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杉科植物的表皮结构及古环境重建马清温 著《杉科植物的表皮结构及古环境重建》科学技术水平是知识经济时代评价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标准。科技水平高则国力强盛,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军事诸方面均会占据优势;而科技水平低则国力弱,就赶不上时代的步伐,就会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大舞台上处于劣势。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大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也强调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因此,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已为世界各国寻求高速发展时所共识。我国将“科教兴国”作为国策也表明了政府对提高科技水平的决心。博士研究生朝气蓬勃,正处于创新思维能力最为活跃的黄金年龄,同时也是我国许多重要科研项目的中坚力量,他们科研成果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高校、一个科研院所乃至我国科研的整体水平。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每年一度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工作是对我国博士研究生科研水平的集体检阅,已被看做是博士研究生的最高荣誉,对激励博士勇攀科技高峰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北京林业大学不仅积极参加“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推荐工作,还以此为契机每年评选出三篇校级优秀博士论文并设立专项基金全额资助论文以丛书形式出版,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对推动学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将发挥重要作用。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如何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高质量地向社会输送人才备受世人关注。提高培养质量的措施很多,但在培养中引入激励机制,评选优秀博士论文并资助出版,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博士生和导师可据此证明自己的学术能力,确立自己的学术地位;也可激励新入学的研究生尽早树立目标,从而在培养的全过程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
-
现代生物地球化学(俄)巴什金 编著,鞠美庭,张磊,方景清 译本书由俄罗斯著名生物地球化学家Vladimir NBashkin教授编著,书中系统介绍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一般特征,并对导致人类和生态系统环境风险的有关机理进行了分析。本书选择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欧亚大陆、里海的研究案例,对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以及城市和农业的人工生物地球化学亚区的暴露评价进行了探讨,对氮、硫、重金属、POPs等的全球越境迁移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驱动生物地球化学食物网的主要机理,探讨了暴露途径的定量分析及其在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本书是环境风险评价及相关领域科研人员、技术人员的重要工具书,也可作高等院校环境等专业师生的教材。
-
资源与环境概论王惠 主编本书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问题作为研究的有机体,对几类主要资源开发利用及其产生的环境问题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规律、机理进行了全面阐述,结合当前的资源环境问题,剖析了资源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意义、方法及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本书作者以多年科研和教学心得为基础,反映了国内外许多最新的学科发展成果、研究热点,也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及新技术的应用。 本书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农林院校有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亦可作为有关管理部门和科技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
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工业技术段宁 等编著循环经济是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为增长目的、以循环利用的资源和环境为物质基础,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行为原则,遵循生态规律建设的高效协调的经济形态。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消耗。随着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资源需求量持续增大,加剧了资源供需矛盾。人类在创造产品和价值的同时也向环境排放了大量污染物,形成“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物流模式。在大力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传统发展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环境要求。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物质代谢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以来,国务院有关部委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作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经济和环境双赢的一个重要举措,在全国不同地区和行业建立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试点,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的道路。经过几年的探索,我国在借鉴国外废物循环利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了一条“3+1”发展模式,即在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以及废物处置和再生产业四个层面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已成为国家层面的社会经济主题。由于我国国情、社会经济体制等有别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所以发展循环经济要从我国国情出发。要实现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废物综合利用,首先就要初步形成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国家环境管理能力,为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理论、技术和政策支持。“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工业技术研究”正是以此为目标,从循环经济理论与方法、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我国循环经济管理支撑技术,以及重点行业和区域实证研究四个层次开展深入研究。基于上述四个层次,“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工业技术研究”项目开展以下七个专题研究,即:循环经济理论和方法研究、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指标及规划指南研究、生态工业支撑技术评估研究、钢铁行业资源效率和物质循环研究、磷化工行业资源效率和物质循环研究、区域循环经济建设模式及其支持技术研究。