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理论
-
经验与教育朱永新杜威不仅是美国重要的教育家,也是在全世界都有影响的教育家。本书是朱永新老师对5卷本《杜威教育文集》部分内容的解读。全书共二十一章,围绕教育与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与生活、教育的民主、兴趣与教学、游戏与教学、经验教学、家庭教育等主题来展开,进一步了推广、传播了杜威的教育思想,使更多的人通过了解杜威教育思想,从而开阔了视野、加深了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全书内容通俗易懂,注重实用,对一线教师和父母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
教育数字化转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编,李永智 主译数字技术,尤其是那些基于人工智能、学习分析、机器人等的智能技术将如何变革教育?本书聚焦于当前智能技术如何改变课堂中的教学、如何变革教育组织和系统的管理,不仅深入探讨了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如学习个性化、支持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以及区块链文凭认证,还就此类技术运用到教育中面临的挑战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进行了阐述。本书为广大教师、政策制定者和教育机构开展数字教育、实现教育优质均衡提供了路径。
-
高校教师职务评聘权研究周慧蕾著本书秉持寻求“高校自治与高校法治的平衡”“高校人事自主权与高校教师职业保障权的平衡”“高校教师职务‘评’与‘聘’的平衡”之研究旨趣与目标,对高校教师职务评聘权这一研究主题,从基本概念的分析到具体内涵的明晰,从法律性质的厘定到运行规则的厘清,从基础理论的建构到主要制度的反思,展开系统性的探讨。简言之,高校教师职务评聘权的合法性依据是国家机构授权,正当性基础则是学术自治。高校教师职务评聘权可拆分为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与高校教师岗位聘任权两大面向;亦可划分为高校教师职务评聘条件设定权、高校教师职务评聘资格评定权和高校教师职务评聘结果确定权等三个阶段。两面化下的高校教师职务评聘权,兼具学术权力特性;而三阶性中的高校教师职务评聘权须遵循不同的运行规则。不管是高校教师职称自主评审制度,还是高校教师“非升即走”聘用制度,都需要作进一步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反思。
-
什么是好大学?邬大光在不同个体的心目中,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好”大学都有当时、当地不同的内涵与最“好”的答案。我们需要承认,中国的大学,新的东西多,历史的积淀少;改革的东西多,坚持的东西少;跟别人学的多,自己原创的少;理想的成分多,落地的实践少;概念讲的多,行动做的少;人才的称谓多,大师的数量少;宏大的叙事多,精致的东西少。在这样的总体认识的前提下,作者以多年高等教育研究的理论素养、多年分管学校教学与国际合作的实践经验,阐述了好大学的十个特征。一所好大学,一定是以培养人为第一位的大学。一所好大学,一定是能够改变学生命运的大学。一所好大学,一定是超越了排行榜的大学。一所好大学,一定是能够领跑的大学。一所好大学,一定是制度与文化有机结合的大学。一所好大学,一定是有定力的大学。一所好大学,一定是懂得经营的大学。一所好大学,一定是十分精致的大学。一所好大学,一定是能够把教育理念转化为扎实行动的大学。一所好大学,一定是有危机意识的大学。
-
校长傅树京本书通过对校长-教师互动行为研究,让双方明晰互动的意义与价值,了解目前中小学校长与教师的互动状态、互动中的问题,厘清校长-教师的互动行为,这些行为到底对领导效能会产生什么影响,理想的互动模式是什么,应该倡导哪些有意义的互动行为,应该如何提高互动水平,为改进校长与教师的合作关系,建立良好的交流关系提供理论指导。
-
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品质量化测评方法周旸、唐力《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品质量化测评方法》针对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需要,结合当前高校广泛实施的德智体美劳综合测评操作方法的实际,对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品质量化测评方法研究。通过对古今中外的道德品质量化测评方法的研究,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品质量化测评方法。书中通过建立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品质量化测评的共性量,实现了新时代大学生不同性质的道德品质量的同一,进而可以对各种不同性质的道德品质量进行数学运算,推进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品质量化测评走向科学;通过对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品质进行能量定位,引进道德位势、道德位能概念,建立了道德能量体系,为新时代大学生道德规范、道德品质的量化测评奠定了价值基础;通过对新时代大学生道德规范价值量定位,为新时代大学生道德规范赋值提供了新方法,为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品质量化测评建构数学模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和前提条件。书中系统地创建了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品质量化评价的新方法,构建了道德认识、道德行为、道德知行离合、道德品质量化测评数学模型,并提供了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品质量化测评具体化操作方法。本书通过对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内在规定性研究,应用数学方法解决了过去道德品质量化评价中的许多待解决的问题,为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品质量化测评迎来了新空间,创造了新生机,打开了新局面,对指导高校道德建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
像雷锋那样李玉上本书以“弘扬雷锋精神,争做雷锋传人”为主题,分为“品读雷锋日记诗文”、“觉解雷锋精神内涵”、“争做雷锋精神传人”和“走近雷锋”四部分,对向雷锋同志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作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作者李玉上是雷锋家乡人,长期研究雷锋和雷锋精神,本书凝结了他深厚的雷锋情怀,凸现了他一直以来学习雷锋与践行雷锋精神的无悔追求。书中,作者用翔实的材料、质朴的文字、严密的逻辑、生动的事例给读者呈现一个活生生的雷锋和可学可信可用的雷锋精神,极易引发共鸣。
-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研究杨洋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学界关于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当前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面临的现实境遇,并从话语主体、话语载体、话语受众三个层面提出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路径。
-
蒙台梭利陈本友《蒙台梭利:天才背后的科学(第3版)》系我社组织的、由张大均担任总主编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教育译丛”的其中一册。本书在阐述蒙台梭利的教育原则和主张时,提供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并给出科学理据,说明其运作原理,而且详细介绍了这些原理在蒙台梭利教室中是如何具体运用和实践的。本书适合幼儿教师、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者以及家长阅读。
-
双减背景下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探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编著《“双减”背景下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探索》聚焦“双减与高中教育”问题,呈现在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包括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高中课程建设、学生发展指导等方面的理性思考、现状分析和实施策略,重点围绕“认识与思考”“现状与分析”“对策与建议”“探索与实践”4个篇章进行了总结与提炼。既有市级层面的理论探索,也有来自“双减”背景下高中学校校长、教师、家长的基线调研,还有高中学校在“双减”背景下开展的一系列创新举措与实践反思,是北京市“双减”政策落地实施一年多来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生成性的记录和总结。“双减”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大教育改革,事关基础教育体系、教育生态和育人格局,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双减”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全面提升育人质量,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