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
-
德语基本词汇手册殷生根等编本词汇手册根据德语水平考试大纲的要求共收录6000词条,并附有七个附表。词条下附有主要释义、搭配、习语以及例句。本书编写过程中主要参考了《出国留学人员德语教学大纲·词汇表》、《高等学校德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词汇表》、《BasicGermanVocabulary》以及《目标》、《求精德语强化教程》、Stufen》、《Spraehbrucke》、《Themen》、《LernzielDeutsch》等德语教材中的词汇。所选词汇侧重非德语专业人员出国学习、进修、工作及生活中语言交际的实际需要。掌握这些词汇有助于考生通过NTD考试。
-
科技德语阅读手册汪兴传主编本书系以科技德语常用虚词、语法专题及句型等语法为特点的教学参考用书。书中用两个专题,以大量的科技德语例句全面地介绍了德语的词法和词语法,其内容包括德语虚词、名词、动词不定式、被动态、分词、功能动词及常用动词的用法,同时阐述了句子结构、常用句型、常用情态表达式及科技德语构词和翻译技巧等。此外,本书还介绍了德语词类及其常见的省略形式、语法常用变化表和科技德语常用缩略语等附录。本书可供理工科院校学生、研究生以及学目科技德语的科技人员和从事科技德语翻译工作者学习和参考。目录:1、科技德语的虚词及其词组的基本用法2、科技德语语法专题名词的基本用法动词不定式的用法被动态的用法分词的用法常用功能动词科技德语常用动词1200例一、缩略符号表二、具体实例科技德语常用的情态表达形式一、情态的意义二、情态的表达手段三、情态动词的替代形式四、情态词科技德语构词法一、复合法二、派生法三、转类法四、缩略法德语中的框形结构及破框现象一、德语中的框形结构二、德语中的破框结构科技德语的常见句型及其翻译一、最常见的几种简单句基本句型二、主从复合句的基本句型三、常见的词组结构及其译法四、德语情态动词的用法和翻译科技德语翻译技巧一、科技术语的翻译二、句子处理技巧科技德语中常见的省略形式3、附录
-
爱米丽雅迦洛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故事发生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小公国古斯塔那。奥托阿多·伽洛蒂上校之女爱米丽雅将与伯爵阿皮阿尼结婚,而小公国的统治者赫托勒公爵早已看上了爱米丽雅。就在爱米丽雅结婚的当天早上,公爵从待卫长马里奈利口中得知这一消息,他大发雷霆,表示无论如何也要中止婚礼,把爱米丽雅抢到手。马里奈利深会其意,想出了诡计。新娘新郎一行人遭歹徒袭击,新郎被打死,爱米丽雅被公爵的手下带到他的别墅。公爵的情妇奥尔齐娜也来到别墅,向爱米丽雅的父亲痛诉自己被抛弃的遭遇。爱米丽雅及其父母识破了公爵的阴谋:歹徒就是待卫长雇用的。爱米丽雅的父亲为了保全女儿的美德和贞洁,在她的要求下,用匕首刺死了爱米丽雅。
-
商贸德语900句翟永庚编暂缺简介...
-
德语教程 第2册 教师手册穆兰,韩彼得编著《老师手册》为高等学校德语专业本科一、二年级教学用书《德语教程》的配套材料,共四册。本手册根据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国外外语教学方法研究中的新成果与我国多年来外语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相结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基本语言知识与技巧,将语言训练融于语言交际的生活情景中去,力求做到在交际中学语言,学以致用,使学生逐步达到教学大纲提出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各项要求。本书每一谭设计了教学程序及具体的教学方法。每课都以语篇开始,以语言交际方法为主导,先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然后归纳语法规则和词汇概念,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语言交际情景进行系统的口、笔头训练。在教学中始终贯彻启发式,先易后难,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本手册对于各课中学生应基本掌握的词汇和语法现象以及语言应用中的倾向尽量用对比的方法分别作了解释和说明。对中国学生学习德语的具体困难及常见语病作了提示,本手册还结合每一课的具体教学内容介绍了有关的国情知识。
-
