎样学丛书:思想品德·国情教育分册》通过对精选例题的编排、示范解析、小结启示,给予解题思路和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逐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辅之以针对性训练,训练题的参考答案与提示,以检查学习效果。
-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读本黄蓉生,陈跃 著胡锦涛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与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高度统一,旗帜鲜明地回答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抵制什么,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在思想道德方面要求的科学诠释,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积极探索克服各种困难和问题的办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对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打牢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