通过研究,在循环经济理论和方法方面,第一次建立了较完善的循环经济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框架,提出并定量化证明了物质代谢和经济增长之间的三个科学规律。即:赶不上定理、上升多峰原理、物质减项定3E;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方面,确定我国资源减量、循环利用及废物堆存处置的目标,明确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优先领域,建议适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推进机制和模式,探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框架;在我国循环经济管理支撑技术研究方面,通过分析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技术难点和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下推进循环经济和建设生态工业的效用,研究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指标体系和规划技术指南,为政府部门制定环境管理规范、标准、指南、政策等提供技术支持,以此推动和丰富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发展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通过对我国钢铁、磷化工行业的资源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研究,首次构建了具有时间概念的钢铁产品生命周期铁流图和基准物流图,把物质循环率对资源和环境效率的影响同工业发展速度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了国家、企业层面的铁流图;首次系统全面定量地完成我国磷资源产业的全生命周期代谢分析,为我国磷化工行业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作了初步研究,提出“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框架,对贵阳市循环经济的现状进行评估,为贵阳市循环经济发展提出框架设计。本书可供宏观经济、环境保护、生态保护、资源能源等领域的生产、设计与管理工作的人员及有关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作为经济学、管理学、生态学、环境学等领域本科和研究生参考教材。
-
中国环境经济核算技术指南於方 等著《中国环境经济核算技术指南》讲述了环境经济核算在中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摸着石头过河”,本《技术指南》的主要目的在于初步确定环境经济核算的框架、技术方法和技术规范。目前,“中国环境经济核算”课题组已经利用《技术指南》完成了2004——2006年全国及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环境污染实物量以及治理成本法和污染损失法的价值量核算,试点地方也在《技术指南》的指导下完成了2004年各省和地级市的环境经济核算。《技术指南》将随着核算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核算方法的不断改进而逐步完善。
-
生态文明与绿色生产卞文娟 主编《生态文明与绿色生产》共分为七章,围绕环境问题与人类文明的关系以及工业文明时代的环境问题,阐明绿色生产和生态文明的理念、原理、方法以及具体的实践。书中采用丰富实例,力图编写内容的实用性、趣味性、前沿性和科学性,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使内容贴近实际,引发学生对资源环境现状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作出深思,提高环境意识,旨在促使自觉的环境保护行为。《生态文明与绿色生产》以高等院校各专业学生为基本对象,着眼于学生科学发展观的培养,为学生打造一个学习绿色生产和生态文明理论的理性知识平台。
-
环境经济研究进展马中,葛察忠,张世秋 主编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环境经济学的发展,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理事会决定出版《环境经济研究进展》,使之成为展示和交流我国环境经济学研究和实践的最新发展与成果的一个平台。作为《环境经济研究进展》(第一卷),在编委会的辛勤努力下,《环境经济研究进展(第1卷)》共收录论文19篇。这其中既有环境经济领域资深专家的深刻思考,又有青年学者的创新探索。论文内容涉及环境经济学的诸多研究领域。既有对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的深入探讨,又有典型方法案例的系统研究;既涉及对相关政策的分析思考,又包括了国外经验的归纳总结。论文内容虽各有不同,篇幅长短不一,但皆体现了作者的真知灼见。将这些优秀的论文汇编在一起,不但是为了展示我国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希望能为推动我国环境经济学研究和实践的发展作出贡献。
-
中国至2050年生态与环境科技发展路线图中国科学院生态与环境领域战略研究组 编本报告在分析未来50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全球生态与环境变化的趋势,针对中国生态与环境的特点与趋势,揭示未来50年生态与环境科技领域的需求。基于国际生态与环境科技发展的态势,参考国外相关领域的路线图或战略,提出了中国至2050年生态与环境科技领域的重点研究领域和发展路线图,最后构建本路线图战略实施的保障体系。本报告可作为科技、环保、林业、建设、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科技发展规划的参考资料,也可以供国内外研究中国中长期科技发展问题的专家学者参考。
-
海洋环境孟范平 等编进入21世纪,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海洋,将海洋视作可持续发展的新空间。中国作为世界海洋大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也必将以建设海洋强国作为重要的战略选择。建设海洋强国,需要高精尖的海洋科技,需要繁荣的海洋经济,需要科学规范的海洋管理,需要强大的海洋军力,同时,也需要从基础做起,在全体国民中普及海洋知识,引导全民族认识海洋,重视海洋,亲近海洋,激发人们热爱、探索、开发与保护海洋的热情。做好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重陆轻海传统的国家,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邀请了四十余位活跃在我国海洋科教工作一线的专家、学者,以他们深厚的科学与人文素养为基础,结合世界海洋发展趋势和各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精心编写了这套《蔚蓝海洋知识丛书》,以飨读者。透过这套丛书,您将在专家们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表述中,悄然揭开海洋神秘的面纱,从《海洋地理》、《物理海洋》、《海洋地质》、《海洋生物》、《极地海洋》、《海洋技术》、《海洋环境》,到《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海洋军事》、《海洋权益》,系统地认识海洋,从中学到大量的海洋基本知识,甚至触及到当今世界海洋科技最前沿的发展动态,了解到海洋中,特别是大洋、深海和极地还掩藏着大量亟待揭示的奥秘,从而对海洋更加充满好奇,更加追切地需要认识和探索海洋。
-
贸易与环境(加)科普兰,(加)泰勒尔 著,彭立志 译本书可作为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教科书。它介绍了环境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采用统一的研究框架,并辅以大量图示进行论述,因而简明易懂。本书也可以作为研究国际贸易与环境经济学的工具书。它完整而有条理地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阐述,清晰地呈现了各个学者的学术贡献,并同时采用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对相关论题进行了生动的经济学分析。因此,无论是从事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进行相关课程的教学、指导硕士或博士研究生论文,还是承担政府相关课题的研究,人们都能从科普兰和泰勒尔所撰著的本书中获得助益。真可谓是:“有此良书在手,何需他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