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理论
-
大学与地方社会杨涛著大学是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社会系统的重要子系统。自现代大学诞生之日起,大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都是与外部社会、特别是自身所处的区域社会发展之间进行动态的、复杂的互动过程。大学与社会的互动,主要表现在教育、文化、经济等领域。具体到河南大学而言,从1912年到1949年,由于在相当长时间里是一所省立大学,河南大学在发展过程中除了受到整个社会宏观发展的影响,更深深地受到河南地方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同时,河南大学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对河南社会的教育、文化、经济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这一时期河南大学与河南地方社会互动发展过程,既独具特色,也折射出了近代大学与地方社会互动的共性。
-
大学校长治理能力提升机理王飞《大学校长治理能力提升机理》采用宏观思考与微观透视相结合、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直接考察与间接引证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实践理论、治理理论、学习理论等理论知识,分析了大学校长治理能力提升的逻辑基础、治理需求、治理意志、价值取向;探讨了大学校长治理能力提升的八大机理:内在机理、运行机理、影响机理、控制机理、叠加机理、遴选机理、实践机理、形成机理;勾勒了大学校长治理能力提升的一系列“基因图谱”:内在洞察力、由内而外的自我认知线路、能力提升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项目或一个结果、从指导整个大学组织出发把握好对各方面的控制、需把不同的人才聚集在一起建立能力互补的大学治理团队、实践重于思考、一点一滴积累自己的教育家精神。
-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编年史冯刚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探索中前行,呈现出体现时代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基本规律和总体形态。本书按照编年史的编撰体例,以时间为序,记述了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领域的重要文件、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等内容。本书的资料和文献搜集力求全面、准确、客观,兼具学术性与工具性,既力求所有的编年内容都有据可查,又努力使全书能较为准确地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进程,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工作开展、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
欧美四国职业教育立法荣艳红等对于四国职业教育立法,《欧美四国职业教育立法:路径 机制 模式》在明确其整体框架与结构的基础上,首先从历史角度分析了其路径选择与路径形成问题,其次对其创制与运行背后的动力机制以及立法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形成的典型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后在总结其整体特征的基础上对未来我国职业教育立法的创制、实施、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欧美四国职业教育立法:路径 机制 模式》是该研究领域内容较为丰富、创新程度较高、理论和实用价值较强的一部作品。
-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矫正教育刘燕《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矫正教育》以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规定》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教育矫治纲要》等法律法规和当前强制隔离戒毒矫正教育工作实际编写。内容包括“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矫正教育综述”“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矫正教育的原则”“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矫正教育的内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矫正教育的方法”“入所教育与出所教育”“几种特殊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矫正教育”“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矫正教育质量的评估”七个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分解为若干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围绕学习重点设置了课堂活动、拓展思考和相关实训项目。本书遵循“科学性、知识性、适用性、指导性”原则,内容全面系统,且具有一定的实操性,体现了“理实一体、教学练战、学用结合”的鲜明特点,不仅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拓展其眼界和思维,又能培养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本书既可作为司法警官职业院校行政执行专业学生学习的教科书,又可作为司法实践部门工作人员的参考书。
-
逻辑学基础吴格明2020与2021连续两年,要在全国普及逻辑知识教育,特别是在语文学科中加强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与本书作者吴格明教授的观念不谋而合。2022年,吴教授已在我社出版《逻辑思维与语文教育》一书,旨在帮助中小学语文教师提高逻辑素养,运用逻辑提高教学水平。 本书《逻辑学基础》则是聚焦作为一门学科的“逻辑”,用简约清晰的结构、简洁通俗的行文,编排逻辑学相关的专业知识,力求提供一本简单明了的逻辑学基础入门读物,让读者能高效习得逻辑学专业知识。 本书的读者对象是一线教学教师、对逻辑学入门感兴趣的及关心逻辑普及的文化工作者。
-
中学和平教育主编 刘成本书是一本旨在向青少年宣传与阐释中国和平观的和平教育用书,立足和平与发展时代背景,基于作者二十多年的和平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编写而成,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可读性。全书从理解和平、认识世界、冲突化解、和平成长四个维度,遴选新时代青少年亟须了解的和平文化与形态、全球发展与环境问题、跨文化理解与交流、冲突化解与非暴力沟通、情绪管理与创伤修复等主题,图文并茂,构建了丰富多彩和形式多样的内容,科学诠释了和平的丰富内涵,有助于推动中小学课程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英语、生物、美术等多学科的交融发展,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养和国际视野,推进构建和谐社会,彰显中国和平形象,从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和平与发展贡献应有之力。
-
基层开放大学如何为乡村振兴服务贺贤敏本书以宁波开放大学象山学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案例,阐述了基层开放大学“围绕乡村振兴做文章”的教育思辨和工作实践。本书共4章。第一章“服务乡村振兴的教育视野”整体分析和概括了基层开放大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使命价值、路径方向和自身优势;第二章“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办学探索”阐述了基层开放大学坚持以学历教育为主,实施“乡村振兴人才计划”“终身教育计划”等为乡村振兴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现实举措;第三章“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特色样本”以培训为切入口详细论述了基层开放大学服务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功能优势和成效;第四章“服务乡村文化振兴的本土实践”总结了基层开放大学在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领域的积极贡献。
-
初心如磐 奋楫笃行黄志凯暂缺简介...
-
中国普通高校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2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生产力、人才是资源、创新是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他强调,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的相关要求,科技部、国家统计局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工作,积极开展创新活动统计调查,持续发布创新能力监测和评价报告,准确研判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深入分析国家创新体系中各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特征,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支撑。高校是源头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创新能力监测是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2016年,教育科技司会同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原创新发展司)、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开展了全国普通高校创新调查,首次获得了一批反映当前普通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参与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扩散与转化等状况的数据。2021年,4家单位联合开展了第六轮全国普通高校创新调查,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调查范围,丰富调查内容,获取了截至2020年年底的调查数据。共有2377所高校、14?792名高校教师,以及24?038名本科生和17?545名研究生参与了此次调查。本报告以2011—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统计数据为基础(主要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结合2020年度高校创新调查数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计数据及Elsevier公司的SciVal数据库,从高校基本情况、创新人才培养、高校研发投入、科技成果及转化、国际交流与合作、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高校教师参与创新情况、高校学生参与创新情况8个方面反映全国普通高校的创新状况,并着重体现高校在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体系中发挥的作用。本报告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统计篇,包括5个部分,重点反映2011—2020年普通高校创新能力整体发展状况。下篇为调查篇,包括3个部分,部分基于高校创新信息采集报表数据,反映2020年度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状况;第二部分基于高校教师参与创新情况调查数据,反映高校教师在创新人才培养、多元合作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与扩散等方面的情况;第三部分基于高校学生参与创新情况调查数据,反映高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在创新活动、创新环境、创新能力提升及创新成果产出方面的情况。高校创新能力监测既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基础性工作,又是一项起步不久的工作,难免存在很多疏漏和偏差,今后随着全国科技统计工作和创新调查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将不断调整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