垃圾教授(德)亨利希﹒曼(Heinrich Mann)亨利希·曼,1871年生于吕贝克。父亲是当地的大商人,又是该城的参议员,他年轻时就死了父亲,人文中学毕业后曾在德累斯顿当过书店店员,在柏林费舍尔印书馆作过职员。后来他在柏林和慕尼黑念过大这,不久就专门从事写作。1893年第一次旅行法国,法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他后来的世界的形成和文学创作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898年前,享利希·曼和他的弟弟托马斯曼(1875-1955)主要生活在意大利;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化给了他不可磨灭的印象。回国后,他先住在慕尼黑,后定居柏林。他拥护主,反对战争。他热烈地欢迎德国1918年的十一月革命,曾对魏玛共和国寄予很大的希望。从1930年起他担任普鲁士艺术科学院创作协会主席,一贯坚持人文主义的文化主张。他大声疾呼地反对军国主义的复活、大国沙文主义的强权政冶和法西斯主义的野蛮行径。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他经过布拉格流亡到法国。希特勒法西斯分子禁止他的作品流传,焚毁任旅汉人民阵线委员会主席,他同德国共产党人、社会民主党人、无党派知识界人士等一道对希特勒法西斯主义进行了坚决的、不调和斗争。法国沦陷后,1940年他又流亡到美国。1950年3月他病逝于加利福尼亚洲。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人文中学的老师,名叫拉特(Raat),是一位教授(当时德国的中学教师也有得到教授职称的),本应称拉特教授,但人们都管他叫垃圾教授,怎么回事呢?这是他一生行为使然。小说所描写的就是垃圾教授一生的所作所为。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德国北方一个海港城市。垃圾教授是一个学校的暴君,他的教学从来就是以学生为敌。他认为学生是被管教的对象,他们的本性就是任性放纵,不知好歹;他们天性好玩的举动无异于堕落;他们粗心大意、嘻嘻哈哈就是对国家权力的反抗;他们的任何一个“出轨”行为都会导致一场骚乱,这无异于暴民的“暴动”。对学生严厉残暴,无端刁难,动辄就“关禁闭”,成他的习性。不料在这个海港城市出现了一个歌女叫罗莎.弗蕾利希(RosaFrhlich),这是一个饱受侮辱和伤害的风尘女子。垃圾教授非常害怕他的学生与这个歌女勾搭成奸,便使出混身解数,对学生跟踪追查,并到处打听歌女的下落,闹出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殊不知他的学生并没有与歌女勾搭成奸,而他自己倒成了这个风尘女子的情夫,甚至跟她结为夫妇。这一丑闻一经传出,他就成为名副其实的“道德垃圾”了。学校当局理所当然地开除了他的公职。垃圾教授的“维护道德准则”的假面具被撕破以后,他便一反常态,公然以“道德垃圾”的面目出现,把歌女弗蕾利希当作自己手上一个得力的工具,与她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大肆贩卖道德垃圾。他们开设赌场,把自己的寓所变成妓院,自己甘愿戴绿帽子也在所不惜,把个小小的海港城市搞得乌烟瘴气。这个城市的人,上至社会名流,下至平民百姓,包括他的历届学生,因为这个赌场和妓院,一个个都象掉了魂似的,伤风败俗的事件屡见不鲜。不少人破产乃至自杀。垃圾教授对此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的迫害狂和报复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最后,当他的最后一个“死敌”———他的学生洛曼(Lohmann)和他的老婆呆在一起时,他疯狂了,完全丧失了理智。他粗暴地抢过洛曼的钱包并动手想掐死歌女弗蕾利希,从而触犯了刑律,被关进监狱。他的另一个学生基泽拉克(Kieselack)看到这一场景时,不无嘲讽地说:“终于运走了一车垃圾”。小说有力地抨击了德意志帝国的教育制度对青少年的残害,极其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那些“社会名流”可算是满嘴的“道德准则”、满肚子的“男盗女娼”的代表人物。小说编者按构严谨,语言生动,可读性很强。值得德语学习者一读。
-
德语阅读理解王建云,王凤,杨爱珍编著内容提要本书是专门为德语学者编写的课外阅读材料。课文精选于德文原版书刊,语言规范,文笔流畅生动,其内容涉及德国与其他一些国家的经济、教育、文化、体育、科学知识及日常生活和风土人情。此外,书中还选编了多篇幽默故事、寓言和童话。为了帮助德语初学者提高阅读能力和扩大词汇量,每篇课文后有词汇表和各种练习。书中配有风趣幽默的插图;书末附练习答案。
