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陈剑虹 主编《环境工程微生物学》适宜作为高专、高职层次的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给水排水及其他环境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环境保护科技人员的参考书籍。在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分指导委员会指导下,针对高教改革过程中,高专及高职层次环境类专业的需要,根据环境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我们编写了这本环境工程微生物教材。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旨在阐明如何在环境工程系统的运转中,利用微生物的巨大潜力,对污染物进行降解与转化,实现控制和消除环境污染及资源的再生利用的目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除讲授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外,还系统介绍了微生物对天然物质和人工合成物质的降解转化机理及影响因素,突出了在环境治理工程中,与微生物相关的实用内容,如驯化微生物、微生物的净化作用、微生物的指示作用等;实验安排以满足环境治理工程的常规工作需要为限。
-
环境统计蔡宝森 主编《环境统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环境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简要叙述了环境统计的基本概念、研究范围和作用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环境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环境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环境参数的抽样估计和假设检验、直线相关与回归、动态数列与统计指数,同时对污染物排放统计、城市环境统计、生态环境统计、环境管理统计也进行了详细叙述。《环境统计》对我国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和环境统计指标体系进行了较为实用的介绍,在阐明各种统计方法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侧重环境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列举了大量的环境统计分析实例。《环境统计》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主要作为高职高专环境类专业教材,也适合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各类人员阅读。
-
辽宁省生态港口群建设与对策研究刘翠莲 著本书借鉴国内外港口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了辽宁省生态港口群的发展现状,揭示出辽宁省港口群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港口法规、港口运营、港区环境及港口产业链等方面构建出辽宁省生态港口群的框架,概括出生态港口群的内涵、外延及特征,指出港口群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按照规划期、建设期和运营期的不同,构建出相应的生态港口群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提出辽宁省生态港口群未来发展的对策。本书可供港口企业和从事港口研究与教学人员使用。
-
中国生态财政制度与政策研究郑雪梅 著环境问题主要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和演变出来的,所以,从本质上讲,它其实是一个经济问题。正因为如此,如果把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割裂开来,就环境而论环境,单纯依靠命令—控制式行政手段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我国环境保护事业3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根据国际经验,更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应当是实行环境经济一体化:一方面,在宏观经济决策层面引入环境评估,要求所有重大的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都必须考虑环境因素;另一方面,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而非行政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尽管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提出了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公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要求“制定和推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技术政策和税收政策,包括考虑将资源环境因素纳入经济核算体系”。但在实践中,由于“唯GDP至上”的经济主义仍占据主流地位,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现象并未得到扭转。如今,日益脆弱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这一严峻现实使长期以来实行的单边经济主义发展路线再也无法继续下去了,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我国发展进程中不容回避,亦不容拖延的大问题。2005年末,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强调“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生态环境相协调”,这标志着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在我国的战略层面发生了方向性的转变,二者不再是此弱彼强、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统一关系。此后,2006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出台和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的召开,进一步明确了经济社会要与环境“同步”、“并重”发展的战略思想。这一战略转型为环境经济政策一体化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本书所研究的生态财政是环境经济政策一体化框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生态财政并不是简单地对既有环保财政政策做零敲碎打的“应急式”修补和调整,而是在新的经济学理论范式下,通过建立生态财政调控制度,实行“一揽子式”的生态财政政策来全面推动财政生态化改革,从而对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环境保护形成系统的支持,并在制度上为政府切实履行其保护环境的职责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共七章。第一部分是对现状与理论的综述,由第一章至第三章组成;第二部分是制度安排与政策选择,包括第四章至第七章。