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理论
-
教育传播学南国农《教育传播学》述了:教育传播学是教育与传播领域中的一门新兴学科。《教育传播学》结合我国实际,对该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全书共分13章,1至3章从整体介绍教育传播的概念、系统与过程;4至10章分别剖析教育传播过程的各个要素,包括教育传播信息、符号、媒体与通道、教师、学生、环境、效果等;11至13章是教育传播应用研究,分别探讨了教育传播理论在课堂教学、远距离教学和自学中的应用。《教育传播学》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材,并可供电化教育工作者和广大教师阅读参考。
-
高等教育学潘懋元,王伟廉主编;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研究会编高等教育学从经验到科学要有一个过程。建设这门学科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建立起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使高等教育学向着科学化迈进。然而理论体系的构建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要以长期的、深入的研究为基础。理论建设总是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从不科学到比较科学,其过程具有阶段性。这本高等教育学,从其性质上讲,是向理论体系迈进的一种尝试,或者说是从过去经验形态(或称经验体系)的高等教育学向理论体系的高等教育学迈进的一种“过渡性”的著作。上面对本书性质的认识,也是撰写本书的指导思想之一,即全书偏重于理论的阐述和问题的揭示,一般不铺叙具体的做法。因此,高等学校的实际工作者在阅读本书时,最好同时参阅其他有关高等学校各项工作具体做法、要求的书籍,两相对照,则更有利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
教学艺术论李如密著片断:派)就云游各地,以传授雄辩术为职业。这种“说服的论争的艺术”充满了辩证法思想,而“辩证法来源于古希腊‘dialego’一词,意思就是进行谈话、进行论战。在古代,所谓辩证法,指的是以揭露对方论断中的矛盾并克服这些矛盾来求得真理的艺术”。①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Sokrates,公元前469-前399)在教学中用对话、提问、暗示、诘难、归纳等方法,激发学生思维,以使之主动寻求答案,即称之为“产婆术”,乃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他的方法主要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讽刺。他经常与各种人谈话,讨论人们所感兴趣的人生问题。他在与别人谈话中,装着自己什么也不懂,向别人请教,让人家发表意见。他这样做是为了引导人们发现自己认识中的矛盾,意识到自己思想的混乱,怀疑自己原有的知识,迫使自己积极思索,寻求问题的答案。第二步是产婆术。这一步的作用是,在对方发现自己认识的混乱并否定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引导他走上正确认识的道路,从而逐步得到真理性的认识,形成概念。②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Pla-ton,公元前427-前347)认为“教育的方式适合”时,“节奏与乐调”就能成为美的力量来浸润心灵。他说:“我想也必有一种艺术,可用最便利的方法来做到这件事,即心灵的转变,并非把视力放到心眼里去,因为它本来有这种能力,而是在矫正心的倾向,使其朝向应该面临的方位。”③他甚至建议,为了防止“罪恶、放荡、卑鄙和淫秽”对学生的影响,就必须“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们像住在风和日丽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使他们(学生)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融美于心灵的习惯”。①这不就是以美育人的教学艺术吗?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前322)也认为:“教育必须基于三个原则——中庸、可能和适当”,“我们也应该考虑一下旋律和韵调及其在教育上的使用。”②据说他在吕克昂学园常在林荫道上一边散步一边讲学,人称“逍遥学派”,很有点艺术的浪漫。古罗马的教育家西塞罗(Cicero,公元前106-前43)在其雄辩家教育理论中的好多观点,对教学艺术也很适用。他曾说:“依我所见,除非他拥有各种重要的知识和全部自由艺术(AllLiberalarts),否则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雄辩家,因为不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他的语言必然是矫揉造作的,而且是冗长得令人难以忍受的,其演说也必然流于语言空洞而幼稚。”“有一点是勿庸置疑的,即高超的演讲具备优美而雅致的文体,在修辞方面具有独特的技巧和光泽。”他还特别指出:“演说是由身体、手式、眼神以及声音的调节及变化等等加以控制的,它们对于演说本身所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另一教育家昆体良(M.F.Quintilianus,35-95)是“第一个极详尽地研究了教学法的教育理论家”,他认为应该“让教师首先唤起他自己对学生的父母般的情感”,“注意智慧的差别”,指出“教师对待需要矫正的学生,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放任不管。他在教学时态度要诚恳,在工作时要忍耐,要十分用心,而不要苛求。要乐于回答问题,要对后记:后记拙著终于付印了,两年前写作中的激动之情已渐趋平静,使我能以清醒的理性审视书中的缺点和不足。深蕴奥妙的教学艺术课题,要求其研究者必须具备全面高深的学术素养,而我的孤陋寡闻和学识肤浅,定会使书中存在诸多幼稚、粗疏和讹误之处。