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理论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及实践陈华本书共有六章。第一章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概述,主要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第二章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育人现状,调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状况,探讨当前教育融合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第三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育人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第四章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育人的途径,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队伍等方向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有效路径;第五章讲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六位一体”体系的强化;第六章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育人创新机制进行了探索。
-
儿童共情颜志强著共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需要继承、发扬和培养。同时,共情也是儿童发展健全人格、适应社会需求应具备的重要软实力,本书以儿童共情为研究重点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基于理论回顾和实证研究,本书提出了具有一定学术前瞻性的儿童共情的注意双加工模型,并在分析学前期儿童共情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儿童共情的多条路径,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书适合作为发展心理学或学前教育学的教师、研究生和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的专业参考用书。
-
量化研究的设计与方法(美)理查德·莫内 约翰·威利特 著,杜育为了增加儿童受教育机会以及提高教育质量,世界各国的教育管理者和政府部门实施了大量项目或改革来更好地利用相对稀缺的公共教育资源。但遗憾的是,他们中有些没有基于因果证据来制定项目,难以保障项目的实施效果。同时,他们往往没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基于严谨的因果推断设计和数据收集来评估其影响,难以为未来的教育项目或改革提供有效的依据。在过去几十年里,研究方法、教育数据存储以及统计软件飞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研究人员就教育项目因果影响效果开展有效评估的可能性,也使得越来越多设计精良的高水平因果推断研究在教育领域不断出现。《量化研究的设计与方法:教育和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因果推断》一书以清晰、简洁的文字为那些致力于评价教育项目或政策效果的科研人员和管理者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在本书写作中,作者超越了对因果推断设计和方法本身的介绍,引入了丰富的、具有影响力的、基于因果设计评估教育项目效果的研究案例,并围绕每个研究案例的争议提供了启发式的解释。本书对于在教育和社会科学领域中开展基于因果推断的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有助于推动因果推理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对相关领域的学生和研究人员,以及那些对社会科学感兴趣的人员具有非常宝贵的价值。
-
数字化教育探索与研究牟惠康本书省高等教育“十三五”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是基于数字化转型实践的思考与系统总结,对未来数字化工作持续推进的畅想和规划。共分为四大部分,43项实践与思考成果。绪篇,主要从宏观层面以高职教育的视角看待未来学校的发展方向、数字化应用场景、组织构建要点与内容等。教学数字化篇,分别从专业、课程、课堂和实训数字化革新和应用的视角,解读了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的数字化重构与创新实践。教育数字化篇,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探索教育数字化的建设与实践。管理数字化篇,探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与实践,提高管理效能。通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原创性、根本性变革,破解智能时代背景下瓶颈障碍,推动职业教育迈向数智化。
-
期刊编辑教你写学术论文蒋霞暂缺简介...
-
清华大学史料选编 第六卷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本册选题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时代背景,以原始档案或当时规章制度、发表的报道为依据,客观反映自院系调整以后至文革前,即1952年10月至1966年6月间,清华大学的“教职工”(含综述、人事管理、队伍建设、生活福利等)“图书、档案、文物调拨”“校园建设和总务行政”(含房地产、规划、基本建设、总务行政等)“工农速成中学、附属学校”等几方面的工作。史料主要选自清华大学档案、《清华大学一览》《清华公报》《新清华》及《人民日报》等,全书约28万字,历史图片30余幅,为研究清华大学校史和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提供依据与参考。 读者对象为中国教育史、清华校史等研究人员,大学政策研究室等部门人员及清华校友。
-
让知识回家观澜从教育的视角分析,依据课程改革方向和理念,高考改革,命题改革,死记硬背知识是不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无法在面对真实情境性中解决问题,提高综合能力,形成品格,落实核心素养。“刻板地学习”、“重知识轻能力”已经不能顺应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理念。同时,“学知识”并不是为了迎接高考,而是通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职业学校、学历进修等学习平台,让个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必要的学校教育和课程,成为“有文化的人”,推进国民素质整体的发展。广博的知识或者专业的知识是一个人整体素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个体学历高,知识多,并不意味着有素养;文化知识只有在灵活应用中,发挥其价值,才能形成一个人的素养和品质,从而不断创造新的社会价值体系,促进社会发展。 那么,如何让知识“灵活”起来,更加有价值?面对这样的思考,笔者提出,“让知识回家”的教育思想。如何“让知识回家”,继承与发挥中国五千年文化的蕴涵,促进人类文明,形成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推进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那就是通过“实践”,将知识与实践统一起来。从教育领域讲,既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平台,通过“实践”,打破单一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壁垒,进行跨学科学习,融合各科学科知识、方法与思想,勇于实践,解决问题,创造美好生活,适应未来,实现“知识本身的价值”,回归知识的重要性、回归知识的应用性,实现知识在实践中的迭代发展与创造世界。
-
网络空间安全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李磊,邹德清本案例是华中科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主动响应《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践行“网络强国”使命担当、培养一流网安人才的生动实践体现。编委在案例汇编前期组织开展华中大网安学院课程思政元素情况的全面统计,从中遴选出30门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突出的典型案例,按照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实践课分类编辑而成,每个案例均以课程中的一个具体章节为示范点来展示授课教师或课程组对课程思政教学的理解,具有较强的独特性和示范性。主要特点:1.案例以网安学科课程为范本,课程类型丰富,在学科内部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2.网安学科天然具有课程思政的背景与要求,案例对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思想及总体国家安全观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展示。3.案例体现出“双一流”高校、“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建设高校”的课程设计安排,课程思政教学过程展示过程较为详细,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可操作性。
-
我能做教师吗吕志超 编著我们常常说,选择比努力还要重要。尤其在择业这件事情上,一个选择,直接影响你或你的孩子成年后20%~60%时间里的生命质量。所以,面对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你可能常常犹豫:我适合做这个职业吗?我的能力和它匹配吗?它真的像我想象的那么好吗?这个职业到底有没有前途?这本书,就为你提供了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 书中用六个部分解决你所有的困惑第一部分 行业地图带你俯瞰教师这一职业有什么特点第二至四部分 从新手到高手带你预演完整的职业进阶之路帮你看清挑战和成长分别是什么第五部分 行业大神带你领略教师职业顶端的风景第六部分 行业清单给你梳理行业历史、术语和学习资料让你求职能够脱颖而出 翻开《我能做教师吗》,你会看到:教师上完课就没事儿了,一定很清闲吧?不,除了上课,教师还要备课、处理作业、进行教学反思、组织学生活动、参加教学培训……工作强度非常大。 教师只负责把书教好就行了?不,除了教书,还要育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 教师年年教的都一样,没有挑战性?不,面对的学生不一样,教育环境不一样,教法也天差地别。教师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沿。
-
乡域社会治理谢炜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本书基于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深入剖析了乡域治理理论的发展与变迁,深刻阐释了乡域治理中目标、主体、资源、保障的更迭与扩充,生动描绘了乡域治理实践中新乡贤参与、“村改居”执行、村规民约实施、农民合作社嵌入等新情况和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