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城镇水务行业智慧水务调研分析报告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 著本报告以大量调研数据为基础,多角度综合分析了智慧水务发展的现状。《城镇水务行业智慧水务调研分析报告(2020年)》共分7章,第1章为宏观环境,总体介绍了智慧水务背景情况,包括智慧水务发展概述、发展环境、相关产业链和关键技术;第2~6章为调研分析,分别从政府及政策、水务企业、科技公司、行业人才培养等几个维度,分析了政策层面、企业需求、科技产品、高校教学方面与智慧水务相关的现状水平、发展需求及目标;第7章为典型案例,收录了截至2020年年底部分业内典型案例,为智慧水务建设提供参考。全书具有翔实的数据,从政府、水务企业、科技公司和高校多角度来全面分析智慧水务行业现状,为读者提供相对客观和全面的视角,对行业管理、企业决策及相关教学研究等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可供主管水务领域工作的各级政府部门,相关规划、设计方面的科研人员和企业管理工作者学习参考。
-
军事环境保护管理军事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 编为更好地帮助全军官兵充分认清军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基本现状、发展趋势及使命任务,激励官兵积极投身建设美丽军营实践,中国人民解放军环境保护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纂了“军事环境保护丛书”。“军事环境保护丛书”这套丛书是“中国区域环境保护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军事环境科学研究》《军事环境保护管理》《军事环境污染防治》《军事生态环境保护》四个分册。“军事环境保护丛书”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我军在环境与生态保护研究、污染防治、区域生态恢复、生态营区建设管理、环境保护法制机制建立、监管体制完善、支援地方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军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的发展历程和重大举措,系统总结了军队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科普性。掩卷长思,任重道远。衷心祝愿军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者在新的历史起点再立新功,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强军梦做出更大贡献!
-
河流遥感帕特里斯E.卡尔博诺 著长期以来,在遥感专业人员的眼中河流通常是作为线(有时是网或者面)出现并进行处理的;在环境、水文等河流科学研究人员的眼中,河流则是一个复杂的立体系统,其内部结构及其动态过程更受到关注。早期遥感影像分辨率较低,主要应用于流域宏观尺度研究,微观尺度的河流科学研究,通常借助地面观测手段获取数据。遥感科学和河流科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各自独立发展,尺度上的不一致是两者早期未能有效结合的重要原因。随着对地观测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空间、高光谱分辨率成像技术日益成熟,遥感数据对河流微观特征的表征能力逐步增长。同时,河流科学家对河流尺度上的生物、非生物的自然过程和流域尺度上集水区与河流系统的交互作用更加关注。近二十年来,河流遥感技术及应用相关研究和文献数量出现快速增长。可以说,河流遥感是遥感科学和河流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交叉与融合。近年来,我国水生态环境管理逐步从水质目标管理向水质、生境和生物为一体的水生态环境综合质量目标管理转变,河流生态修复等应用需求对遥感技术的需求也日显迫切。尽管国内已有大量相关研究出现,但是,目前为止,国内尚无系统介绍河流遥感技术的专业书籍。《河流遥感:科学与管理》系统介绍了天、空、地基传感器获取的遥感、照片、视频等不同类型数据在河流水体、生境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并对河流遥感的局限性和可能性进行了充分探讨。翻译该书,可以为从事河流生态环境、水文地貌、地理等科学问题的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
中国西部生态文明发展报告2019编 著,中国西部生态文明发展报告编委会,委会 编2016年以来,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开展了《中国西部生态文明发展报告》的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了两本《中国西部生态文明发展报告》。从内容上看,《中国西部生态文明发展报告》中既有理论探讨,也有数据分析,还有实践案例;从覆盖范围来讲,《中国西部生态文明发展报告》中包括了对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文明状况的概括和分析;在指标体系的建立上,《中国西部生态文明发展报告》力求创建符合西部地区特点的全新指标评价体系。课题组编制《中国西部生态文明发展报告》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开展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状况、态势、成果和经验的调查、评价和研究,为决策者、研究者和广大一线工作者进一步推进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这也是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履行推进西部生态文明建设职责的一项具体举措。课题组在编制《中国西部生态文明发展报告2019》的过程中,从建立体现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这一目标定位出发,研究了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要求和路径选择上的普遍性与独特性,通过进一步细化、落实,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西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探索构建能反映纵向动态变化和横向空间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以区域综述和专题报告等形式,集中反映并分析了西部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文明发展状况,对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做了重点分析。
