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走向实践的生态补偿万本太、邹首民《走向实践的生态补偿》共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和中篇重点介绍和分析了生态补偿的国际和国内案例,下篇对主体功能区、重要区域、重点领域、生态补偿的公共财政政策设计等国内生态补偿重点关注的几大问题开展了探索性研究。《走向实践的生态补偿》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探索基本上覆盖了国内外生态补偿的热点领域和生态补偿的典型模式,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走向实践的生态补偿》可供研究生态补偿的学者、生态补偿政策制定者、生态补偿实践者以及关心生态补偿的环境、经济、生态等专业的研究人员参考。
-
环境统计报表填报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环境统计报表填报指南》主要介绍2007年环境统计报表制度的内容、实施办法和要求及报表填报的程序和过程。同时,对与环境统计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标准、技术资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环境统计工作与前几年相比,已经大不相同了。首先从认识上,已有相当的提高;工作条件上,已大大改善;队伍能力上,在不断增强。从事环境统计的人们都在自己的实践中,初步尝试到了辛酸苦辣的滋味。回过头来再认识,我们的体会会更加实际,我们的思维会更加理性,我们的价值取向会更加注重质量和时效。环境统计工作是在逐步适应环境管理工作需要基础上进入环境保护工作主渠道和主战场的。当前,污染减排为环境统计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使我们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以污染减排促进环境统计,以环境统计服务污染减排,实现环境统计工作的跨越式发展。这是多好的机遇!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就要夯实基础,使环境统计人员掌握基础知识,熟练运用统计调查手段,才能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了给环境统计工作者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保护部、国家统计局组织环境统计领域的相关专家和部分从事统计工作经验丰富的基层统计工作者共同编写了这本《环境统计报表填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这是一册两个部门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一剂提高环境统计工作水平的良方。
-
生态科学进展段昌群《生态科学进展(第4卷)》从生态学基础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遴选了在分子生态与生态基因组学、土壤生态学、群落与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功能与生态管理、生态教育等领域前沿热点问题的专题评述论文11篇,旨在介绍国内外生态科学的最新成果、发展动态和研究进展,为从事生态学工作的研究人员、高校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及时了解生态科学发展动态提供资料。
-
环境统计报表填报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环境统计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而是实实在在的工作。环境统计与其他的行业、部门统计工作,有着很多不可否认、独具特色的地方。在统计范围、指标设计、数据计算、报表填报等有很多环境保护工作自身的特色,应该说是相当地复杂。国外环境统计工作的经验和我们自己的初步经验告诉我们,做好环境统计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漫长的系统工程,决不会一蹴而就。我们必须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的耐力,坚韧不拔的决心。在推进进程中,要注意冷与热的结合,既要有满腔热忱,还要有冷静、慎重。今天,环境统计工作与前几年相比,已经大不相同了。首先从认识上,已有相当的提高;工作条件上,已大大改善;队伍能力上,在不断增强。从事环境统计的人们都在自己的实践中,初步尝试到了辛酸苦辣的滋味。回过头来再认识,我们的体会会更加实际,我们的思维会更加理性,我们的价值取向会更加注重质量和时效。环境统计工作是在逐步适应环境管理工作需要基础上进入环境保护工作主渠道和主战场的。当前,污染减排为环境统计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使我们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以污染减排促进环境统计,以环境统计服务于污染减排,实现环境统计工作的跨越式发展。这是多好的机遇!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就要夯实基础,使环境统计人员掌握基础知识,熟悉运用统计调查手段,才能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了给环境统计工作者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保护部、国家统计局组织环境统计领域的相关专家和部分从事统计工作经验丰富的基层统计工作者共同编写了这本《环境统计报表填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这是一册两个部门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一剂提高环境统计工作水平的良方。《指南》以当前正在执行的“十一五”环境统计制度为指导,紧密结合当前污染减排的形势,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创新,为开展环境统计调查、收集环境统计资料和填报环境统计报表提出了很多符合现实需要的方法和参考,对进一步提高环境统计数据报送时效、满足现实工作需要、规范基层环境工作将发挥很大作用。《指南》内容丰富,可用性强。但由于时间匆促,错误和缺点难免,望读者指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做好环境统计工作,关键是打牢基础。对从事环境统计工作的人们来说,基础是现时的实力和今后进步的资本。愿《指南》成为指导大家做好统计工作的好帮手。愿以我们的辛劳,献给环境统计工作以及从事统计工作的人们。