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就研究背景、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选题的意义、研究的内容、方法与创新之处做概要介绍,并对相关概念做出界定,以明确本书的研究范围。第二章:生态财政的基本理论。本章对构建生态财政的三大理论基石——外部性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着重分析了可持续发展模式对传统经济理论范式产生的重大变革,为以后各章关于生态财政的政策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章:环境经济政策一体化:生态财政改革的现实起点。本章从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欧美发达国家环境保护的经验启示以及对我国30多年来环境管理的反思三个方面论证了环境经济一体化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必然性。基于中国国情,本书主张将生态财政作为环境经济政策一体化框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适当的时候加以推行。从现阶段财政内外的制度环境看,我国实施生态财政的时机已基本成熟。第四章:生态财政调控制度的总体框架设计。本章阐明生态财政调控制度的内涵、功能和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生态财政调控系统的设想。第五章至第七章是对第四章“生态财政调控制度”所包含的主要生态财政政策做进一步的研究。具体安排为:第五章:生态税费体系。第六章:生态化取向的财政支出政策。第七章:以生态转移支付制度为核心的横向生态补偿体系。
-
环境遗传毒理学孔志明 主编《环境遗传毒理学》共分十一章。前十章主要介绍环境遗传毒理学的产生及其目的、任务和发展趋势,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毒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及生物转化,环境污染与致突变、致癌和致畸及其机理,遗传毒性短期检测及评价,环境遗传毒理学在环境诱变检测和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以及遗传危险度评价;最后一章是常用的遗传毒理学实验,其中不少是在科研中经常使用的方法。《环境遗传毒理学》适合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使用,亦可供从事环境科学、环境医学、环境生物学等专业的教师以及有关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
流域生态系统过程与管理魏晓华,孙阁 著本书把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从综合的角度论述各个重要的系统过程对包括全球变化在内的人为与自然干扰的响应,提出了相应的流域管理策略;在阐述中强调生态系统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以生态水文过程为中心,从流域研究、规划、管理与政策多个方面论述流域生态系统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书中引用大量国外实例及最新研究成果,便于读者快速了解国外有关学科进展,适于相关领域的研究生、科研工作者、政府规划与管理人员及高年级的大学生阅读。
-
关注汪永晨,熊志红 主编《关注:环境记者沙龙讲堂》是“环境记者沙龙”六年来精彩讲座的集辑,涉及环境总论、能源、江河湖海、森林、保护地、动植物、城市保护、公众参与、生态补偿力个问题,每一讲都是针对近年来最为紧迫、最需要解决或者最受关注的环境话题展开论述和讨论,主讲者均为著名的环境理论专家、政府官员、学者。
-
环境美学前沿陈望衡 主编环境美学于20世纪60年代在欧美兴起。就美学学科的发展而言,自18世纪中世纪创立这门学科,美学的研究对象一直停留在艺术领域。而在环境问题凸现之后,环境则成为与艺术相抗衡的另一重要研究领域,自然、建筑则被认定为环境中的重要构成因子而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这样,美学的疆域则大为拓展,环境美学与艺术美学处平等地位。本书所收文章主要来自在武汉大学举办的“绿色的盟约——城市与园林国际研讨会暨园林城市武汉国际论坛”。全书分为环境美学基本理论、中西环境美学比较研究、城市美学、农业美学、环境美学评论等方面的内容,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了当代人类的生存问题。环境美学的研究表明,虽然目前环境面临着诸多问题,但人们有理由相信,建设一个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美好的,既是人宜居也让人乐居的环境不仅是一种美好的愿景,也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
环境水文学房明惠 编著《环境水文学》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秉承了经典、成熟的理论体系,在系统阐述水文科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强调分析与应用,保证了知识的完备性,充分反映了当代水科学研究的新观点和新技术。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环境水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阐述水文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交互关系;第三部分阐述水灾害的成因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环境水文学》结构合理,内容新颖,资料丰富,图文并茂,针对性强,突出了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应用,强调环境意识,贯穿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可作为水文水资源、环境科学、地理科学等专业人员和高校师生的参考用书。
-
环境与癌症万德森 总主编我们知道,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环境和遗传是影响肿瘤发生的两个重要因素,它们相互作用,互相促进。研究表明,80%的肿瘤与环境因素有关。流行病学研究也发现,扫烟囱的工人多发阴囊癌;生产联苯胺染料或甲、乙萘胺的工人多发膀胱癌;从事石棉生产的工人多发支气管肺癌;从事X线、同位素工作的人多发白血病;锡矿工人多发肺癌等。由此可见,环境因素对于肿瘤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尚不能随意改造自己的基因,但是可以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治理环境污染,减少各种有害因素,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同时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是肿瘤防治的首要任务和根本途径。《环境与癌症》作为《社区肿瘤防治丛书》的分册,共分8章,分析了环境与癌症发生的关系,分别介绍了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物理致癌因素、致瘤性病毒、职业性致癌因素,以及其他致癌因素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希望可以为肿瘤防治工作提供更多依据,使更多人能够远离癌症,健康地生活。《环境与癌症》适合大众阅读,以增长防癌意识,净化环境,更适合基层肿瘤防治工作者参考,也可以作为肿瘤防治培训教材。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可能有一些不准确,甚至谬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