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学
-
普通高校法学专业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及培养现状调研报告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问题专项调查研究课题组《普通高校法学专业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及培养现状调研报告》紧密联系实际,方法科学严谨,研究结论对实践操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对普通高等学校法学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进行调研,是指导高等学校分层分类培养人才,促进法学本科教育数量与质量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为确保调研工作质量,编者委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立了由陈小君副校长任组长,近10位从事法学、教育学、统计学的中青年专家、博士为成员的课题组,历时一年多时间开展调研。此次调研的对象涉及200多所不同区域、性质和规模的普通高校,1500多名专任教师,6000多名本科学生和近1000个社会用人单位。在对调研结果进行客观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撰写了本调研报告。
-
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杨国祥、尹家明、万碧波、丁钢《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以高等学校培养创新人才、高等职业学校培养实用新型人才为话题,分六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编“总论”,概述创新人才、实用新型人才培养的概念内涵、培养意义、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培养机制、师资素质、评估体系。第二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主张创新人才尤其是实用新型人才培养要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基础。第三编“创新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主张创新人才尤其是实用新型人才培养要有一支“素质优秀、结构优良、技术过硬、生产懂行、专兼结合、勇于创新”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第四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主张创新人才尤其是实用新型人才培养要以人为本,坚持互动式、开放式、信息化、自主学习式的教学理念。第五编“创新人才培养的管理实践”,主张创新人才尤其是实用新型人才培养要加强学生工作管理,落实人文关怀,完善高职教育法律、法规建设。第六编“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实践”,主张创新人才尤其是实用新型人才培养要创建相应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学生宿舍文化,发挥高校图书馆功能。全书分析细致,探讨深刻,学术生强,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
-
都市型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杜晓林 编《都市型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北京市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都市型农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成果之一。《都市型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著者大都是在农业院校工作多年的专家、学者,他们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北京郊区比较了解,热衷于教学改革,在突出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特色、培养创新人才和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提出很有见地的观点。该项目的另一成果,是重新编著的北京农学院本科教学培养计划和一系列特色教材。相信这些成果,将大大推动对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理念的研究,促进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体系的成熟,推进都市型高等农业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
宁夏人才强区战略研究张鸿宾 主编宁夏党校副校长张鸿宾担任主编,组织党校教研骨干编撰的《宁夏人才强区战略研究》是关于人才问题研究的扛鼎力作。张鸿宾同志在第一线从事人事管理工作多年,对人才工作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考,亲自组织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对宁夏人才强区战略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宁夏人才问题的研究方面,既有宏观战略层面的理论阐述,又有微观操作层面的举措建议;既有关于人才强区问题在宁夏跨越式发展战略中心地位与作用的深度解读,又有对宁夏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深入思考;既有对宁夏人才开发过程中系列关键环节的实证分析,又有对宁夏人才开发与人才队伍建设的专题研究,尤其是紧密结合区情,通过实证分析提出了宁夏人才强区战略问题的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决策及参考价值。宁夏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把人才强区战略放在首位,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才作为实现宁夏跨越式发展的第一要素,提高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政府与社会合力,各级领导干部也要有强烈的人才意识,知人善任,广纳群贤,做到有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吸引大批有识之士和有志之才,不断投身到宁夏跨越式发展的宏伟事业中来。
