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理论
-
新教学理论速览/新学习杰伊·麦克泰,McTighe,盛群力,滕梅芳本书选自国际知名的中小学课程与教学专业组织“美国督导与课程开发协会”(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ASCD)出版的17个单行本,现在合订为一本便览。 全书图文并茂,用直观形象的图示和精炼可读的文字向广大一线教师普及当前流行并且行之有效、影响面较大的新教学理论(模式、方式、策略等)。其中包括了全脑教育、心智习惯培育、社会情感教育、项目化学习、理解为先模式、扶放有度教学、协同教学、精准课堂、全纳学习、评估赋能、提问设计等主题,真正做到一书在手,遍览国际教学改革趋向。
-
金融素养培育的东昌样式薛志明得益于华东师大丰厚的学术滋养及陆家嘴得天独厚的金融环境,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早在2009年就确立了以学生金融素养培育为发展特色。经过十余年的积累,基于“金融素养”这一学校特色,东昌中学在沪上屈指可数的金融特色学校中脱颖而出,稳步走上了一条特色高中发展之路。本书系上海教育丛书之一,共分为六章,重点介绍了东昌中学金融素养培育特色课程建设及创新点,展示了学生成长系列课程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目标与内容。如何从学校特色走向特色学校?东昌中学的经验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师者于漪吴国平 著在汉语中,“师”的本义为“效法”和“值得效法的人”。从教未必为师,为师多因从教。于漪从教逾六十年,在漫长的教师育人过程中坚持以“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者”的标准要求自己,终成一代人师楷模。于漪为师从“立人”出发,其示范并塑造的是“一个挺直脊梁的、大写的中国人”,并基于此建构教育认知和师者立场,进而成功地赋予育人实践以价值。于漪全身心地把自己化入为师的身份中,“师”所蕴含的社会、文化成分渐渐被于漪所内化,最终成就了我么这个时代一位名实相符的、鲜活的师者。
-
学校转型变革中的教研组创新研究朱利霞暂缺简介...
-
约翰 怀特教育文集(英)约翰·怀特《再论教育目的》着眼于教育目的这一影响教育工作的根本性问题,从哲学的视角进行了深入讨论。本书开篇便提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什么?”这一核心问题,讨论人们是否需要、为何需要教育目的;接着呈现了不同理论观点之下教育的内在目的,立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目的,讨论学生的基本利益与内在利益。作者约翰·怀特亦用大量篇幅论述了与以学生为中心的目的相对的社会本位教育目的,并纳入了道德、经济等领域的视角。对不同目的之论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对受过教育的个体的整体形象的描述。最后,本书探讨了实现教育目的所需要的社会经济条件及主要途径,不仅涉及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做些什么,也涉及整个社会需要做出哪些改变。
-
青春语文群文阅读教学18例孙秋备本书是一位初中语文教研员群文阅读教学的课例集。全书由5组10个同课异组群文课例和8个创新课型群文课例组成。作者根据学情和文本特质确定课型,用语用训练和精神启迪融通文本,架构课堂,全书既有理论指引又有路径实施,使教研落地于一线,使创新扎根于常态课的群文阅读教学中,体现了作者作为执教者的文本解读能力和整合不同教学资源的能力,以及对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度思考和创新实践。作者的研究和创新实践以开发课例、积累课型的形式沉淀下来,其构建出的丰盈的语文课堂教学生态,既可为一线教师和群文教学探索者提供切实可行、可借鉴迁移的课堂参照和教学路径,又能启发一线教师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
-
教育的包容、公平与适应李志民本书是作者关于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变革的思想汇编,涉及了教育的本质、功能、意义及其社会属性,基础教育与高考改革,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教育信息化及教育形态转变等等。全书共四章,第一章的主题是教育本质与功能,第二章的主题是基础教育与高考改革,第三章的主题是高等教育,第四章的主题是在线教育。书中充盈着作者关于教育的洞见,从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角度解答了人们关心的问题。
-
艺术学科利用空中课堂教学资源实现混合式教学的行动研究钱熹瑗混合式教学因其提升学习者学习绩效的潜力,受到学术研究领域和教育实践领域的广泛关注,为当前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延续性创新的新思路。艺术课程混合式教学旨在通过面对面学习和网络学习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和强人的智能学习工具,是一种使艺术学习效果和效率达到最优化的新型学习方式,本书稿详实地记录和总结上海市20余年中学艺术课程改革实践经验,既有理论的凝练,也有来自一线鲜活的教学案例,既是总结也是引领,对于当下艺术领域课程改革具有实践指导意义。有助于艺术课程、艺术教材走向全国。
-
STEM与工程思维王素,李双寿 编随着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将“技术与工程”领域作为课程内容之一、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将“工程思维”确定为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大家对工程和工程思维开始熟悉,但工程及工程思维仍未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受到应有的重视。本书主要依据STEM教师能力等级标准要求组织内容,以培养和提高一线STEM教师、科学教师的工程思维教育素养、工程思维教育能力,使教师理解工程学科在STEM中的价值和地位,理解工程思维的复杂性、系统性、目的性及价值性等特点,具备将工程思维贯穿应用于STEM课程全过程中的意识和能力等。 该书从认知维度、能力维度和实践维度三个方面阐释了工程思维的价值、特点、思想方法,同时给出了运用工程思维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工程思维教学案例及解析,为教师理解工程思维,有效开展教学实践提供了支持。
-
学海拾贝李东风本书系作者科学网博文集锦。作者自2012年加入科学网,笔耕不辍十余载,先后撰写博文千余篇,所写内容涉及高校各个层面。以一名高校教师的视角,审视十余年高校变迁,通过亲身经历,观察思考,发表评论和感言。写作风格独树一帜,直言不讳,说实话,接地气,为师生利益发声,引发广泛共鸣,深受网友关注和喜爱。大部分博文被科学网精选或置顶,单篇博文阅读量过万的文章达百余篇,总流量超过400万。一些博文被《中国科学报》等公共媒体和自媒体转载。因博文牵线,作者被邀请参与中科院战略研讨会2次,发言被媒体广泛报道,也算是践行知识分子的社会服务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