在此诚望专家同仁和广大读者不吝指正。我对教学艺术产生浓厚兴趣,算来已经10年有余了。大学读书由中文系转入教育系,即萌生了研究教学艺术的念头。特别是当我的第一篇论文《教学风格初探》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教育研究》杂志1986年第9期上发表后,更是备受鼓舞,坚定了我的研究决心。从此便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地进行思考,并陆续撰写成系列论文,承蒙编辑厚爱,分别发表在国内数十家教育理论杂志上。文章发表后,随即产生了较好的反响,其中有的被写进高校专业课教材,有的被推荐给大学生阅读参考,有的被指定为教师培训资料,有的被书刊转载或引用。在此特向发表我的文章的有关报刊及编辑致以衷心的感谢!写书的过程是研究的过程,更是学习的过程。拙著写作中,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和报刊,常常是案头堆书如山,每当读到精彩处,便忘记了写书之事。在构思写作时,又常常为初萌脑际的一些新思想、新观念所激动,书中有许多文字便是动了感情后的结果。所以拙著脱稿,我也有了两大收获:一是读了许多书刊,从中获取了大量的知识和启迪;二是深深地喜爱上了教学艺术这一研究课题,并愿“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拙著的写作过程中,曾参阅并引用了许多研究者的成果和资料,在此谨向有关作者及出版社或杂志社表示诚挚的感谢!拙著的写作与出版,得到了许多师长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唐文中教授、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熊明安教授,在百忙中审稿作序,期望殷殷、勉励有加,令我感激不尽。曲阜师范大学的有关领导、老师和同事给我的关心与帮助,让我难以忘怀。在此,谨向所有关心、支持拙著写作与出版的师长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最后,特别向山东教育出版社深表谢意!在目前学术著作出版困难的情况下,每年投入巨资设立教师出版基金,鼓励教师著书立说,这对发展教育事业功莫大焉。没有他们的关心、支持与帮助,就难有此拙著的问世。李如密1995年6月8日于曲阜师范大学本书前言序一近年来,教学理论界出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这就是教学艺术问题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研究者们不仅已经发表了一些有价值的论文,而且还出版了系统的专门著作。从学科建设的角度看,在教学论的研究领域中,教学艺术论已初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李如密同志多年来一直从事教学艺术问题的研究,很有个人心得。他在《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过数十篇学术论文,都曾产生积极的影响,深得广大教师的好评。最新写成的这部《教学艺术论》,是他系统研究的精华和总汇。初读之后,感到它立论坚实,概念清晰,说理透彻,行文流畅,可读性强,是一部写得比较成功,值得向读者推荐的教学艺术论新著。教学艺术是通过教师个人的教学行为体现出来的。针对这一特点,作者在撰写本书时,坚持了从教学实践出发,把理论和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一方面着眼于教学艺术论学科的理论建设,对一些基础理论问题,如教学艺术论的研究对象、性质,教学艺术的本质、特点、功能、分类,教学艺术的辩证法,教学艺术交流过程及其规律,教学艺术风格以及各章中涉及的有关理论问题等等,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做出了明确的回答。一方面又十分重视教学艺术实践中具体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作者曾用心翻阅了历代教育家有关教学艺术问题的论述,分析了我国众多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从中选出运用教学艺术的典型事例,用来印证和说明书中相应的论点和问题,又从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中得到规律性的认识,建立了“理论——实践”的结构和体系。全书内容十分丰富,包罗了教学艺术各个方面的问题。对教学组织结构艺术、启发艺术、教学语言艺术、非言语表达艺术、板书艺术、提问艺术、教学幽默艺术、乐学教学艺术等诸多具体而实际的问题,都做了深刻而生动的阐述,本书的确为广大教师开拓了一条进入教学艺术殿堂的捷径。本书为教学艺术论这门学科增添了一枝新葩,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部学习参考的读物,相信它的出版定会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唐文中于哈尔滨师范大学
-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杨丽珠 编深化教育改革,全方位发展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广大教师在立足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改革沿着正确轨迹运行。教育科学研究就是要依据严格而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科学的知识体系,探索教育科学的认识过程,发现并创造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规律和成果,改进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正是探索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的科学,包括哲学的方法论,一般科学的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它阐述如何选题、提出假设、查阅文献、设计研究方案、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结果及如何撰写研究报告的教育科学研究的全过程。