-
读古鉴话资治孙雷《读古鉴话资治》作者不是为讲故事而讲故事。他一手伸向历史一传统,而一手则落实于现实,将“故事”的“意义”与自己的“立意”结合起来,使两者契合,从而使故事一传统在现实一现代的基础上,挥发出它的现实意义与实用价值来。不过,这种“自然的显现”,还是自然状态的,自发的,自在的;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梳理、剔抉、挖掘,并加以发挥、阐释。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思考。他在每篇讲过故事之后,都在故事本意的基础上,加以发挥,特别是还将自己结合实际的思考,对故事深层意义进行了挖掘,并给以恰当的阐释。而且这种阐释是具有针对性的,结合实际需要的。这就增加了《读古鉴话资治》的实际意义和思想价值。《读古鉴话资治》的主体内容是有关人才战略的,涉及重视人才、人才观、如何识别和发现人才、如何使用人才、如何不拘一格用人才,以及如何成才与提高素质,等等。这对于当前急需人才,实施人才战略、培养和使用人才具有战略意义的现时,是很有意义,具有迫切的现实价值的。此外,还涉及政务、管理等内容,也是很有思想意义和现实价值的。
-
人物志·冰鉴·曾国藩家书(魏)刘劭、等《人物志》是我国第一部人才学专著,作者刘劭,三国时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人物志》以人君为核心,以各类人才为主导,将不同人才的生理、心理、个性、才能、政治风格和道德修养等巧妙地统一起来。《冰鉴》一书是晚清名臣曾国藩(1811-1872)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的一部传世奇书,曾国藩以一介儒生举兵湘乡,镇压勃然兴起的太平军,挽狂澜于既倒,成大清之柱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知人善任,善于“以相取人”。此书因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曾国藩是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均有所作为的晚清“第一名臣”。他给家人写的大量家书情文并茂且内容广博,既有治军为政之道,又有人生处世之谈,自1879年初刊以来,广为流传,既对今人颇有启示,又是研究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
26岁必读书常峰瑞人在22岁时候了解一点人生道路和人生规划,对将来的人生方向有帮助。社会现实是一个金字塔,顶尖上只有少数人可以建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这话固然鼓舞人心,却不能对所有人管用,因为人的能力可以被提升,却始终有高下之别。因此,如果22岁时读本书,你未必要选择本书中所讲的人生道路,却可以作为人生的一种备选方案。毕竟22岁还很年轻。不过,到了26岁,就必须对我们的人生有所考虑和选择了。而27岁~35岁之间,对人生竟有绝对性的影响。大器晚成始终是少数。因此,26岁前后,是人生道路的第一个分界线。你的决定不再由父母和家长决定,而完全靠自己做主。
-
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中国人民大学校报编辑部呈现在你面前的这部《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专访录》第五集,收录了50余位校友的采访事迹。他们是人大校友的代表,是人大校友的缩影,分布在党政机关、教学科研、新闻传媒和商界、军界等众多行业。在他们身上,参与采访的师生们深深感受到广大校友对母校的牵挂和眷恋,对母校发展成就的由衷骄傲与自豪,对母校发展前景的美好祝愿和期盼;深深感受到人大师生与人大校友有着共同的家园、共同的梦想、共同的追求——早日把人民大学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
零成本激励郑月玲 著本书首倡零成本激励的概念,介绍了几十种零成本激励的方法与案例。在本书中,作者对现今许多企业以金钱激励为主的激励效用提出质疑与颠覆,揭示了为什么不宜单纯用金钱来激励员工,并旗帜鲜明地指出零成本激励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是激励之道的更高境界。 本书不仅适用于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而且适合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各级领导阅读。
-
转型中的人才思考金莉萍高等教育理念——演进与扩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全球化的互动;高等教育大众化:行动中的问题;民办高等教育——缘起与发展;高校人才——分层中的流动。取名“转型中高等教育的反思与构建”,其意如下:我们关注转型中的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坚持实践性反思和反思性实践(皮埃尔·布迪厄语)。即反思高等教育转型中的行动困境,并构建解除困境的路径或模式;同时,对构建的路径模式的过程和结论(结果)进行反国。我们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思考是一种“解释性的理解”和“理解性的解释”(M.韦伯语)。我们将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修正这种尝试性的解释。我们恳请研究者和广大读者提出批评和建议,促进我们的研究水平的提高。本书适合高等教育研究者、高等教育的行政部门、高等院校的教师、管理人员、学生以及对中国高等教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