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类考试
-
斯拉夫国家汉语教育及服务需求研究赵秋野,王凤英,于大春,金晓蕾《斯拉夫国家汉语教育及服务需求研究》一书以“一带一路”沿线斯拉夫国家的汉语教育及其服务需求为主要研究内容,分别选择东斯拉夫、西斯拉夫、南斯拉夫等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即俄罗斯、波兰和塞尔维亚)作为研究对象,在多层面、多角度调研的基础上,从汉语语言政策的制定及调整、汉语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空间、汉语教师队伍建设、汉语教材开发与维护、汉语学习难点等方面,试图展现“一带一路”沿线斯拉夫国家的汉语教育全貌,并对斯拉夫国家汉语教育服务需求进行了细致分析。《斯拉夫国家汉语教育及服务需求研究》能够帮助读者了解斯拉夫国家汉语教育发展的脉络及其现状,对优化我国对外汉语语言政策具有一定的启示。
-
笨海盗日记2(英)艾米·斯帕克斯《笨海盗日记2 寻宝不归岛》:尽管冒失胡赢了去年的年度海盗大赛,但他还是找不到工作。不仅如此,他还惹得海盗界民怨沸腾。为了平息众怒,海盗反垃圾海盗行为协会派他去人迹罕至的不归岛寻宝。冒失胡得在岛上找到4个字母填入藏宝图才能得到宝藏的线索。不归岛这么大,这4个字母藏在哪里呢?臭气熏天的沼泽,即将爆发的活火山,鲨鱼出没的臭河,阴森恐怖的虫祸森林,这些就够可怕的了,没想到还来了竞争对手——红胡叔叔和红露堂妹,红露堂妹还一路上粉色炮弹炸个不停,而且,传闻已经离世很久的爷爷竟然也在不归岛上出现了。迷雾重重,究竟是谁寻到了宝藏?
-
七秩风华贾文键,和静《七秩风华:北京外国语大学来华留学史录(1950~2020)》试图呈现给读者七十年间北京外国语大学来华留学工作的生动记录。创作者们通过查找和搜集史料,访谈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和海内外校友,客观、真实地展现北外来华留学教育工作的历程与成就。《七秩风华:北京外国语大学来华留学史录(1950~2020)》按编年顺序排列,记载来华留学教育工作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性、标志性事件,并以图片、寄语、征文等形式展示北外来华留学教育工作的发展成果,以飨读者。《七秩风华:北京外国语大学来华留学史录(1950~2020)》主要包括以下板块:序言、编写说明、发展历程、年代大事、岁月藏影、管理培养、留管心声、学院寄语、外籍师生讲述的北外故事和后记。
-
华东外语论坛 第15辑况新华,于洪颖《华东外语论坛》自2006年问世以来,每年定期推出,成为华东六省一市外文学会展示学术成果、交流教学经验的广阔平台。《华东外语论坛》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探索和交流当下很热点的外语教学与科研话题,以满足广大外语教师更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术交流的需要。本辑分为语言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外语教学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跨文化研究五个部分,汇集了不少具有真知灼见的教研成果,既有理论指导意义,又有实践应用价值,对广大外语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必有裨益。
-
2020中国外语教育年度报告王文斌,徐浩《2020中国外语教育年度报告》共有五章,第一章为总报告,第二至第五章分别报告了2020年我国高等外语教育教学、基础外语教育教学、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信息技术与外语教育教学的发展状况,涉及多个外语语种和不同的外语教育层次,真实、实时地记录我国外语教育在2020年的发展和变迁。
-
给孩子的名画启蒙 从前的人穿什么衣服曾孜荣《给孩子的名画启蒙·从前的人穿什么衣服?》 ▼服饰是文明程度的象征。 朝廷百官的着装等级森严,深宫仕女的穿戴繁复华贵,文人高士的穿着飘逸潇洒,渔人劳工的衣着则需要便于行动。或上衣下裳,或深衣大袖,或粗布短打,不同样式的服饰,体现着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人的生活状态;不同风格的服饰,也赋予了人们独一无二的自我认同感。 ★精选《清明上河图》《三国演义》《诗经》对应的传世名画。 ★涵盖《胡笳十八拍》《蚕妇》《子夜吴歌》等经典文学对应的名篇名句。 ★讲述竹林七贤、蔡文姬、雍正、乾隆等历史名人的传奇故事。
-
北马其顿文化教育研究杨鲁新,王乐凡“一带一路”国家文化教育大系(以下简称 “大系”)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新时代提升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能力及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学术支持重点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北京外国语大学“双一流”建设标志性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大系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理事长王定华担任总主编,国内外120位专家学者参与撰著,计划出版72册 , 约1800万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已出版首批成果10册,其他分册拟于202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前后出齐。大系每册图书内容均包括对象国国情概览、文化传统、教育历史、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教师教育、教育行政与教育政策规划,以及与我国的教育交流等。 图书力求从不同方面、不同维度论述对象国教育的发展历史、现行体系、教育政策、发展战略、 相关法规、治理模式与师资队伍等,为读者了解对象国的文化教育概貌提供窗口和视角,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可读性,有助于广大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比较教育研究者、区域国别教育研究者和对相关内容感兴趣的读者了解对象国的文化教育特色,并对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与建议、思考与启迪。
-
如何进行思辨性写作(美)理查德·保罗,琳达·埃尔德《如何进行思辨性写作》为思想者指南系列丛书(中文版)中的一本,属于其中的"教学篇",主要针对广大教师和学生而设计。本书主要内容为如何提升思辨能力,并将其应用于写作过程中,从而提升写作效果,使文章更有思想性。全书分为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系统讲解思辨性写作的理论基础及实际操作,并在附录中提供相关材料进行深入阐释。旨在指导学习者掌握思辨性写作的方法,提升写作和产出效果,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清晰地表达所学知识的能力。
-
外语教材中的文化呈现Karen Risager在外语教学中,教材是工作蓝图,扮演着重要角色。《外语教材中的文化呈现(外语教材研究系列)》以问题为导向,对不同语种教材中的文化呈现进行分析,探讨了在语言教材中涵盖文化和社会知识的必要性、分析理论和呈现的各种层面。 《外语教材中的文化呈现(外语教材研究系列)》共8章。第一章介绍了文化呈现等概念,说明本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第二章概述了外语教材中文化分析的理论。第三至七章分别从民族研究、公民教育研究、文化研究、后殖民研究和跨国研究这五种视角,结合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丹麦语等多种语言教材实例,分析了文化的不同呈现。第八章总结了五种视角下的多语种教材中文化呈现的问题,并强调语言教材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还要关注文化、社会和跨文化知识。 《外语教材中的文化呈现(外语教材研究系列)》兼具学术性和实践性,对于教材分析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适合外语教师、教材研究者、教材编写者、教师教育者及语言学与教育学领域硕博士研究生参考。
-
国际视角Sue Garton Kathleen Graves《英语教材研究:国际视角》共包含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比较了国际英语教材和本地英语教材,分析了两类教材在教学中的使用。第二部分考察了教材在课堂中的具体运用,探讨教师如何因地制宜地改编与使用教材,提供了不同国家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改编与设计教材的案例。第三部分关注教材与科技,展示了如何通过科技手段补充教学资源,服务英语教学。第四部分聚焦教材与教师教育,强调教师教育应注重提高教师选择、设计与改编教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