-
典型地区居民金属环境总暴露量及贡献比手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著《典型地区居民金属环境总暴露量及贡献比手册(铜、锌、镍、铁、铝、矾、硒、锰、银、钡)》共8章。第1章是编制说明,介绍了编制《典型地区居民金属环境总暴露量及贡献比手册(铜、锌、镍、铁、铝、矾、硒、锰、银、钡)》的背景和目的、工作过程、适用范围及使用方法等。第2-8章是《典型地区居民金属环境总暴露量及贡献比手册(铜、锌、镍、铁、铝、矾、硒、锰、银、钡)》的主体内容,其中第2~5章为各介质暴露量和贡献比,包括空气、饮用水、土壤、膳食;第6-8章为各途径暴露量和贡献比,包括经消化道、经呼吸道和经皮肤接触。对于各介质和途径暴露量和贡献比,均先介绍其定义及计算方法,表中列出了样本量(N)、算术均值(Mean)、标准差(Std),以及百分位数值(P5、P25、P50、P75、P95)。《典型地区居民金属环境总暴露量及贡献比手册(铜、锌、镍、铁、铝、矾、硒、锰、银、钡)》旨在为相关科研和管理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
高校智库服务乡村振兴的生态系统构建邵喜武,王海艳,邵玺文本书立足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运用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分析高校智库服务乡村振兴的应然与必然。运用历史分析法,探寻高校智库的发展轨迹,分析判断现今高校智库的着力点。以个案研究方法,分析比较高校智库服务乡村振兴的典型经验和做法。运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维度分析高校智库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构建高校智库服务乡村振兴的生态系统。并对美国高校智库研究文献,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高校智库建设经验、高校智库决策影响力的评价等内容进行专题研究。
-
港口含油污水处理技术理论与应用周斌,王建功港口连接陆域和水域,是水陆交通的集结点和枢纽,在城市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民经济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006年《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的出台对我国沿海港口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积极搞好港口建设的同时,如何做好港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建设绿色港口,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港口每天有大量船舶进出,由船舶进出港口所引起的油类物质、压载水、机舱水、垃圾、生活污水等船舶废物以及由烟尘的排放和设备老化引起的泄漏等造成的污染给港口的环境造成很大压力。其中港口油污水浓度高、治理难度大,严重威胁到海洋和近海区域的生态安全,加快对此类污染治理的研究对于改善港口水质,促进港口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盐碱水环境与增养殖种类来琦芳,么宗利,高鹏程,周凯,王慧等本书结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盐碱水养殖与渔农综合利用创新团队的实验室研究、生产中试和示范应用成果,借鉴国内外的有关文献,介绍盐碱水质特点,从鱼、虾蟹、贝及特有经济动植物等方面分享适宜盐碱水的养殖种类,以期为从事盐碱地渔业开发、盐碱地水产养殖人员提供参考。
-
废弃矿区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杨洪飞矿山作为重要的矿产开发来源,其实际的开发工作通常会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不仅会出现挤占农业、林业用地的情况,严重者甚至会破坏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发展,从而诱发各种社会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矿山废弃地区的复垦及生态修复技术成了生态环境相关领域研究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废弃矿区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对废弃矿区的生态修复技术进行了简单探究。《废弃矿区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首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了废弃矿区的概念、为何要修复废弃矿区生态及废弃矿区生态修复的理论基础等内容;第二章为采矿对土地和环境的影响,主要阐述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采矿对土地的破坏及采矿对矿区居民权益的影响等内容;第三章为矿区废弃地形成、特点与危害,主要阐述矿区废弃地的形成与特点、矿区废弃地的危害以及我国矿区废弃地的现状等内容;第四章为矿区的土壤改良与固体废弃物治理,主要阐述矿区的土壤改良及矿区的固体废弃物治理等内容;第五章为矿区废弃地的植被修复,主要阐述矿区废弃地的植被修复技术及矿区废弃地的植被修复模式等内容;第六章为绿色矿区建设,主要阐述绿色矿区建设的标准体系与模式及绿色矿区建设的内容等;第七章为国外矿区的生态环境管理经验借鉴与矿区生态新发展,主要阐述国外矿区生态借鉴及矿区循环经济建设等内容;第八章为废弃矿区的再生设计,主要阐述废弃矿区再生的理论基础、工业遗产旅游与工业遗产保护、基于安全的废弃矿区再生的设计技术及创新理念指导下的废弃矿区再生设计等内容。
-
生态系统生态学方精云,刘玲莉 编生态系统生态学是生态学下的7个二级学科之一,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与功能、变化与演替、人为影响与调控机制的生态学分支学科。目前生态系统生态学快速发展,致力于理解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研究,成为解决制约社会发展的重大资源环境问题的科学基础,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石。本书是国内首部全面涵盖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经典研究、前沿理论发展和研究手段革新的原创专著,将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学科体系和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