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指导书韩智勇,刘静,廖兵,史瑞 著《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指导书》首先介绍了实习内容,然后按章节分别介绍了:环保在线监测设备制造与系统集成实习、玻璃纤维生产企业实习、电子废弃物处理企业实习、啤酒生产企业实习、生活污水处理厂生产实习、固体废弃物卫生处置场实习、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实习。结合具体案例提出各实习目的、实习重点、实习准备,并设置了分组讨论、实习要求及拓展阅读材料等环节。 通过本书的学习,增强学生在污水处理工艺、废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焚烧与填埋处理处置和环境分析与监测技术方法等方面的专业素养。课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结合课前资料查询、课堂讲授、现场实践、小组讨论、汇报总结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适用于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学习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任月明,刘婧媛 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分为上下篇,共10章。上篇包括环境、环境问题及环境科学;能源与环境保护;大气、水体、固体及其他环境污染与防治;人口、资源与生态。下篇包括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和实施途径;环境管理、环境保护法、环境规划、环境监测及环境质量评价;清洁生产及其分析工具;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理论;大气环境中颗粒物(PM2.5)、水体pH值、电导率、溶解氧和重金属铬的测定;环境噪声监测;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 本书内容注重理论和实验知识相结合,带领读者从了解地球环境基本特点入手,由热力学定律认识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认识人口增长对资源与生态的压力。介绍了从摇篮到摇篮、生态足迹、三重底线以及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让读者了解环境管理基本职能和手段、我国环境管理制度和环境保护法体系,理解如何通过环境规划、环境监测及环境质量评价保证生态环境质量,并深刻认知人类社会全新的生产模式和经济发展模式。学习环境监测基本实验,了解常规环境污染的监测方法。每章后配备相关的阅读材料,通过扫描二维码阅读参考。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可作为高等院校学生通识教育公共基础课的教材;可作为普及环境知识、提高当代大学生和公民环保素质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及研究生的教材和参考书;同时还可作为从事环境保护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关注环境保护事业读者的参考书。
-
中俄黄土磁性特征及环境演变何毅 著本书阐述了中俄黄土磁学特征及环境信息,重点研究了自MIS5以来中俄环境磁学各项指标的磁学性质,结合色度、粒度、碳酸盐、总有机碳及X射线衍射等手段探讨了中俄黄土沉积物环境磁学的应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了自MIS5以来古气候的变化过程,可为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提供参考。同时,与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典型黄土剖面的气候代用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其空间差异性,将这两个地区自MIS5以来的气候变化与其他地质记录及区域进行了对比分析,尝试采用磁学参数重建了俄罗斯亚速海地区自MIS5以来的古降水量。通过对比研究不同地区黄土剖面的磁学性质和各种磁学参数曲线反映的沉积物中磁性矿物成分、含量和粒度的变化,可为正确认识沉积物物源、特殊事件等环境变化信息提供理论支撑,进而为今后开展黄土环境磁学研究积累基础资料,为物源判别提供新思路和新手段,为共同应对全球环境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张小广,姚伟卿,彭艳春 编本书将大气污染治理相关核心岗位能力转化为教材内容,以大气污染治理入门、烟粉尘治理技术及行业应用、工业VOCs废气治理、燃煤电厂烟气脱硫、燃煤电厂烟气脱硝及废气收集输送系统设计6个项目26个典型学习型工作任务,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丰富的图片、二维码链接视频和动画、工程案例、思维导图等互动环节,将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课堂思政、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及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糅合,最大限度地实现关键知识、实用技能和岗位技能、岗位素养的对接,知识性、趣味性强,通俗易懂,实用性广,符合当前职业教育学习特点。 本书配套的二维码链接视频资源和部分文字资源可在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官方网站免费下载学习。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和职业教育高职、中职环境类和化工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从事环保和化工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用书。
-
环境工程施工技术王怀宇,王惠丰,雷旭阳 编全书分为两部分,共十三章。第一部分为环境工程图,主要介绍环境工程工艺图、环境工程建筑施工图、环境工程结构施工图。第二部分为环境工程施工,主要内容包括环境工程施工概述、环境工程施工管理、环境工程施工造价构成和计算、环境工程施工准备、环境土方工程及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环境砌筑工程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防腐及防水工程、环境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污水处理系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实例。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环境工程、土建等专业师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环境工程施工及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参考。
-