-
德语吴永年等编《德语(上)(高等学校非德语专业用)(修订本)》增加了作业量,扩大选材面,我们还将德语中最常见的语法现象图表化,力求形象、清晰、系统和简明,以帮助读者将所学得的语法知识系统化,达到复习、巩固和深化的目的。这样也适合于读者自学德语。习题题型设计时考虑到“大学德语考试组”编写的“大学德语四级考试大纲”。
-
艾菲.布里斯特THEODOR《艾菲·布里斯特》是冯塔纳晚年完成的一部力作,初稿完成于1890年,出版却在1895年。内容写一个普鲁士容克贵族家庭出身的美丽少女艾菲,17岁那年由父母作主嫁给母亲旧日的情人男爵殷士台顿。殷士台顿在海滨城市凯辛当县长,艾菲结婚以后,就跟丈夫去那儿生活。艾菲年轻、热情,喜欢玩乐,而殷士台顿则已年近40,亟亟于猎取功名利禄,一心想往上爬。他不仅整天坐办公室,连晚上回家以后也还要处理一大批公文信件,无暇关心妻子的生活,有时不免把妻子冷落一旁。这样,艾菲渐渐地感到日子过得寂寞无聊,生活中似乎缺少了什么。再加上那幢县长公馆阴森可怕,据说曾闹过鬼,这更使艾菲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每逢丈夫因公离家,她就疑神疑鬼,心惊胆战。后来她要求丈夫换掉房子,丈夫不但没同意,反而对她讲了一番大道理。就在艾菲这种寂寞无聊无以排解的当儿,殷士台顿的一位友人:少校军官克拉姆巴斯认识了艾菲。两人从此常常一起出外效游,不久发生了关系。六年以后,殷士台顿在一次偶然机会中发现此事,为了捍卫名誉,他和克拉姆巴斯进行了一场决斗,决斗结果是克拉姆巴斯被打死,艾菲被退婚,亲生女儿离开了她。艾菲一个人和女仆罗丝维塔孤零零地住在柏林。最后她身患重病,父母才允许她回娘家居住,不久,就死在那里了。
-
阴谋与爱情(德)席勒著、浮梁注释费里得利希·席勒生于1759年11月10日,逝于1805年5月9日,席勒生在德国封建社会中,目睹当时德车各小邦君侯的残暴统治,席勒是德车伟大的戏剧爱和诗人,他的剧作、许多抒情诗和叙事诗充满着愤怒的抗暴精神和要求自由的强烈愿望。席勒反应政治的暴君,也故视教会的专横,席勒对冷酷的现实强烈不满,追求自由和美好的未来,他的作品在中国也受到读者的喜爱,戏剧《阴谋与爱情》《威廉·退尔》为许多读者熟知,席勒1785年所作的《欢乐颂》歌颂了人类伟大的友谊与团结友爱,由于贝多芬选用本诗的一部份诗节作为他的第九交响曲的歌词,此首名诗名扬世界。主要作品:1781剧作《强盗》;1783剧作《斐埃斯柯在热那亚的谋叛》;1784剧用《阴谋与爱情》;1785诗《观乐颂》;1787诗剧《唐·卡洛斯》;1788著作《尼德兰独立史》;1793著作《三十年战争史》;1795抒情诗《诗歌的力量》、《理想》、《理想和生活》、《散步》;1797叙事诗《潜水者》、《手套》、《波伊比库斯的鹤》等;1799剧作三部曲《华伦斯坦》;抒情诗《大钟歌》;1800剧作《玛丽·斯图亚特》;1801剧作《奥尔良贞女》《图朗多特,中国公主》;1803剧作《麦西拿的未婚妻》;1804剧作《威廉·退尔》。《阴谋与爱情》的故事发生在18世纪的德国。当时德国处在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封建社会,分裂成许多封建小邦。各邦统治者大公施行残暴的独裁统治。在某一个大公园里,宰相瓦尔特的儿子费尔迪南爱上了平民音乐师米勒的女儿露伊斯。但是这对年轻人的爱情既遭到作为平民的米勒的反对,也遭到作为贵族的宰相的破坏。米勒反对他女儿爱上一位贵族公子是因为他认为门第不当,贵族公子不可能真正爱平民姑娘。宰相反对他儿子爱上平民的女儿,除了门第观念外,主要原因是宰相要他的儿子立刻取大公的一位情妇为妻,以博得大公的欢心,以牺牲儿子的爱情为代价来确保自己的政治地位和飞黄腾达。宰相为拆散这对恋人,在威胁与利诱都失败后就同他的秘书乌尔姆定下一条阴谋毒计:宰相下令将露伊斯的父亲米勒和她的母亲投入监狱,然后乌尔姆利用露伊斯救父母心切去劝说露伊斯放弃对费尔迪南的爱。在乌尔姆的压力下,露伊斯为了救父母出狱,在乌尔姆口授下违心地给宫廷总管卡尔普写下了一封假情书并立下誓言不道出真情。乌尔姆拿到这封露伊斯亲笔写的假情书,利用一次集会假装丢失,让费尔迪南“偶然地”拾到它。费尔迪南看这封假情书,果然中计,他认为露伊斯以前对他的情意全是假的,他的真正的爱受到了欺骗,而露伊斯又立下了誓言,不能道破真情。费尔迪南在绝望的情况下往果汁中下了毒药。露伊斯喝下了放了毒药的果汁,终于在临死之前告诉了费尔迪南那封情书是假的,是为了救父母在宰相的压力下写的。费尔迪南得知真情后悔恨不已,在他心爱的人的遗体旁饮恨服毒身亡。一对年轻人为了纯洁的爱情双双殉情,成为阴谋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