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水,环境与人陈进 主编本书以水与环境知识为基础,讲述水、环境与人的关系,内容主要包括水、水的特性、水与生命、水与环境、水生生物、水的利用与管理和水文化等方面,力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作者的认识、思想,为读者提供水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的相关知识。可以供中学生、大学生和社会公众作为学习有关水及水环境知识的科普读物,也可供水利和环境工作者参考。
-
环境革命的时代(日)财团法人地球环境战略研究机构(IGES) 编,赵秀春,江珍,郭长江 译《环境革命的时代:21世纪的环境概论》讲述了:第1章归纳了有关环境问题的本质性思考,第2章在报告气候变暖等现状的同时,把讨论的重点放在了关于气候变暖问题上存在的南北之间平衡的课题上,用介绍非洲状况和反复思考贫困与和平的形式,采取了把具体现状报告和其中本质性课题相结合的方法。第3章主要是就公民、非政府组织、自治体、企业的作用和环境政策进行思考。
-
整合科技资源跨区域科技赈灾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整合科技资源跨区域实施科技赈灾行动的对策研究”课题组本书通过对汶川特大地震中整合科技资源跨区域科技赈灾的经验进行反思,有利于总结整合资源模式和减灾实用技术,推广整合资源沟通机制和减灾高新技术,开发符合中国国情和适于快速调动的减灾科技,全面提高减灾科技水平。
-
环境社会学(加)汉尼根 著,洪大用 等译本书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出发,对环境议题和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在逐步廓清环境社会学基本形貌的基础上,作者指出,固守实在主义的立场不利于我们认清环境议题和问题的实质与全貌;应该注意到,环境议题和问题本身亦是社会定义和建构的产物。本书则集中探讨了环境话语。社会型塑。环境传播等具有建构主义特色的环境社会学维度,并介绍了一种全新的自然、社会与环境的突现模型。作者意图为我们呈现一种独特的视角,以便重新认识环境议题和有关环境的持续性争论。
-
经济增长、环境与气候变迁宋立刚,胡永泰 主编《经济增长、环境与气候变迁:中国的政策选择》是“中国经济前沿”丛书的第二本。“中国经济前沿”丛书致力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与解读视角,作者均为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最具权威或居于研究前沿的学者,收录的论文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证分析方面,都具有相当高的水准。《经济增长、环境与气候变迁:中国的政策选择》关注的议题是改革开放30年后的中国面临的三大严峻的挑战:一是如何在全球金融动荡、海外几大经济体增长减速以及因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等因素造成的社会不稳定状况下,保持持续的高增长;二是如何使增长路径与环境可持续性相一致;三是如何控制居高不下的能源需求,以缓解能源价格上涨和国内外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忧虑。针对上述议题,《经济增长、环境与气候变迁:中国的政策选择》共分为三编,分别提供诸如中国应当如何面对这些挑战的分析,并讨论了些挑战对中国和世界而言意味着什么。
-
环境学基础实验与见习教程苏玉萍 主编全书共分为四章,系统地论述了环境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技术,包括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步骤、测量的基础知识、化学分析技术、显微分析技术、遥感技术、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环境评价等;详细地介绍了数据表达与统计分析的方法;环境学基础实验与见习部分包括14个实验,内容涉及生态系统的组成与观察、能源与环境、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人为干扰下的环境质量、环境问题仲裁小组角色扮演。 《环境学基础实验与见习教程》可作为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工程等专业相应课程配套的实验与见习教材,也可供环境保护领域教育和科研工作者学习参考。
-
经济发展、制度安排与环境效应赵海霞 著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阶段环境污染的特征及其规律主要分析经济增长阶段与环境污染排放量的关系及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环境约束的一般规律,探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阶段环境污染排放的特征及其变化的趋势,试图发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环境污染排放是否遵循发达国家的规律。这部分内容将为下面的研究提供完备的背景资料和分析基础。经济发展与环境效应结合中国的现实,分析经济发展的环境效应,包括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压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与产业变迁的环境效应等,探讨环境污染排放恶化的经济学原因,研究环境污染最优化的手段,为分析环境污染排放变化的制度因素提供理论前提。制度安排与环境效应试图构建环保制度安排对环境污染排放变化的作用机理,通过体制转型、机制转轨与政策转变分析制度内部结构的变迁,研究制度安排的环境保护绩效。探讨环境问题的制度原因,进一步剖析环保制度安排失灵的根源,为制度创新研究打下理论基础。环境污染排放影响机理的理论框架及实证检验根据一般环境经济学理论,影响环境污染排放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将其归结为经济发展与制度安排两类,分别研究各因素的环境效应,建立理论分析框架。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变量,研究各因素对环境污染排放作用力的方向及大小,试图找到环境污染排放变化的主要控制变量。环保制度创新研究制度能将诸种影响环境污染排放变化的因素有效整合起来,形成合力,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分析环保制度创新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制度创新的总体思路。进一步从基于“市场—政府—社会”三角制衡、环保政策创新及一体化、环境准入门槛三个角度深入具体地分析环保制度的建设,尝试探索转型期环保制度创新的途径及对策建议。
-
排污交易·实践与创新王金南,毕军 主编《排污交易:实践与创新(排污交易国际研讨会论文)》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作为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由于不断增加环保投入,采取了一系列保障国家环境安全的重大举措,虽然重化工业迅猛发展,国民经济保持年均9.6%的持续高速增长,但全国环境质量基本稳定。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工业产品的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重点流域和区域环境治理不断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得到加强,涌现一批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典型,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
环境经济研究进展葛察忠,王金南,杨朝飞 主编在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强调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要加快实现3个转变: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努力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三是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这标志着我国环保3-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环境形势更加错综复杂,环境保护任务更加艰巨。依靠传统的环境管理方式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环境发展的需要,需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等诸多方面的政策措施,才能应对越来越复杂的环境问题,实现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环境经济政策是调节或影响市场主体行为,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支撑。从新的历史时期来看,加强环境经济政策研究是实现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因此,在强调政府发挥主导地位的同时,重视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和重视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加强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与实施,建立更加综合、更加有效、更加有预防性的环境管理新手段、新机制和新模式。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强化经济手段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充分发挥环境经济学分会在我国环境经济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在纪念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成立30周年之际,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和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于2008年8月29日至9月1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了“新时期环境经济政策改革与创新”学术研讨会,我们将会议论文进行了整理,编辑成《环境经济研究进展》出版。希望《环境经济研究进展(第2卷)》的出版对相关部门和学者起到较好的参考价值。
-
中国环境政策王金南,陆军,杨金田,李云生 主编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是中国政府环境保护规划与政策的主要研究制定者。环境规划院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专门从事环境战略、环境规划、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管理、环境项目等方面的研究,为国家环境规划编制、环境政策制定和重大环境工程决策提供科学技术支持。《中国环境政策(第6卷)》主要讲述了:在近10年的时间里,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完成了一大批国家下达的环境规划任务和环境政策研究课题,同时承担完成了一批世界银行、联合国环境署、亚洲开发银行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合作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