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理论
-
初中数学关键能力测评及教学改进林祥华暂缺简介...
-
中国近代外语教育的开端鲜明本书为学术著作,为2019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批准号:19YJC740092)成果。 作者多年潜心研究晚清国人使用的英语及日语教材,在国内外搜集了70部原始资料,近百万字。本书在系统搜集整理晚清国人使用的英语和日语教材原始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当时国人学习外语的时代背景,总结了晚清外语教育机构和推动晚清外语学习的重要人物,在细致的文本分析基础上系统整理了晚清国人使用的英语教材和日语教材的内容、使用的术语、教学方法、教学思想和育人理念。回顾我国课程近代化的历程,我们应当而且可以引出不少对我们有益的历史经验,有的值得吸取,有的值得引以为戒,从而对我们今天的课程改革和课程思政有所启示。 外语课程设置及其内容,是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一种反映和缩影,因此它的演变不可能脱离整个社会变革的趋势。外语教材产生的影响不仅在外语教学方面,对当时的时代也有重要的影响,有助于吸收先进文明和新观念,推动了时代和人们思想的进步,促进了阶级的流动,培养了当时大量的外交和外事人才。
-
教师写作9堂课陈文 著写作是人人都需要具备的一种语言表达能力。我们每天都要跟别人打交道,或交流信息,或沟通思想,或发表看法,或抒发情感,这就需要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表达的形式非常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是用嘴巴说出来,这就是口头表达;另一种就是用文字写出来,这就是书面表达。后一种就是写作。我们称赞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强,通常会说他“才思敏捷”“能说会道”。口头表达能力强,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书面表达能力强,写作水平高,能够快速构思成文,甚至文不加点,倚马可待。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运用中华民族通用语言文字的一门课程,主要是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所以语言表达能力、应用写作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必备素质,也是中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的语文关键能力。有学者提出“不写作枉为人”,道理也在这里,特别是对具有一定文化素养或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
立己达人 联动共生付华本书以付华名校长工作室开展的扎实研修为例,提出和探索了名校长工作室“四个共同体”建设的创新路径,记录了后疫情时代名校长工作室多元的校际联动研修方式,辐射和带领了部分省内民族地区和相对落后地区的校长专业成长,为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和校级干部成长提供了参考范式和模板,达到了“立己达人,联动共生”的名校长工作建设的目的。主要内容分四个章节,第一章学习共同体:探索成长“新方式”。包括工作室主题读书活动和教学研讨活动相关成果。第二章实践共同体:沟通校际“零距离”。包括工作室专题、典型活动方案设计等成果。第三章研究共同体:奏响联动“协奏曲”。包括工作室成员结合学校管理开展主题研修,形成的课程建设等成果。第四章发展共同体:形成共生“新格局”。包括工作室研修与日常活动中积淀的教育故事,以及各成员在实践中形成的案例等。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赵开开 著.
-
与众不同的学生王玉玲“特殊需要”这个视角,能够帮助一线教师看到“正常”之外还有“障碍”、“普通”之外还有“特殊”、“教学”之前需懂得学生“学习”的规律与特点。本书案例包括注意缺陷、超常、智力边缘、阅读障碍、书写障碍、数学障碍等各类学习特殊需要学生。内容几乎覆盖各类普通学校中常见的学习特殊需要学生及教师面对的难点问题,有些文章研究内容是国内稀缺的,如:基于学校实践层面本位的学习障碍学生的识别、评量与干预;超常学生的课堂干扰行为的功能分析与干预;自闭症学生的课堂教学支持等。本书形式上以教学案例和教育故事为主体,故事的优势在于可读性强,具体生动;同时具有情境性,更容易借鉴并迁移。
-
法治导向柯心本书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域,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定功能。本书将以法治为导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实践展开深入研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支持和保障下,着眼顶层设计、政策执行、机制构建、评价质量等方面的创新实践,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理论与治理实践的内在契合,以期进一步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本书首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是什么”“为什么”和“要怎样”的理论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理论成果需要科学地运用于治理实践,并经实践过程加以论证这一命题, 即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相关理论梳理包括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内在价值理念;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与治理的理论关联;并在提出“怎么做”这一问题时,落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新任务新要求。 其次展开“法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实践层面的关联性、可行性、主导性研究。包括法学和思想政治教育跨学科的交互性分析;法学实践主义、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的运用可行性分析;教育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学及民法学在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实践层面的运用可行性分析;法治在实践性治理主体研究中的内在精神和意义分析;落脚于法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在实践层面的价值契合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实践的要素、结构和体系进行针对性分析。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实践的复杂性分析;相关治理实践的系统性要素分析;路径、运用、机制、评价等要素的针对性研究等。 最后则以法治为导向,从规范性角度出发,创新制度机制,深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实践的“供给侧”研究。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实践中相关法律关系、法律制度、法律体系研究;进而以领域法学思维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系统顶层设计和整体优化;强调在法治导向下,科学治理与“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有机融合。
-
幼儿园高质量生活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何桂香.
-
滥觞与演进侯怀银等20世纪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逐渐成熟,并形成了自身的传统。加强对这一传统的研究,不仅可以从一个侧面揭示20世纪以来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而且更有助于强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功能,促进中国教育学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本书遵循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论原则,就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传统进行了全面、动态、深入和系统的研究,不仅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对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传统进行了概念的厘清和背景研究,而且综合20世纪中国的社会历史发展与中国教育学的学科发展路径,分析了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传统的独特内涵与特征,具体从学科的指导思想、核心问题、学科体系、教材编写和方法论等方面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传统对中国教育学的深刻影响,提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传统需要合理继承和时代创新,特别是当代大学要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传统的践行、传承和发展。
-
中国教师发展报告2022李广等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双减”政策的全面实施,不仅让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也让我们逐渐认识到教师工作强度有效调适的重要性。教师专业生活样态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教师工作强度的有效调适既是教师专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学生学业质量提升的基本前提。《中国教师发展报告2022:中小学教师工作强度现实审视、面临挑战与调适策略》依托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师教育研究院组建高水平研究团队,以教师工作强度为研究切入点,研制开发了原创性调研工具包,针对教师工作时间分配度、教师工作内容复杂度、教师工作精力投入度和教师工作负担感受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揭示了我国中小学教师工作强度的现实样态、面临的挑战以及问题的深层原因,旨在为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研制提供事实依据、数据支撑、理论指导与价值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