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盐碱水环境与增养殖种类来琦芳,么宗利,高鹏程,周凯,王慧等本书结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盐碱水养殖与渔农综合利用创新团队的实验室研究、生产中试和示范应用成果,借鉴国内外的有关文献,介绍盐碱水质特点,从鱼、虾蟹、贝及特有经济动植物等方面分享适宜盐碱水的养殖种类,以期为从事盐碱地渔业开发、盐碱地水产养殖人员提供参考。
-
废弃矿区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杨洪飞矿山作为重要的矿产开发来源,其实际的开发工作通常会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不仅会出现挤占农业、林业用地的情况,严重者甚至会破坏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发展,从而诱发各种社会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矿山废弃地区的复垦及生态修复技术成了生态环境相关领域研究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废弃矿区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对废弃矿区的生态修复技术进行了简单探究。《废弃矿区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首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了废弃矿区的概念、为何要修复废弃矿区生态及废弃矿区生态修复的理论基础等内容;第二章为采矿对土地和环境的影响,主要阐述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采矿对土地的破坏及采矿对矿区居民权益的影响等内容;第三章为矿区废弃地形成、特点与危害,主要阐述矿区废弃地的形成与特点、矿区废弃地的危害以及我国矿区废弃地的现状等内容;第四章为矿区的土壤改良与固体废弃物治理,主要阐述矿区的土壤改良及矿区的固体废弃物治理等内容;第五章为矿区废弃地的植被修复,主要阐述矿区废弃地的植被修复技术及矿区废弃地的植被修复模式等内容;第六章为绿色矿区建设,主要阐述绿色矿区建设的标准体系与模式及绿色矿区建设的内容等;第七章为国外矿区的生态环境管理经验借鉴与矿区生态新发展,主要阐述国外矿区生态借鉴及矿区循环经济建设等内容;第八章为废弃矿区的再生设计,主要阐述废弃矿区再生的理论基础、工业遗产旅游与工业遗产保护、基于安全的废弃矿区再生的设计技术及创新理念指导下的废弃矿区再生设计等内容。
-
我国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对策分析刘宝存,熊炜本书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引、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准,以提高农业投入品和产出品的资源利用效率、保育和恢复生态环境为主攻方向,以支撑引领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探究高效、高质、低碳、循环的农业绿色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制约要素,以农业绿色发展空间布局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产地环境清洁化、生态功能多样化为切入点,全链条设计开展战略研究,提出建议和措施。
-
污染源普查中的数据审核评估思路与方法刘孝富 著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是我国在新时代开展的大规模的生态环境领域国情调查。数据质量是决定普查工作成败的关键,为了保证普查对象覆盖全面、不重不漏,普查数据完整、规范、真实、准确,数据审核工作至关重要。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全程参与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审核工作,其在清查数据审核、基本单位名录库审核、宏观经济比对审核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该书是在经验的基础上总结而成,以期为未来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技术、方法、案例参考。《污染源普查中的数据审核评估思路与方法——基本信息与产业活动水平》介绍了污染源普查数据审核的背景、思路及定义等,主要从清查数据审核与评估、普查数据审核与评估、综合评估等方面介绍了审核评估内容、技术方法以及案例分析。相关数据均进行了脱敏处理。
-
军事环境污染防治军事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 编为更好地帮助全军官兵充分认清军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基本现状、发展趋势及使命任务,激励官兵积极投身建设美丽军营实践,中国人民解放军环境保护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纂了“军事环境保护丛书”。“军事环境保护丛书”这套丛书是“中国区域环境保护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军事环境科学研究》《军事环境保护管理》《军事环境污染防治》《军事生态环境保护》四个分册。“军事环境保护丛书”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我军在环境与生态保护研究、污染防治、区域生态恢复、生态营区建设管理、环境保护法制机制建立、监管体制完善、支援地方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军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的发展历程和重大举措,系统总结了军队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科普性。掩卷长思,任重道远。衷心祝愿军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者在新的历史起点再立新功,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强军梦做出更大贡献!
