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管理
-
生物入侵十日谈赵亚辉 刘全儒 刘兵我国是遭受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生物入侵每年给全球各国共造成超过4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而我国,其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元。目前全国已发现660多种入侵物种。其中,已产生严重危害的至少有283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入侵种名单中,已有51种进入我国。这些入侵种中的46.3%已入侵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本书是给非专业人士看的“生物入侵简史”,邀请国内动物、植物和科学传播领域的三位权威学者,采用“三人对谈”的形式,避免教科书似的面面俱到,而是从百姓身边的入侵生物入手,由个例生动引出,以点及面、深入浅出地对生物入侵领域的重要概念进行解释,对热门的入侵事件各抒己见,以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为读者奉上一场生物入侵领域的科普盛宴。本书共选取了国内十种类型的近百种入侵物种,每个类型代表着生物入侵领域的一个典型角度,比如臭名昭著的蟑螂,靠吃解决不了入侵的小龙虾等“餐桌美食”,“花粉症”的始作俑者豚草,以及把“放生”变成“杀生”的巴西龟等,剖析其背后潜在的入侵生物学原理,使读者一读即知整个生物入侵领域的全貌。
-
生态吴中 美丽镇村苏州市吴中区现代农业协会 编本书将苏州市吴中区在创建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活动过程中经验和做法作了全面的归纳总结,并针对吴中区在保护太湖,进行生态建设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和问题提出了建设的意见。书稿共四章:第一章:吴中生态环境现状;第二章:吴中生态建设实践;第三章: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
生态伦理十日谈雷毅 刘天天 刘兵 著本书的三位作者——两位国内生态哲学领域的知名专家与一位高中生,以“圆桌对谈”的形式,串联起生态伦理领域十个热门的争议性话题,涉及人与动植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关系,及人类科学技术应用中存在的诸多伦理问题,将其中所涉伦理学两大流派、各自观点及其背后逻辑,引起读者对于人类与自然相处之道的反思。书中穿插大量经典的生态伦理学案例,将抽象问题具象化,将深奥的伦理语言用通俗的话语表达出来,引人入胜。首先,以“5个院士和1个民工”的经典伦理学案例为核心,对生态伦理学的产生、伦理共识的达成、伦理与法律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接下来,分别探讨了动物、植物的生命价值,如“益虫”与“害虫”的界定,宠物该不该养,动物园、自然保护区、动物试验背后的伦理问题,肉食、素食相关争论等,其中穿插对于伦理学两大学说“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观点的解读,并结合实例对二者的争议与融合进行了深入讨论。然后从整个生态系统视角出发,阐述了生态伦理中的整体主义,探讨了开“荒”、建坝与拆坝、人工园林中的生态伦理问题,触及自然保护和资源保护之争、社会发展的效率与公平之争、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之争等争议性话题。
-
寂静的春天(美国)蕾切尔·卡尔森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开始广泛使用以DDT为代表的化学杀虫剂。它们在农药生产商的包装下看似无害,但是公众对真相一无所知。为此,忧心忡忡的蕾切尔·卡尔森写下了《寂静的春天》,将剧毒农药的危害告诉世人:它们会通过食物链层层传递,破坏生态系统,并 终危害人类的健康。《寂静的春天》出版后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推动了 社会对剧毒农药进行限制。它催生了现代环境运动,促使我们寻求一条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它也因此成为一部人人必读的自然科普经典。
-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100问李后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100问》是“中国国家文化公园丛书”中的一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继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之后,我国启动建设的第五个国家文化公园。本书作者李后强博士生长于长江流域,为自己是“长江人”而自豪,著有《长江学》,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等战略前期参与者和推动者。全书共约100篇小文,每篇千字左右,随文配图,轻松易读;以设问为题,按照内容属性分类,便于读者查阅;所提问题均为读者关切的内容,同时观照了近期新的研究动向与公园的阶段性建设成果,例如“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什么?”“几个国家文化公园之间有怎样的‘个性’差异?”“我们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有什么关系?”“长江两岸的古都有哪些?专享的跨江古都是哪座城市?”“长江流域为什么要实行‘十年禁渔’?”“川藏铁路为什么被称为‘历史记录难修建的铁路’?”“数字技术在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中发挥什么作用?”“长江精神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等等,系统梳理了长江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科技发展、生态保护及时代精神等多个面向,可以回应每位读者心中不一样的长江。作为一本文化科普读物,该书设计了“延伸阅读”“名词索引”“参考文献”等辅文板块,便于读者了解国家的这一项重大文化工程,“畅游”长江国家文化公园。
-
添绿有我何惠明 著本书收录的论文从不同角度对广东环境保护进行了积极探索,内容涵盖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工业污染防治等。
-
河流(英)尼克·米德尔顿暂缺简介...
-
上海环境科学集上海环境科学编辑部 编暂缺简介...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上海本书编写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座城市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上海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新发展理念始终贯穿于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抓环保、促发展、保安全、惠民生”工作主线,积极探索“两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与“两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论的深度融合与实践。通过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实现了从补短板到提品质、从重点治理到综合整治、从重末端到全过程防控的转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明显增强,形成了一批拥有上海城市特点和城市精神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典型案例,初步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彰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特征的现代环境治理新路径。 本书是在生态环境部指导下,由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会同有关成员单位、各区及相关管委会等编撰完成,系统总结了近年来上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经验与做法,遴选形成100个典型案例,为国内外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上海样本”。
-
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崔鹏等《“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结合“一带一路”区域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特征,针对地震、地质、干旱、洪水和海洋等灾害,探讨其孕灾、致灾与承灾环境演变格局,利用多尺度风险评估方法,实现各类灾害在全区域、局部区域、社区与工程的风险评估;综合各国先进风险管理经验,提出解决方案,以期实现沿线各国风险管理经验共享,建立适用于各国国情的风险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