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理论
-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张海滨、郑如青 主编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和应对气候、疾病、贸易、发展、恐怖主义等众多全球性议题中的角色日益重要。随着其重要性的抬升,国际组织也成为学界和政策界关心和关注的热点。关于国际组织的论著可谓汗牛充栋,但从青年学子的视角去亲身观察、体验和思考国际组织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可谓凤毛麟角。《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北京大学青年学子的思考》的主旨即在于探讨不同的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所发挥的角色及其所面临的形形色色的挑战。《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北京大学青年学子的思考》第一部分是对国际组织理论的思考,分别从官僚领导的角度检视了国际组织自主性的变化,以及从区域化和全球化关系的视角,分析了区域贸易协定的增加对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和挑战。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不同国际组织的互动和比较。尽管国际组织的政治属性决定了国际组织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有限的,但不同的国际组织在治理效能方面仍然存在差异。第三部分分析了国际组织的运作和国际体系的变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本部分分别讨论了全球社会和国际组织应对全球性问题面临的挑战,联合国难民署解决难民问题的作用及其面临的挑战,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朝核问题中的尴尬处境和问题所在。第四部分分析了国际组织的改革及其前景。本部分分别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博弈的视角分析了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格局发生变动的原因,从国际组织的原则与规范的角度分析了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公共卫生治理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从国际组织领导人作用的视角评估了谭德赛博士任下所开启的世界卫生组织机构改革及成效。
-
学习简史李韧《学习简史:从动物学习到机器学习》打破学科界限和思维局限,重新梳理学习历史,试图讲清“学习是什么、为什么学习、怎么样学习”三个基本问题,以简史的形式理清学习发展的主线脉络,确立学习的3个主体形态:动物(和作为动物的人)、人类、机器(或半机械人),辨析学习的6种媒介:基因、大脑、语言、文字、电子、机器,划分学习的5个时代:动物学习、语言学习、文字学习、电子学习、机器学习,形成了学习是每个人的进化、人类通过语言学习、学习是人的生产、教育的目的是去教育等整体论断,为读者绘出“学习是什么”的整体图景。本书集合学习科学、脑科学、认知科学、考古学、语言学、信息科学、生物学、人类学等学科有关“学习”的新成果,从神经连接组、人类通过语言学习、文字和数字学习的本质、机器学习如何学习等更接近科学的主题,融合多个学科前沿知识,将科学和历史编织在一起,只介绍经科学家证实的学习知识,而非未经科学验证的私人性学习经验技巧。本书系统整体地讲述学习是什么和该怎么学习,而非零碎片面地讲一些记忆考试等方面的经验或理论。书中涉及语文数学外语不同学科,婴儿儿童成年等不同年龄,记忆智能意识等不同功能,神经语言文字电子等不同媒介,打破学科边界,融合多学科多领域知识,在知识日益碎片化的时代,为读者提供融通性知识,为读者绘出“学习是什么”的整体图景,从而加深我们对“为什么学习”的理解,寻到“如何学习”的路径。
-
为人文教育作证[美]理查德·A.德特韦勒 (Richard A. Detweiler)“文科无用”“文科就业岗位少”“文科的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人文教育的式微似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不仅是中国高等教育界才有的问题,事实上,享誉全世界的美式博雅教育也遭到了专家的质疑,被要求为职业导向的专业教育让渡资源。人文教育到底该作何定义?人文教育的具体方面如何对人生经历产生特定的影响?人文教育中真正关键的,是所学内容还是学习环境?为充分发挥人文教育的价值,各个主体要做到什么?面对适应社会的压力、探索职业的迷茫和不断成长的阵痛时,人文教育能给我们什么帮助?面对这些声音,本书作者、美国五大湖学院协会主席德特韦勒立足几十年研究人文教育的经验,确信人文教育对毕业生个人和其所处的社会有深远价值,坚定地为人文教育辩护。本书从教育结果、所学科目和教育环境三方面考察博雅教育,通过对博雅教育的宗旨和方法进行全新解读,为博雅教育对个人生活及其所在社会的价值提供证据,并总结出研究结果对各方主体的启示。不同于大多数文章对人文教育及高等教育这一话题的纯粹理论分析,本书在实践层面对博雅教育进行考察,通过采访1000名不同种类院校的25~65岁的毕业生,得出人文教育的六个基本方面与人生的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和智力价值有关,从而为人文教育的价值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广泛的群体可从本书获益。高中毕业生及其家长、人文学科专业的学生及教师、学院领导者、政府教育‘’部门管理人员等,都能从本书中重新认识人文教育的价值,从而做出明智的行为。
-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应用案例庄莉 著本书紧扣《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供了20个项目式学习案例,主题丰富,包含传统文化、自然科学生活常识、绿色环保、劳动技能。在每一个案例中,作者详细介绍了项目的设计背景和设计思路、给出了实践结果和反思,并输出了教学建议,为教师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提供新思路。
-
智慧竞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著,李永智 主译本书呈现了经合组织关于人工智能关键认知能力的研究结果,将其与成年劳动人口的技能水平进行比较,并讨论了这些结果对教育和就业政策的启示。研究表明,人工智能的阅读理解能力超过90%的成年人,数学推理能力超过57%—88%的成年人。未来,这两项能力将有望得到更大提升。因此,本书呼吁,教育必须变革,以培养更加适应未来社会、更加具有竞争力的劳动者。
-
乡村振兴视阈下高素质农民培育研究周俪暂缺简介...
-
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专题研究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中心本书为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研究的专题研究成果,聚焦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与教育服务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反映长三角教育在人才供给、人才培养适应性、科技创新与服务等方面的主要贡献,通过反映教育服务水平、支撑能力体现长三角区域教育现代化 加注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本书研究成果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量化分析、典型案例呈现长三角区域教育公共服务状况、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进展、经验、问题及政策建议,为扩大优质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提升人才培养适应性、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提供经验借鉴与发展方向。
-
钱伟长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张丹华,陈海青本书由上海大学教授张丹华等著。2023年10月是世界 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上海大学前校长钱伟长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2023年10月世界 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上海大学前校长钱伟长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钱老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他的爱国奉献、先忧后乐的人生境界已经成为上大学子引以为豪并不断瞻仰的丰碑,已经成为上海大学精神的象征。他的才华与智慧以及在实践中发展形成的钱伟长教育思想,不仅是上海大学的宝贵财富,也是上海乃至全国人民的财富。本书稿系统梳理和全面解读钱伟长旗帜鲜明的以爱国理念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的一定借鉴意义。
-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洪庆明 主编本书主要聚焦基础教育阶段,分教育前沿问题、教育改革与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德育研究、课程教材改革、学科教学策略等栏目,分领域介绍了国内外基础教育方面的前沿问题和研究成果。由多位教育研究专家和一线教师所写,每篇论文都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专业度,围绕教师、学生、学科教学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度的探讨,提出了可供参考与实践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反映了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重要的参考用书。
-
我国产学研互惠性协同创新机制研究刘良灿 万志涛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一项基本战略,但目前来看,我国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尚未寻找到有效的协同方式来实现对传统合作创新的突破。现有研究从信任、公平、共生、参与意愿的视角对协同内涵进行的探索缺少对协同内涵的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