生态统领全域响应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 著,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 编党的十九大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作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问题。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推进和规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福建、江西、贵州被确定为第一批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江西工作的指示中强调,绿色生态是江西很大财富、很大优势、很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2016年,宜丰县被确立为江西省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肩负着为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贡献“宜丰方案”的任务。近年来,宜丰县在“大美生态、科技宜丰”的发展目标下,着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宜丰示范”,在制度建设、生态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生态产业发展和生态宣传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3年多来,宜丰县在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转换通道,将生态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发展优势,激发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探索出了极富示范意义的经验。宜丰县这些年在生态文明示范工作所形成的绿色引领“三位一体”模式,探索出了中部地区绿色崛起新路径。这一经验,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科学论断,绿水青山产生了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可以为江西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发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积极启示。
-
海岸带全球变化综合风险评估及减灾策略刘强 等 著《海岸带全球变化综合风险评估及减灾策略》是 “十二五”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重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减灾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 系列成果报告之一, 内容主要涉及第四课题 “重大自然灾害风险处置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 中的部分研究成果。 在项目总体框架内, 《海岸带全球变化综合风险评估及减灾策略》以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 重点论述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以我国山东沿海风暴潮为主的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及减灾策略等专题研究。 《海岸带全球变化综合风险评估及减灾策略》主要内容包括: 在阐述风暴潮灾害的孕灾机制及过程的基础上, 建立了风暴潮与天文潮耦合数值模型和二维风暴潮伴随同化模型;构建了以典型海岸带灾害风暴潮为主要致灾因子的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建立并优化了多目标海岸带灾害导致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风险评估与预警模型; 评估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平面上升对极值水位重现期的影响及山东沿海地区极值水位的淹没风险; 以山东沿海灾害野外调查为案例, 分析了山东省干旱、 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的时空特征, 并对沿海地区海洋灾害综合风险进行了评估研究; 提出了我国沿海典型城市重点区域海洋灾害防灾减灾工程措施与对策等。
-
南沙群岛海区生态过程研究黄良民 等 著《南沙群岛海区生态过程研究》较系统地阐述了南沙群岛海区的自然概况、理化环境、生源物质循环、基础生产、微型生物、浮游生物及其生态效率、生物光学特性等,重点对南沙群岛海区次表层高生产力的形成机制、海区生源物质循环、基础生产过程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和讨论,还综合探讨了珊瑚礁生态系统营养物质循环利用与环境调控机制,提出了珊瑚礁营养生态泵概念并做出了理论阐释。《南沙群岛海区生态过程研究》可为深入研究南沙群岛海区生态系统功能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加强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推动我国热带海洋科学研究与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
资源环境约束下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优势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宋马林,杜俊涛当前,中国面临着经济转型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经济“软着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中国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定位,关系到国家中长期战略目标的落实。如何保持当前经济健康运行以及未来经济良性发展,已成为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面临的重要问题。《资源环境约束下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优势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安徽省为例》首先梳理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内外趋势,以及传统优势产业对我国经济的重要作用,认为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符合我国国情;其次,以安徽省为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的绿色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提出二者融合能够有效促进产业的绿色发展;*后,从产业协调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当前两种产业的融合程度及融合驱动因素,提出促进它们融合的政策建议。
-
中国水质基准受试生物闫振广水质基准敏感受试生物的筛选是水质基准研发的重要基础工作,《中国水质基准受试生物》基于物种敏感性评估筛选了我国水质基准的本土淡水水生生物,介绍了本土受试生物的分类特征、地理分布、物种敏感性等,可为我国水质基准研发提供重要参考。