-
黄河口划界与生态环境高振会,贾永刚,邹立,崔文林《黄河口划界与生态环境》是在国家海洋局海域勘界专项课题“黄河口海岸线确定方法研究”基础上提炼而成,该课题于2004年11月至2005年9月,通过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针对黄河入海的特定区段,开展了水文、地质、化学、生物和污染物的现场调查,以及卫星遥感资料的获取,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黄河口河海划界的指标分析和方法探讨;同时,结合“黄河口生态监控区生态调查”项目的监测结果,对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和健康状况,进行了多方面的系统评价。
-
滨江水体水质改善、生态修复理论及应用逄勇 等著《滨江水体水质改善、生态修复理论及应用》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第1章至第4章,阐述了滨江水体的基本特征与环境问题,系统概括了生态修复、城市污水及工业废水处理、水环境数学模型及物理模型等基本理论与技术,为解决滨江水体所面临的水资源、水环境、水景观及水文化等系列性问题奠定了重要基础。下篇为第5章至第15章,以应用性研究为主要特色,应用上篇论述的理论与方法,对江苏省镇江市内江的水质改善、生态修复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大量的野外实测、室内试验及相应的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建立,研究了内江水量、水质及泥沙的相互制约关系,并制订了合理可行的水量调控方案以维持三者的动态平衡;预测了调控措施实施后不同水平年内江沉水植被的恢复特征;研究了工程措施实施后的长效管理技术,以保证内江综合环境效益的长期性与可持续性。《滨江水体水质改善、生态修复理论及应用》主要供水利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的管理者与决策者以及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参考阅读。
-
环境微生物周凤霞 编《环境微生物(第2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容包括微生物学的理论基础、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微生物对自然界中各种天然的及人工合成的污染物转化与降解的作用和机理、微生物在污水和固体废物处理中的应用、水的卫生细菌学检验、环境微生物新技术以及环境微生物实训。在保证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突出了技能的培养。《环境微生物(第2版)》为高职高专环境类专业教材,也可供其他相关专业师生和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科技人员参考。
-
生态学基础方萍、曹凑贵、赵建夫 编《生态学基础(双语教材)》综合国内外最新出版的生态学教材内容,结合作者多年双语教学经验,以国内外优秀生态学教科书为参考,将中、英教科书的重要内容有机结合到一起,重点突出,内容简洁系统,图文并茂;中、英文部分各成体系,适合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的教材,也可供科研人员参考。
-
环境科学实验技术杨胜科 主编《环境科学实验技术》共八章,包括环境化学、环境检测、环境微生物、水处理技术、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土壤学、大气污染控制等,共六十个实验。以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验为主线,较全面、深入地阐述了实验的目的、基本原理,详细介绍了各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并附有一定数量的思考题,以供读者对实验深入思考和理解。 《环境科学实验技术》为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文学与水资源、生态学、土壤学等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实验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研究工作的人员和研究生参考。
-
受损自然生境修复学(美国)STEVEN G.WHISENANT 著;赵忠 译《21世纪高教院校教材·受损自然生境修复学》作者基于生态学理论和立足于自然生态过程的修复,而并非依靠昂贵的经济投入,提出了如何使受损生态系统趋于稳定的措施。确定了现实可行的管理目标。这种强调从修复水分和养分循环过程开始,增强系统对能量固持能力的思路,必将使受损生境通过自身的主动反馈,不断和自发地走向恢复。因此,《21世纪高教院校教材·受损自然生境修复学》所提出的修复策略,更适合于人们一贯所追求的低成本而又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和植被管理模式,以实现增加生物多样性、促进畜牧业和木材生产、适于野生动物栖息、提高流域水分有效管理、增强和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目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其他书籍能够提供如此全面的受损生境修复策略,这使得《21世纪高教院校教材·受损自然生境修复学》成为在生态修复、生物保护、草地与牧场管理等领域的一本极具价值的著作。从改善受损生境的生态条件、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提高生产力的角度来讲,这《21世纪高教院校教材·受损自然生境修复学》所描述的独到生态修复方法与措施对人们有着非同寻常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