-
军事环境科学研究军事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 编为更好地帮助全军官兵充分认清军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基本现状、发展趋势及使命任务,激励官兵积极投身建设美丽军营实践,中国人民解放军环境保护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纂了“军事环境保护丛书”。“军事环境保护丛书”这套丛书是“中国区域环境保护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军事环境科学研究》《军事环境保护管理》《军事环境污染防治》《军事生态环境保护》四个分册。“军事环境保护丛书”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我军在环境与生态保护研究、污染防治、区域生态恢复、生态营区建设管理、环境保护法制机制建立、监管体制完善、支援地方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军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的发展历程和重大举措,系统总结了军队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科普性。掩卷长思,任重道远。衷心祝愿军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者在新的历史起点再立新功,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强军梦做出更大贡献!
-
东亚酸沉降监测网湿沉降监测技术手册王晓斐 著2000年3月,《东亚湿沉降监测技术手册》第1版(英文版)在东亚酸沉降监测网络第二次临时科学顾问小组会议上审议通过。《东亚酸沉降监测网湿沉降监测技术手册》正式文本为英文,是在“湿沉降监测技术指南”编写专家组讨论的基础上对第1版的修正,并于2010年由第十届东亚酸沉降监测网络科学顾问委员会审议通过。东亚酸沉降监测网中国分中心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于2001年正式运行。为更好地完成网络任务和工作、更新湿沉降监测技术,中国分中心编译了《东亚酸沉降监测网湿沉降监测技术手册》。《东亚酸沉降监测网湿沉降监测技术手册》的翻译和出版得到了东亚酸沉降监测网网络中心的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东亚酸沉降监测至今已开展20多年,在湿沉降监测技术上已形成一套完整、有效、严谨的技术体系,对我国酸沉降监测技术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编译过程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和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
绿色交通发展指数报告绿色交通发展指数报告研究组 著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调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行非常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交通运输行业作为资源密集型行业,是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行业之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未来一段时期是中国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的重要时期。中国不能重蹈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要按照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方略,切实推动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交通运输总体布局、生产方式、运输结构,实现交通运输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存,还自然以宁静、让交通更绿色。《绿色交通发展指数报告》提出了绿色交通的内涵、特征及影响因素,旨在构建一套适用于评价全国及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绿色交通发展指数的指标体系。
-
河长制中的集体行动研究余益伟 著维持干净可持续的水资源是一项重要的集体行动。“河长制”之前我国水治理集体行动面临诸多困难,“河长制”使得全国范围的水治理集体行动得以形成。由此产生了本研究的研究问题:“河长制”下的集体行动何以可能?本研究提出“河长制”下的实践是一项结合了协调和合作的复杂的集体行动,可以从协调和合作双要素出发对“河长制”下的集体行动机制进行解释。“河长制”下的集体行动主要采用“积极协调下的合作”发生路径,以协调带动合作,在解决协调困境和合作困境两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与“积极协调下的合作”发生路径相对应的是“自主合作上的协调”路径,本研究以江苏省“河长制”案例与加拿大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水可持续法案》案例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这两种集体行动路径的区别,并说明了情境对于集体行动发生路径选择的影响。回归集体行动理论,本研究提出的协调与合作的双因素分析可以将对集体行动困境的分析和解决方案推进一步:集体行动困境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合作困境和协调困境,相应地,解决集体行动困境也可以从合作和协调两方面进行努力。
-
地球三极李新 等 著《地球三极:全球变化的前哨》对“时空三极环境”项目执行以来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同时结合国内外三极地区气候、冰冻圈、生态、水文与水资源、社会经济与人文等领域已有科学研究成果,形成一份较为完整的地球三极地区环境评估报告。其面向三极治理提出应对与措施建议,以期为我国三极相关科学研究和国家战略制定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