由此可见,《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广大教师深入教学改革,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指南。教育科学研究与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密切结合,已成为当今教育科学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一批有一定教育理论修养和丰富教学经验、热心教育改革的学者型教师队伍正在形成,这必将对我国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深入浅出,举出实例,讲明研究方法的设计程序、操作规程及优缺点,阐述一项具体教育科研全过程,力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涉及的内容广、难度大,有些方法,诸如测量法和统计分析法,可以自立体系,成为独立一门课。因此,我们一方面要考虑《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门课的系统性;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小学教育专业自学考试的特点并在每章后面附上练习题,以供自学者参考。
-
教育学学科建设指导性意见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组编为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适应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强教育理论建设。《指导性意见》不代替教育学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或课程标准)对本门课程教材体系的构架。它对当前修订各级各类师范院校教育学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或课程标准)、对编写教育学教材将起到必要的导向作用。《指导性意见》所列专题中的有些见解,带有探讨的性质。在学习和贯彻《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过程中,在不断总结我国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的过程中,本《指导性意见》有待于继续深入研究,以求不断完善。本书在成稿过程中,得到了国家教委委属师范大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上海市教育局、江苏省教委以及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研究会等各方面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瞿葆奎先生多次参与稿件的讨论与修改,并作了审定以后的文字修订、定稿工作。
-
班主任工作薛连通,李东时主编技工学校 职业学校。
-
高等学校教育心理学刘兆吉主编;国家教育委员会人事司组织编写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项目:中国大学管理人员培训教材
-
语文教育学余应源主编内容简介本书观点新颖全方位论述语文教育,确认语文科的本质是以交际言语教育为根本的母语教育,具有以形式为本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特征;论述语文科特有的及同时承担的全面素质教育的目的任务内容;指出语文科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与整个社会言语环境联系的开放系统,剖析系统构成因素的关系,揭示出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阐述语文教学特有的过程及方法,总结语文能力科学培养的具体途径;分析语文教师应具有的素质,主张将教学工作纳入科学管理的轨道,以保高效完成教育任务。
-
教育学新编张燕镜主编在本书以理论阐述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为主线,结合理论阐明教育、教学工作的原则、方法、途径和组织形式等,用以指导实践,并对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些经验和发展趋势作了分析。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教育基本原理为指导,密切联系国内外教育发展的的实际情况,反映党在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教育方针、政策,吸取某些教育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并对一些重要理论问题,提出我们的分析与见解,以使这本书在“新”、“深”、“广”、“结构”等方面更好一些,适应的面更大一些,既可作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教材,又可为广大教师,师范生、教育工作者和志趣于教育理论的读者,提供一些学习和参考的内容。\t
-
音乐教育教学经验章连启著这本书作者包含了音乐教学的宏观构想、课前准备工作、道德情操教育、关于双基教学、唱歌教学、音乐欣赏教学、器乐教学、音乐创造教学、组织教学及课外音乐活动等内容。对中小学音乐老师来说,它可以是老师们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好参谋、好助手;对高等、中等师范院校音乐系的学生来说,它可以是同学们学习音乐教育学、音乐教学法的参考书;对音乐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来说,它是来自音乐教育第一线的第一手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